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9课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箪食(dān) 乞人不屑也(xuè)
B. 蹴尔而与之(jiù) 二者不可得兼(jiān)
C. 贤者能勿丧耳(sāng) 故不为苟得也(gǒu)
D. 行道之人弗受(fú) 所恶有甚于死者(wù)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死亦我所恶( )
(2)万钟于我何加焉( )
(3)二者不可得兼( )
(4)呼尔而与之(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 贤者能勿丧耳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和《论语》《大学》《礼记》一起合称为“四书”。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C.“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左右逢源”“舍生取义”“专心致志”等成语都出自孔子、孟子的言论。
D.“箪”“豆”等是古代的一种容器,“钟”“石”“斗”等是古代的一种量器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能概括全篇大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富,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义”源追踪】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②“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
(2)【畅所“义”言】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影响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3)妻妾之奉( )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3.《礼记·檀弓》中说:“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其中“不食嗟来之食”与文中哪句话意思相同
14.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蹴尔而与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万钟于我何加也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②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南乡拜而死。论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尔。观天祥从容伏质,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潮阳:地名,与后文的“厓山”都是广东的地名。②弘范:元朝将领。③张世杰:南宋将领。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俱入厓山/四时俱备 B.使为书招张世杰/乃丹书帛曰
C.天祥泫然出涕/临表涕零 D.国亡不能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8.请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19.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
(2)【甲】文中的“义”与【乙】文中的“仁”有何相同之处。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彰小传
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①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②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③,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 ”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二十三年,代郡乌丸④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北方悉平。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膂(lǚ):体力,力气; ②课:督促; ③卫、霍: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 ④乌丸:小国名字。
2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尝抑之 (抑:批评)
B.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贵:提倡)
C.叛胡数千骑卒至 (卒:突然)
D.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类似)
2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好乘汗马击剑 云归而岩穴暝
B. 动以王法从事 徒以有先生也
C.固守要隙,虏乃退散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D.使各言其志 其如土石何?
2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彰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驾车,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不畏艰险。
B.曹彰早年不喜欢读圣贤之书,但志向远大,曾立志做将军,想像卫青、霍去病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追击敌人时,他身先士卒,身中数箭,依然勇猛向前。
D.曹彰用兵有方,作战勇猛,因平定代郡乌丸叛乱有功,魏太祖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23.将文中划线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答案
D 2.C 3.(1)讨厌,憎恨 (2)有什么益处 (3)同时得到 (4)用作后缀 4.B 5.B 6.D
A
8.(1)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2)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用呢?
(3)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9.(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0、(1)示例一:坚持真理,忠君爱国,大公无私。
示例二:洁身自好,重视气节,公正廉明。
(2)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删掉“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给自己带来伤害。(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11.(1)祸患,灾难 (2)同“辨”,辨别 (3)侍奉
1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13.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4.示例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他这种高尚的气节和忠贞爱国的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15.(1)祸患、灾难 (2)踩踏 (3)同“辨”辨别 (4)益处
16.(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关键词:非独、是心、尔、)。(2)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关键词:向、穷乏者、得)
17.C
18.天 祥 临 刑 殊 从 容/ 谓 吏 卒 曰/ 吾 事毕 矣 /南 乡 拜 而 死
19.(1)①文天祥被俘后,坚决不向张弘范行跪拜礼;②写诗明志,拒绝招降要求;③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不事二主;④向着南方拜别从容就义,
(2)都可以理解为仁义、仁爱、正义,是指不违背本心(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的修养);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大义。
20.D; 21.C; 22.D;
23. ①穿着盔甲,拿着长枪,面对困难不顾惜生命,向士卒做出表率;该赏的一定执行,该处罚的一定言而有信。
②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有什么不能采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