课 题 7.1力
重难点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1.分析力的事例:马拉车、书压桌子等可以总结出:力是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要产生力至少两个物体。 【点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相互接触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没有相互挤压),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有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 2.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主动施加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接受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表示,单位: 牛顿 ,简称 牛 ,符号是 N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 0.5 N。 4、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即:变形);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运动速度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或二者同时发生改变)。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说明:运动状态不变。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示意图。(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画的示意图时作用点一定在 受力 物体上。 【点拨】画力示意图,必须体现出力的三要素:1.作用点(一定画的明显);2.方向(必须画出箭头); 3.大小(如果没有确切数据,一定用对应符号表示出来。)
一、基础题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2.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山山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车子受到拉力,此力的施力物体是( ) A.绳 B.车 C.手 D.沙子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基本单位是( ) A.W B.A C.N D.M 4.下列物体重力最接近1N的是( ) A.一枚大头针 B.一头奶牛 C.两个鸡蛋 D.一张书桌 5.下列图片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组不同的是( ) A.接住垒球 B.拉开拉力器 C.顶回足球 D.投出篮球 6.如图所示,右边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那一只小船,结果两只小船将向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方向移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的。 7.如图所示,用100N的拉力拉着重为300N的匀质实心方木匀速前行,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箱受到的拉力。
二、能力提升
1.以下正确的观点是( )
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③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④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⑤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⑥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⑦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⑧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A.⑥⑧ B.①⑤⑦ C.①③⑥⑧ D.①③⑤⑦ 2.如图所示,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固定一块磁体,松手后,两小车分别朝两边运动。这个现象不能说明 (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D.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B.“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隔空吸物”,说明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D.“卵与石斗,麋碎无疑”,说明相碰时鸡蛋受力而石头不受力 4.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同学们课后开始联想一些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情景。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世界级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基本包揽所有乒乓球项目的金牌,为国争光,扬我国威。关于乒乓球比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只改变了球的形状 C.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同时改变了球的形状和球的运动状态 D.击球时,球拍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对球拍没有力的作用
三、历年真题
1.(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在两辆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对乙的作用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甲先对乙施力,然后乙才对甲施力 C.甲对乙的作用力和乙对甲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由于甲、乙两磁体没有接触,因此甲、乙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2.(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阿波罗盆地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___(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____(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______。 3.(2020·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俗话说“鸡蛋碰石头一自不量力”、从物理学角度看( ) A.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B.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更大 C.鸡蛋对石头没有作用力 4.(201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_______,同时_______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说明_________。
四、培优培尖
1.如图所示,在斯诺克台球比赛中,由于目标球被障碍球阻挡。有时运动员会用特殊的“扎杆”打法使白球高速旋转打出漂亮的“弧线球”,从而绕过障碍击中目标,则使白球在水平桌面上做曲线运动的施力物体是( ) A.球杆 B.桌面 C.白球 D.地球 2.在图所示实验中将一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甲中虚线OA所示。在OA方向的侧旁放一磁铁,再次将小铁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观察到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轨迹如图乙中虚线OB所示。由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使小铁球发生形变 C.力可以改变小铁球的运动方向 D.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已知F1=F3=F4>F2,回答下列问题: 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 图________和图________对比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图甲和图乙对比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 4.在下图中,木箱C受到沿斜面向上,大小为90N的拉力,用力的图示画出这个力。
五、科普阅读
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前进。 根据上述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同一直线,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3)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应用的实例 。(举一例)课 题 7.2弹力
重难点 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1.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力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桌子对书的支持力是由于桌子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有一定的弹性限度,在弹性限度内,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 3.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拉力越大,弹簧伸长量就越长。 (或者: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 (1)看:①被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②认清分度值(每小格表示多少牛) 轻拉: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拉动几次挂钩,防止弹簧卡壳; (3)调: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上; (4)测:测力时,要使测力计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5)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一、基础题
1.如图,甲、乙两只小球用细线悬挂或摆放在水平面上,相互间一定产生弹力作用的是( ) A. B. C. D. 2.压力和拉力都属于弹力,下述弹力是哪个物体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2)手指拉橡皮筋时手指对橡皮筋的拉力: 3.如图所示,水杯静置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是由于 发生了向 的弹性形变,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向 的弹力。 4.关于弹力产生的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C.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 D.只要两个物体相互吸引并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5.如图,甲、乙两种握持方式中,正确的是 甲 ,图甲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不正确的握持方式违背了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使测力计弹簧的 与所测量的力的方向一致”的规则。 6.若将该弹簧测力计倒置后将鱼挂在手环上此时的示数比鱼实际大小 ( )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二、能力提升
1.如图所示的四个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 A.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 B.拉开的弦对箭的推力 C.熊猫掰竹子的力 D.跳板弹起运动员的力 2.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 的仪器,它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的道理制成的,若在一次测量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图中物体重为 N。 3.小铁球从高处下落,压缩地面上的弹簧,请在O 点画出小铁球受到的弹力的示意图。 4.小莉要自制两个弹簧测力计,她选择了A、B两根弹簧进行测试,绘出了弹簧的伸长量Δx与其受到的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在弹性限度内,若要制作量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 ,最大测量值是 N,若A 弹簧受到3N的拉力, 弹簧伸长 cm。
三、历年真题
1.(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挂在墙上,一人用4N的力F拉另一端,弹簧伸长了5cm;如图乙所示,两个人分别拉该弹簧的两端,弹簧也伸长了5cm,则每个人的拉力F分别为( ) A.4N 0 B.0 4N C.4N 4N D.8N 8N 2.(2015·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下列有关“弹簧形变产生的力”描述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 C.墙对弹簧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四、培优培尖
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重力之前,应该先(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A、B两根原长都为20cm,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进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测力计,记录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长量 x,根据多组测量数据做出的图线如图所示。 (1)由图像得出结论,橡皮筋测力计制作原理: 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测力计,应选橡皮筋 (“A”或“B”); (2)将本实验中相同的两根B橡皮筋并联起来代替弹簧制作测力计,能够测量拉力的最大值为 N。 (3)将本实验中A与B两根橡皮筋并联起来替代弹簧制作测力计,能够测量拉力的最大值为 N。
五、科普阅读
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和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就随着消失。对于拉伸(或压缩)形变来说,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物体发生弯曲时产生的形变叫做弯曲形变。对于弯曲形变来说,弯曲得越厉害,产生的弹力就越大。例如,把弓拉得越满,箭就射得越远;把物体放在支持物上,物体越重,支持物弯曲得越厉害,支持力就越大。 在金属丝的下面挂一个横杆,用力扭这个横杆,金属丝就发生形变,这种形变叫扭转形变。放开手,发生扭转形变的金属丝产生的弹力会把横杆扭回来。金属丝扭转角度越大,弹力就越大。 定量的研究各种形变中弹力和形变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经常遇到的是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实验表明:弹簧弹力的大小F和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写成公式就是,其中k是比例常数,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劲度系数跟弹簧的长度、材料、粗细等都有关系。弹簧丝粗的硬弹簧比弹簧丝细的软弹簧劲度系数大。对于直杆和线的拉伸(或压缩)形变,也有上述比例关系。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胡克定律有它的适用范围。物体形变过大,超出一定的限度,上述比例关系不再适用,这时即使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适用。弹性限度内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1)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弹簧的形变主要是 形变;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注意不能超过它的量程,是为了避免超过弹簧的 ; (3)弹簧的 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它与受力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它的单位是 (选填“N/m”、“N/m2”或“Nm”); (4)一弹簧在自然状态下长为0.1cm,挂上1.2N的物体时长为0.14cm,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N/m。课 题 7.3重力
重难点 重力大小、方向及公式应用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重力的方向是 竖直向下 。 【提示】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①G 表示 重力 ,单位为 N ; m 表示 质量 ,单位为 kg 。 ②其中 g= 9.8 N/kg ,表示的意义是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 N。在粗略计算时,g值也常取10N/kg。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1)定义: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个点上,称为重心。 (2)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提示】 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②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有可能在物体之外,如:空心球、圆环、光盘片等; ③重心的位置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质量的分布而变化; ④重心的位置越低越稳,如:不倒翁、塔形建筑物、落地式电风扇、装运货物等; ⑤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放置状态、运动状态无关。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重垂线、水平仪 重垂线
一、基础题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重力 , 符号: G 。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关于重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B.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 C.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D.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 3.建筑工人在砌房子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砌得是否竖直,其原因是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这堵墙一定是向 西 倾斜。 4.质量为 3kg 的铅球离开手后在空中继续飞行的过程中,如果不计空气的阻力,则铅球受到 重 力的作用,这个力的大小为 N,方向是 。 5.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 上(如图所示)。重心 在物体上。 6.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小球由a点沿轨道滚下,请画出小球运动至最高点c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二、能力提升
1.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是国宝级文物,显示了一种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伟大气质的象征。下列表示铜奔马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 ) A. B. C. D. 2. 一物体的质量为60kg,它在地球表面受到重力为 N。已知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重力是其在地球表面受到重力的,则该物体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 N,其质量为 kg。(g取10N/kg)。 3.图甲将装有水的杯子放在斜面上,不断改变斜面倾角,观察细线OA的方向,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重力的方向 ;水平仪放在桌面上时,铅垂线指向如乙图所示,则被测桌面 (选填“左”或“右”)边高;若铅锤质量为50g,则铅锤的重力为 N,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4.如图所示,人造卫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请你画出卫星在远地点所受到的重力G。 小萱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利用质量已知的钩码为被测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G,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量它们所受的重力,并将各次钩码总质量m、重力G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请你根据小萱的实验数据,在图中描出质量为0.15kg时重力的数据点,并绘制出本次实验中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图像; 通过绘制图像发现:在测量数据中有问题的是G= N; (3)分析实验图像可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 。
三、历年真题
(201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图是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四、培优培尖
1.苹果落地说明地球对树上的苹果有引力,由此猜想无限高的苹果树上的苹果也会受到地球给它的引力,进而猜想月亮绕着地球转的原因应该也是月亮受到地球给它的引力。我们这样猜想主要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是( ) 分类 B.推理 C.预测 D.建立模型 2.航天员在太空舱“失重”环境下,进行下列哪项活动可以达到几乎和地面上一样的锻炼效果( ) A.举杠铃 B.做引体向上 C.拉弹簧拉力器 D.跳绳运动 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物体质量产生的 B.表明g值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受到的重力成正比 D.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3.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质量已知的钩码为被测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G,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量它们所受的重力,并将各次钩码总质量m、重力G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m/kg0.050.100.150.200.250.300.35G/N0.51.01.52.02.53.03.5
(1)根据实验结论可知质量为500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N。
(2)图所示,利用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时,使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 A.钩码的重力
B.钩码和测力计的总重力
C.钩码对弹簧的拉力
D.弹簧对钩码的拉力
(3)图所示,关于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五、科普阅读
失重 失重是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失重有时也泛指零重力和微重力环境,失重现象主要发生在轨道上或太空内等情况下。如图所示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 经常有人认为失重是不受重力,这是错误的,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仍然存在。研究表明,物体在距离地面100km的高度处所受的重力仅仅比在地球表面所受重力减小约3%。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一举一动都受到重力的影响,人们也早已习以为常了。一旦失去了重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1)关于图中处于失重状态下的宇航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 ①因为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所以他不受重力 ②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质量大小与在地面上相同 ③宇航员周围是黑暗的,是因为外层空间缺少灰尘来反射光 质量为70kg的航天员在距离地面100km的高度处所受的重力约为 N;(g取) (4)如果没有重力,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列举一例。 杯中的水倒不尽嘴里课 题 8.1牛顿第一定律
重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一、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主要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①实验时每次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 速度 相同。 ②改变水平面上的材料: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 阻力 的大小。 ③转换法的应用: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越 小 ,速度减小得越 慢 ,小车运动得越 远 。 ④实验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实验结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提示】 ①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 “力”的本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 3.惯性 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提示】 ①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惯性越大。 惯性的应用:①锤头松了,只要把锤柄撞击硬物,锤头又能紧紧套在锤柄上;②跳远前的助跑;③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④洗衣机脱水;⑤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飞行等。 惯性危害的防止:汽车将要停车时,提前关闭发动机①慢行;②保持车距;③系好安全带;④汽车安全气囊;⑤乘坐公交车时抓好扶手等。
一、基础题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总结概括出这一重要规律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 C.牛顿 D.爱因斯坦 2.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某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它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观察它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相同处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 ; (2)三种情况,小车速度变化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实验可以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 。进一步推论: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4)通过该实验可以 A.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5)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3.为了预防流感,人们会戴上口罩,摘下口罩后,耳根后会留下压痕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如图所示,这里利用了 (选填“锤头”或“锤柄”)具有惯性。 4.如图是小明投掷皮球的场景,若皮球在最高点时突然所有力都消失,球将 (选填“保持静止”或“竖直下落”或“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
二、能力提升
1.通过理想实验发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 ) A.焦耳 B.安培 C.伽利略 D.阿基米德 2.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钟摆来回摆动 B.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 C.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同步卫星绕着地球运动 3.梳理知识有多种形式,除了以往采取的提纲形式外,还可以用树形结构图、表格等方式,请完善下列树形结构图。 ;(2) ;(3) ; 4.急刹车时,车内的人会向前倒,是因为人具有 。车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力的作用,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 5.如图所示,中巴车上的乘客都系好了安全带,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西倾。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车由静止突然向西启动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 D.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
三、历年真题
(2019·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在拉力F=10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_____,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_____(以上两空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培优培尖
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不相等的实心铁球甲和乙()相距s,在无限长的光滑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开始向右运动(空气阻力不计),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球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撞上乙球。 2.2023年5月,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舟六号”在加速升空过程中质量 、其惯性 ,运动状态 (均选填“不变”或“改变”)。 3.静止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封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向右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 。(选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保持静止”)
五、科普阅读
如图甲,2022年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将图乙的航天员们送上中国空间站,并顺利开讲“天宫课堂”。如图丙所示,王亚平在太空舱中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枚“冰墩墩“沿水平方向抛出,“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面上抛出的物体一样落回地面。科学计算表明,在太空舱中的物体就好像重力完全消失了一样,物体将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1)运载火箭发射时,会向下喷出高温高压燃气(如图甲所示)这样火箭才能升空,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 (2)航天员将陀螺从地球带入太空后,其质量将 ,重力 。(两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航天员穿上特制的“企鹅服”里面有很多弹性袋(如图乙所示),像地面上做运动的拉力器,航天员穿上后通过改变弹性袋中弹性带子的长度,可以改变弹力的 (选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使肌肉得到紧张,避免肌肉萎缩; (4)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在“天宫课堂”中展示了太空抛物实验(如图丙所示),冰墩墩被王亚平水平抛出后,冰墩墩将会 。课 题 8.2二力平衡
重难点 二力平衡的概念、条件;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1、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提示】两个力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若两个力三要素相同,则该两个力一定不是平衡力。 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一、基础题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还能保持 或 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相互平衡的。 2.下列是有关物体的描述,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雪花自空中飘落 B.停在地上的足球 C.匀速转弯的汽车 D.抛在空中的铅球 3.下图中,物体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 B. C. D. 4.如图所示,绳子吊着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小球会摆动到B点再摆动到最高点C点,小球摆到C点时,小球处于 状态。(选填“平衡”或“非平衡”) 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小明将系于小纸卡片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选填“相同”或“相反”); 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时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明的实验装置优于小华,其主要原因是 。 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车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二、能力提升
1.完成以下思维导图。 ; (2) ; (3) ; (4) 。 2.踢毽子起源于汉代,高承《事物纪原》记:“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如图所示,用脚踢毽子时,脚会感觉疼是因为_________;毽子被踢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毽子到达最高点时处于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小明将系于小卡片(不计自重)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节 的个数来改变力的大小; 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在卡片平衡时,小明在左侧钩码下方增加一个钩码,卡片将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运动; (4)用剪刀将小卡片从中间剪断,并观察卡片的运动情况。该操作是为了证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必须要作用在 ; (5)如图乙,若将两个滑轮安装成不同的高度,你认为这样 (选填“能”或“不能”)完成实验探究。
三、历年真题
1 . (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比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荣获金牌。图甲是他正全力通过弯道、图乙是他获胜后站立在水平赛场中央大声欢呼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运动员通过弯道的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B.运动员通过弯道时有惯性,站立时没有惯性 C.站立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站立时他对冰面的压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2.(2020·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为备战2022年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集训中多次进行模拟比赛,有关比赛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令枪响前,运动员静止时所受的支持力与他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用力向后蹬来获得向前的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运动员在经过弯道时不再用力向后蹬,此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D.冲线后,运动员停止用力仍能滑行很远,是因为运动员不受摩擦阻力 3.(2017·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四、培优培尖
1.如图,小枫杨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正在扔铅球(不计空气阻力),铅球被扔出去后还能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 ,当铅球抛掷到最高点时候,铅球处于 (选填“平衡”、“非平衡”)状态。假如在最高点,所有力突然消失,接下来小球会 (选填“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再沿比杆粗糙的绳匀速下滑,若沿杆匀速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沿绳匀速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则( ) B. C. D.因为不确定小明手对杆及绳的压力大小,所以无法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3.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竖直方向加速下落 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小球受到的重力与绳的拉力平衡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设置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砝码的质量相同。 实验中是通过 来改变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的; 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 (选填“等重”或“不等重”) 的砝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 但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木块仍然保持静止,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现保持F1与F2的大小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发生转动,据此可以得出二力平衡时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 ; 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红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红在图乙的装置上用剪刀从小卡片的中间将小卡片剪开,可以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如图甲,在木块的左右两边挂上相同的砝码,木块静止时,小木块受到 对平衡力作用; (7)利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两个滑轮安装成不同的高度, (选填“能”或“不能”)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五、科普阅读
过山车 过山车的运动包含了许多物理学原理,人们在设计过山车时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原理。在刚刚开始时,过山车的小列车是依靠弹射器的推力或者链条爬上最高点的,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装置为它提供动力了。
当列车沿着回环移动时,作用在乘客身上的合力在不断地变化。在回环的最底部,游客可以感觉到超重的现象,即感觉特别沉重。当一路冲上回环时,在回环的顶部,乘客完全倒转了过来,乘客会产生感觉身体变得极轻,这种现象称之为失重现象。
过山车大回环的魅力在于,它在短短的一段轨道中塞进了丰富的元素。在几秒钟内,作用在乘客身上的力不断变化,从而让人体验到各种不同的感觉。事实上,下降的感受在过山车的尾部车厢最为强烈,这是重力作用于过山车中部的质量中心,且质量中心正在加速向下的缘故,乘坐在最后一节车厢的人更容易产生一种要被抛离的感觉。 (1)某实验小组对失重现象产生了兴趣,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匀速下降状态以及加速下降状态。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物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重物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
(2)该小组又在老师指导下在电梯内模拟失重实验,如图丁所示,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水平地面上,然后一名质量为60kg同学站上体重秤,如图丁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戊所示。(g取10N/kg)
①根据图戊分析,该同学在 (填“”“”或“”)时间段内处于失重状态。
②若下降过程中体重秤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压力F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为,其中a称为加速度,单位为,,该同学完全失重时加速度 。
(3)如图乙所示,在回环的最底部A点时,轨道对游客的支持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4)如图乙所示,乘客在回环的顶部B点时轨道对过山车支持力的方向 。课 题 8.3摩擦力
重难点 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判断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接触面不光滑;③相互挤压;④要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的趋势。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4.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和摩擦力平衡,读出拉力示数,此时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一、基础题
1.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 (选填“相反”、“无关”),人走路时脚与地的摩擦是 (选填“滑动摩擦”、“静摩擦”)。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与物体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B在水平方向上 (填“受滑动摩擦力”、“受静摩擦力”或“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3.2024年4月3日,旅韩大熊猫“福宝”入住四川卧龙神树坪基地。如图是“福宝”练习爬树的情景。当“福宝”抱着树干匀速竖直向上爬时,“福宝”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 。 4.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A轮胎上刻有花纹、B车轮做成圆形、C塑料套紧套在车把手上、D刹车时用力捏闸、E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F脚踏板凹凸不平、G车轴处装有滚珠、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 ;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填写字母代号) 5.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 等于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2)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N,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为 N;
(3)根据 乙丙 两图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4)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当 相同时,接触面越 粗糙 ,滑动摩擦力越大;
(5)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木块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6.如图所示,一物块正沿粗糙斜面匀速下滑,请在O点画出物块所受弹力F与摩擦力f的示意图。
二、能力提升
1.构建知识体系可以明晰知识间的关联,请将空格处填写相应内容。 (1) ;(2) 2.如图所示,把重100N的一袋米静止放到水平传送带上,米袋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若米袋滑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6倍,则米袋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为 (选填“向右”或“向左”),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3.如图所示,用手握住装有水的杯子静止在空中,杯子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 ;若增大手的握力,杯子所受摩擦力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把重力为G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正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正方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f,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方体受到的摩擦力f=F B.减小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减小 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不变 D.增大水平力F的大小,摩擦力f也随之增大 自行车在轮胎上刻花纹来增大摩擦,下列四种改变摩擦力的方法与该例相同的是( ) 自行车刹车时捏紧把 B.脚凳表面凹凸不平 C.运动员击球时用力握球拍 D.车轴处装有滚动轴承
三、历年真题
(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及装置如下图所示。 小华用力推箱子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发现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有关;水平面越粗糙,推起来越费力,由此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 因素有关; 在实验中,小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做 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小华按要求进行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丙所示。小华多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在压力大小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 。在实验中,小华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转换法和 法; 联想到“雨天路滑”,小华猜想:除了接触面材料,接触面上有水也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于是他在桌面上注水后再次实验,发现多次测出的摩擦力都比没注水时要 (选填“大”“小”或“相等”)。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知道:在木块和桌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充当了润滑剂。 (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下列四幅图是小明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时设计的实验方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甲、乙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B.通过甲、丁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C.通过乙、丙对比,可探究压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D.通过乙、丁对比,可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3.(2018·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4.(2015·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分析以下摩擦: ①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②骑自行车时,车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③汽车行驶时,汽车与空气之间的摩擦 ④皮带传动中,皮带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 其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四、培优培尖
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运动,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拉力F的大小为6N,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的示数为4N,则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为 ,其大小为 N。 2.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拉力分别作用在A、B两个物体上,则物体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N,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N 3.南通兴东机场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甲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 零;乙传送带上的行李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 ,如果乙传送带向下运输货物,行李所受摩擦力方向沿斜面 向上 ,由此可见,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 (填“同向”“反向”或“无关”)。 4.如图甲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F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t=6s时,物体处于 (填“匀速”“变速”或“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N。
五、科普阅读
穿越“黑障”神舟号返回舱顺利着陆 航天员在太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要返回地面进行休整。当飞船从距地面400公里下降到约100公里,进入大气层,即进入“黑障”阶段——舱体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高压的电离气体层,气体层像剑鞘一样包裹返回器。 在近5分钟的沉寂后,返回舱冲破“黑障”。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依次打开。主伞面积可以覆盖3个篮球场大小,是世界上最大的环帆伞。在降落伞的保护下,返回舱从每秒200米左右减速至每秒8米左右,在最后几米,反推发动机在最佳时机点火“刹车”,速度降至每秒2米左右着陆,飞船内部的缓冲座椅也会为航天员提供落地保护。 1.返回舱进入“黑障”,舱体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高压的 层;但依靠舱体表面敷设的烧蚀材料脱落,可以带走热量; 2.返回舱从每秒200米减速至每秒8米的过程中,主伞受到的阻力 伞和返回舱的总重力(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最后几米反推发动机点火是利用 原理实现“刹车”; 3.为对抗太空失重环境对航天员的身体的不利影响,写出一项适宜航天员太空锻炼的方式 。课 题 8.4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重难点 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定义:一个力(F)作用的效果跟几个力(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F)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关系:等效替代关系 【提示】: ①几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②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对同一个物体而言; ③合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又一个力; ④合力的实质是“等效力”,一个力和几个力等效 3.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同向相加,反向相减,方向随大。
一、基础题
1.图所示,两个小孩能拎起一桶水,一个大人也能拎起同一桶水。由此可知,一个大人的作用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______,大人的作用力相当于______(填“合力”或“分力”),每个小孩的作用力相当于______(填“合力”或“分力”)。 2.重为10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若用80N竖直向上的力拉这个物体,该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____N;若用120N竖直向上的力拉起这个物体,该物体受到的合力大小___________为N。 3.F1和F2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若其中F1=6N,方向是水平向右,且这两个力的合力为16N。关于F2的大小和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右 B.一定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 C.可能是10N,且方向水平向左 D.可能是22N,且方向水平向左 4.四个力的大小如表所示,以下选项分别是铁块同时受到两个或三个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图中的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某同学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把一根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用尼龙细线固定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每次实验时,他们都将弹簧由A拉伸到B位置。研究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图(a)、(b)、(c)所示: 在(a)(b)和(c)三次实验中,都将弹簧拉伸到B点,目的是使每次实验中力产生的_____相同; (2)通过比较(a)和(b)两次实验,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个两个力大小之_____,方向跟这两个力方向_____; (3)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可知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两个力的合力等于这两个力大小之差,方向跟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
二、能力提升
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6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0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8N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___N,箱子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_N。 把一个质量是0.5kg的篮球竖直向上抛出,假定运动过程中空气对它的阻力恒为0.8N,则篮球在竖直上升和降落过程中所受力的合力分别是(g取10N/kg)( ) A.5.8N 5N B.5.8N 4.2N C.4.2N 5.8N D.5N 4.2N 3.一个在空中运动的小球,所受的重力为7N,若考虑空气阻力,其大小始终为3N,当小球竖直向上运动时和向下运动时,所受的合力分别为( ) A.10N,4N B.4N,10N C.4N,4N D.10N,10N 4.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1=10N和F2=4N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N;如果将F1撤去,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N.
三、历年真题
1.(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某同学练习排球垫球时,排球离开胳膊后能够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排球具有______,排球的重力为2.7N,在竖直上升的过程中,某时刻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为0.5N,方向竖直向下,此时排球所受合力大小为______N。 2.(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春晚舞蹈诗剧《锦鲤》的演员们,既是一群活泼的少女,又是一群嬉戏的“锦鲤”,“灵性相通”的意象直击观众心底的柔软和纯真。如图所示,在威亚的拉力作用下,整齐划一地匀速上升的演员们( ) 是相对运动的 B.机械能不断增大 C.所受合力竖直向上 D.所受拉力不做功 3.(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取A、B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让它们互相钩挂在一起。 实验一:用两只手水平向左右两边拉A和B; 实验二:固定B,用手水平向左拉A; 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均静止时,观察弹簧测力计所显示的拉力大小,则: 由图可知,所选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________N; 弹簧测力计A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N; 在第一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A显示的是B对A的作用力F1,弹簧测力计B显示的是A对B的作用力F2,这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F1_______F2(选填“<”“>”或“=”); (4)如果每只手的拉力均相同,那么,在两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四、培优培尖
1.“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自唐代李白的《北风行》。如图,重为G的雪花从空中加速飘落的过程中,若雪花所受阻力为f,则雪花所受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 A.大小:G-f;方向:竖直向上 B.大小:G+f;方向:竖直向上 C.大小:G-f;方向:竖直向下 D.大小:G+f;方向:竖直向下 2.甲、乙、丙、丁四个木块的质量均为2kg,分别置于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并对木块施以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力,图为四个木块的受力情形及其运动状态,则此时哪一个木块所受合力大小可能为1N( ) A.甲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 B.乙木块向右做匀速度直线运动 C.丙木块向左做加速直线运动 D.丁木块向左运动 3.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体重5N,乙物体重3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的合力为2N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 C.甲对地面的压力为2N D.甲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于乙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4.如图甲所示,一个重10N的物体M,其上表面通过测力计与电梯顶部相连,电梯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测力计在不同的时间段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电梯在此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应为选项中的( ) A. B. C. D.
五、科普阅读
失重 在一次太空知识讲座中,老师让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一个重物,分别使重物静止和匀速下降,再让其加速下降,同学们发现,重物在静止和匀速下降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都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而加速下降时,却看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明显减小,好像物体的重力突然间减小了。老师解释说:“这在物理学上称为失重现象,失重就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实际所受重力的现象。如当人们乘电梯加速下降时,人对电梯地面的压力就小于人受到的重力。”小勇在老师的指导下到电梯内做失重实验,他将一个体重秤放在电梯的水平地面上,然后站上秤台,如图甲所示,在电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他记录下体重秤在不同时间段的示数及对应的时间,描绘出了体重秤的示数m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小勇的实际质量为60kg。(g取10N/kg) (1)电梯静止时,小勇对秤台的压力为______N。此时小勇受到的重力与_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小勇所受合力为零;(说明:若二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二力之和:若二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二力之差) (2)根据图乙分析,小勇在______(选填“0~t1”“ t1~t2”或“t2~10s”)时间内处于失重状态,此时小勇所受支持力为______N,合力为______N; (3)分析图乙可知,在t2~10s时间段内小勇对秤台的压力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他的重力; (4)若下降过程中,体重秤的示数为零,即说明他对体重秤的压力F为零,我们称这种现象为完全失重。如果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关系为F合=mα,其中a为加速度,单位为N/kg,F合=G-F,小勇完全失重时加速度α=______N/kg。课 题 9.1压强
重难点 压力方向 压强概念及计算 增大、减小压强方法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1.压力 (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表面上。 【提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但压力和重力是两个不同的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物体本身,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 ①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 ②比较(1)(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 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③比较(2)(3)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④物理为了描述压力的效果,引入了压强这一物理量。如果在图①中海绵受到的这一物理量为P1,图②中木板受到的这一物理量P2,则P1 > P2(选填“>”“=”或“<”)。 3、压强(p)——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①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②公式 P——压强——Pa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1Pa=1N/m2 表示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③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一、基础题
1. 如图所示是木块对水平地面压力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压力的大小是_______N,方向是_______,作用点是________。 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上并指向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压强是表示 ______的物理量,用100牛的压力,作用在0.02米2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是 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______。 如图,密度均匀的长方体重7N,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子的接触面积为0.01m2,它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若第一次沿虚线a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露出桌面的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会_______,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会_______;第二次沿虚线b竖直切除该物体右边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相较于第一次会_______。(以上三空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动车的车窗旁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使用,下列最符合“逃生锤”设计图的是( ) B. C. D. 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中,实验小组是通过观察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图甲、乙是探究________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当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图__________是探究受力面积与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关系; 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图丙小桌产生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图丁小桌产生的压强。 (5)实验探究过程中,小组同学使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 6.画出图中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A对斜面B的压力的示意图。
二、能力提升
1.压力是_______(选填“垂直”或“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和________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越显著。 2.傍晚时分,高新三初八年级学子在操场上积极锻炼身体,洋溢着奋发向上的活力,下列关于一名普通八年级学生的数据合理的是( ) A.体重约为50N B.体积约为 C.正常体温为38℃ D.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0Pa 3.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5×10﹣8m2,图钉帽的受力面积是1.0×10﹣4m2,木板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6×108Pa,手指至少要用_________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木板。图钉的钉帽做的面积很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________来达到减小压强的目的。 4.如图所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置于水平桌面上,现分别按照图示的方法切去一半(阴影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桌面压强最小的是( ) A. B. C. D. 5.植树节里。小朵同学用图所示的水桶提了15L水给刚栽上的树苗浇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kg,桶中水深为30cm,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水的密度为,g取) 求: 1.手对水桶的拉力是多大? 2.提水时,人手受到的压强是多大?
三、历年真题
(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小小卷笔刀,处处皆学问.对下图所示卷笔刀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摇柄的粗糙条纹是为了减小压力 B.底部的橡胶软垫是为了减小摩擦 C.刀片薄薄的刀刃是为了增大压强 D.透明储屑仓设在下方与惯性有关 2.(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5月9日,山东省女子手球锦标赛在临沂奥体公园开赛。关于下图所示的手球比赛,分析正确的是( ) 被运动员握在手中的手球只受重力 B.手球被抛出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跳起在空中的运动员因受重力而落下 D.走动中的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强比站立时小 3.(2024·山东淄博·中考真题)骑电动车戴头盔已成为市民的自觉行为习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头盔用碳纤维制成,利用了该材料密度小、抗冲击力强的特性 B.白色的头盔能吸收各种色光 头盔的绑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D.戴头盔骑行过程中,以头盔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 4.(2024·山东泰安·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甲与乙的高度关系是h甲>h乙。若在甲、乙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F甲、F乙和P甲、P乙,下列说法中( ) ① ② ③ ④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四、培优培尖
1.如图,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A、B两点,已知A、B两点压强相等,则两液体的密度、、和桌面受到的压强P甲、P乙大小关系为( ) B. C. D. 2.长方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它的一侧紧贴竖直墙壁,长方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S1,与地面接触面积为S2。现在长方体上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1、竖直向下的力F2(F1等于F2),如图所示。若长方体对墙壁、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S1可能大于S2 B.S1一定小于S2 C.S1一定等于S2 D.S1一定大于S2 3.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宽高之比为3∶2∶1,平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沿如图的对角线切成两块,拿走其中一块(乙取走下面的一块),则最终甲乙余下部分对地面压力之比为________,对地面压强之比为________。
五、科普阅读
“冰刀与熔点” 2022年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为全世界奉献一场无比精彩的奥运盛会。 “冰刀”是冬奥会冰上运动的核心装备之一(如图甲所示),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运动都离不开冰刀。了解滑冰的人都知道,冰刀的刀刃是比较锋利的,甚至说是比较危险的。 你去网上搜一下“冰刀划伤”就会发现,冰刀伤人的案例在赛场上,甚至是训练场上时常发生。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危险,为什么要把冰刀做的这么锋利呢?简单来说,冰刀设计的很薄,首先是为了蹬冰启动、加速时的抓地力。毕竟刀刃是嵌入冰里的,蹬冰时可以提供一个垂直于冰刀的反作用力。除此之外,还要普及两个知识: 干摩擦与湿摩擦:干摩擦是发生在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湿摩擦是发生在固体与液体或气体之间的摩擦,相同压力下,后者的摩擦系数比前者小很多。 比如,为了减小机械之间的摩擦,工业上通常会加润滑油,如图乙所示,就是利用湿摩擦较小的特点。再比如,刚被湿拖把清扫过的地面非常的滑,也是因为了类似的原理。 冰的表面,比大多数的物体表面都要光滑,但是对于滑冰而言还不够,如果能在冰的表面撒一层水,其摩擦系数会进一步减小。但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如果真的在低温冰面上洒水,水也会很快凝固。冰的熔点与压强的关系: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冰的体积会变小,在压强比较大的时候,冰更倾向于成为体积更小的液态,也就是说:随着压强的增大,冰的熔点会降低。 通过上述两个知识点的阅读,同学们知道冰刀制作的很锋利的原因了吗?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在固体与固体之间的摩擦称为______;发生在固体与液体或气体之间的摩擦称为______; (2)冰刀之所以做得锋利,是为了通过______从而增大与冰面的压强; (3)冰的熔点与压强的关系:随着压强的增大,冰的熔点会______。课 题 9.2液体的压强
重难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公式应用、连通器 班级 姓名
基础知识点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探究液体压强特点 (1)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装置中U形管不是连通器) ①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液柱是否变化,若变化(有液面高度差),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若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的原因:U形管压强计漏气。 ③若实验前装置漏气,应进行的操作:拆开U形管压强计,重新安装。 (2)转换法的应用:根据U形管压强计中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深度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方向。 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使金属盒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处。 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④探究液体的压强大小与盛装液体的容器形状的关系:控制液体种类、金属盒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相同,改变容器的形状。 (4)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波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波体压强越大 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最终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或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应用: (1)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茶壶、水壶、酒壶等; (2)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船闸、过路涵洞; (3)卫生保健方面的应用:洗手盆、地漏与下水管道之间的U形弯管; (4)自动控制、方便控制方面的应用:锅炉水位计、自动喂水器等。
一、基础题
1.压力是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压强是反映______效果的物理量。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______。 2.一个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将一不吸水的圆柱体从水中用弹簧测力计匀速直线向上提起,如图所示,把圆柱体从图中所处的位置提起至其上表面刚到达水面,此过程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大致为( ) A. B. C. D. 3.图中的装置不是依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自动给水盆栽 B.锅炉水位 C. 船闸 D.茶壶 4.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观察U形管液面高度差是否有明显变化,这是为了检查压强计的__________ ;
(2)通过比较A、B、C三图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
(3)通过比较D、E两图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的___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4)通过比较B图与__________图可知三峡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原因。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中央放着一个鱼缸,鱼缸的重力为30N,底面积为,缸内有质量为32kg的水和总质量为1kg的鱼,此时水的深度为20cm。求: (1)水对鱼缸底部的压强。 (2)鱼缸对桌面的压强。()
二、能力提升
在如图所示的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和压力为( ) 甲的压强最小,压力最大 B.乙的压强最大,压力最小 C.丙的压强最大,压力最大 D.以上说法均不对 2.如图所示,两容器中分别装有酒精和水(),液体中a 、b 、c三点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盛满水的两个薄壁圆台形容器(底面积)如图(a)、(b)所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受到水的压力分别为,则( ) A. B. C. D. 4.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的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B.甲液体的压强比乙液体的压强大 C.甲液体的压强比乙液体的压强小 D.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5.如图所示,将盛有适量水的试管由倾斜位置A缓慢移至竖直位置B。在此过程中,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 ) A.变大 B.变小 C.始终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6.小遥同学在做“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安装完实验器材后,小遥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如图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从结构上看,压强计_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连通器; 通过比较丙、丁两图得出结论:同种液体,_________,压强越大; 若图丁中,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8cm,请你计算该处水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5)小遥还想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向图丁烧杯中多次加盐水,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断增大,于是得出“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的结论。他的结论是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三、历年真题
1.(2024·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当橡皮膜向一侧凸起时,可判断隔板两侧液体压强的大小,此时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若图中容器的隔板两侧装入的是同种液体,可判断液体压强与______有关。 2.(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圆柱形容器,分别装有水或酒精(ρ水>ρ酒精)B和C两容器的底面积相同,且其中的液体深度也相同,三个容器中,底部所受液体压强最大的是( ) A.A容器 B.B容器 C.C容器 D.无法比较 3.(2022·贵州毕节·中考真题)如图是洒水车的工作场景。该车罐内装入1.5m深的水时,车的总质量为12t,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6m2,此时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对路面的压强为______Pa,水对罐体底部的压强______Pa。当增大罐内气压后,水就可以洒向更远处,此时罐体与出水管______(填“是”或“不是”)连通器。 4.(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因素”实验中: (1)实验中使用的压强计如图甲所示.使用前用手指按压橡皮膜,是为了检查压强计的__________。实验中,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的__________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结论: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__________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换用五根一端蒙有相同橡皮膜的玻璃管(粗细相同),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丁所示。 ①根据图丁中1、2和3号管的现象,可得液体压强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②为了探究液体长度对液体压强有无影响,用4号管和5号管进行实验。由图示实验现象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长度__________。
四、培优培尖
1.两只完全相同的锥形瓶内装满不同液体,用塞子塞住瓶口,如图所示放置,若甲乙瓶底对桌面的压强相等,那么甲瓶底部和乙瓶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压力相比( ) A.F甲>F乙;p甲
五、科普阅读
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 我们把上部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如图甲所示,将两根玻璃管下端用橡皮软管连在一起,做成连通器,向管内注入适量的水。手持另一根玻璃管,使其升高、下降或倾斜,待水面静止后,发现两根玻璃管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为什么连通器内静止液体的液面总是相平的呢?设想在容器相通的部分有一“液片AB”,如图乙,容器内的液体静止时,这个“液片”也是静止的,这说明“液片”两个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压强也相等。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两管中液体的液面高度必定相同,即液面相平。 我国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三峡大坝上、下游的水位巨大的落差带来了航运方面的问题,解决的途径是修建船闸。船闸由闸室和上、下游闸门以及上、下游阀门组成。船要从上游通过船闸到下游,先关闭下游闸门和阀门B,打开上游闸下的阀门A,使上游和闸室形成一个连通器,上游的水通过阀门A进入闸室,直到上游和闸室的水面相平,再打开上游闸门,船便可以从上游进入闸室。再关闭上游闸门和闸下阀门A,打开下游闸下的阀门B,使闸室和下游形成一个连通器。闸室的水通过阀门B流到下游,直到水不流动时,闸室的水面和下游相平。打开下游的闸门,船便可以驶往下游。 (1)图甲玻璃管中水面静止,再将右侧玻璃管升高,待液面静止后,两管中的液面___________(相平/不相平),左管中的液面高度与原来___________(相同/不同); (2)对图乙中静止的竖直“液片”AB的理解,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液片可以薄到厚度不计 B.液片左侧面受到的压力水平向右 C.液片左、右侧面液体压强为零 D.液片左、右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平衡 (3)以图丙船闸为例,起始状态是上、下游闸门和A、B阀门均关闭。船要从下游驶向上游,应首先打开___________,使闸室和___________(上游/下游)构成连通器; (4)图丁所示为简易U形压强计,右端用橡皮管连接一个开有小孔的金属盒,金属盒上蒙有一层橡皮膜。它是通过___________反映加在橡皮膜上的压强。该装置中U形管___________(是/不是)连通器; (5)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底部水平端管道上装有一阀门,右侧管的横截面积是左管的2倍,当阀门关闭时,左、右管中的水面高度分别为h和2h,现将阀门打开,液面稳定时,左管水面上升的距离是___________。 A. B. C. 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