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 选择性必修二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7 20:4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最早的“路”真的是人“走”出来的吗?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天然道路的出现
选择性必修二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3、认识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社会变迁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水陆交通的成就,结合史料归纳古代交通的特点及其成因,培养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的意识。
2、通过史料图片,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在交通近代化中的促进作用。
3、通过时空轴梳理近代中西方水陆交通的成就,认识交通运输发展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目录
CONTENTS
01 古道天涯远——古代交通的发展(陆路、水路、海路)
02 天涯若比邻——近代交通的变迁(从全球航路到工业文明)
03 天涯共此时——交通与社会变迁
一、古道天涯远
古代交通的发展
(陆路、水路、海路)
表现
西方 罗马 帝国
中国 秦朝
汉朝
唐朝
元朝
一、古代交通—陆路篇
1.陆路交通
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丝绸之路
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自主梳理古代中西方陆路建设的成就
以都城为中心;
分布广(全国)
秦朝直道
秦朝五尺道
探究一:以秦朝和古罗马道路交通为例,探究古代陆路交通的特点
史料实证能力训练:古代中西方道路交通的特点
材料一、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
材料二、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特征。
——《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
结合材料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并对其不同点进行合理的解释
特点: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原因: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侵略相联系。
表现
中国 春秋
秦朝
隋朝
元朝
西方 法国
荷兰
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一、古代交通—水路篇
2.水路交通
已有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17世纪开通米迪运河
17世纪阿姆斯特丹运河系统
梳理古代中国和西方开凿的著名的人工运河。
探究二:结合所学观察地图,判断各属于哪一时期,并说明原因?
原因:隋朝的都城在长安,各项功能的发挥依赖于东都洛阳作为枢纽;而元朝的都城在大都,洛阳的作用不复存在。裁弯取直更有利于南北的沟通与交流。
时空观念
图二
图一
隋朝大运河
元朝大运河
西汉
宋元
明朝
海上
通道
东、南两条航线
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
南线通向印度洋
3、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西汉
宋元
明朝
海上
通道
东、南两条航线
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海上丝绸之路
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3、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
一、古代交通—海洋篇
维京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波利尼西亚人
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冒险(海盗)
首次横渡地中海
印度洋周围开展海上贸易(非洲东海岸)
太平洋诸岛活动
(复活岛)
范围窄、规模小,局部探索
主要是掠夺和贸易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结合图片史料和教材内容,概述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特点。
一、古代交通—海洋篇
二、天涯若比邻
近代交通的变迁(从全球航路到工业革命)
全球航路的建立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海洋探索有何新发展?
二、近代交通
2、工业革命——轮船、火车、汽车
时空观念
1807 1814 19世上纪半期 19世纪60年代 1872 19世纪80年代 1881 1909
富尔顿 斯蒂芬孙 欧美
汽船 蒸汽机车 铁路网 德国发明汽车
中国黄鹄号 轮船招商局 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
蒸汽轮船
试航成功
中国
西方
从人力到机械力
阅读材料,围绕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
材料三、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者,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当地的木行鳞次栉比。
拓展探究
阅读材料,围绕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拟定一个主题,并给予合理解释。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材料二、轮船招商局的建立.确实达到了“分洋商利权”的目的。仅1873年(同治十二年)到1876年(光绪二年)间.外国航运公司收入总共损失四百九十二万三千两,这期间中国商人少付给外国商人的费用当在十三万六千两以上。
——张文华《帝国护卫:晚清中兴四名臣》
材料三、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凤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者,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当地的木行鳞次栉比。
历史解释
明确问题的主旨
方法指导
1、是什么(含义、特征、表现)
2、为什么(原因)
3、怎么样(影响)
一方面,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重要交通路线掌握在列强手中,成为列强侵略和征服中国的工具。
另一方面,近代交通的发展,打破了列强对近代中国交通业的垄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强了各地的沟通,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冲击了传统的封建陋习,促进了中国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方法指导
先确定主题再进行阐释
1、是什么(含义、特征、表现)
2、为什么(原因)
3、怎么样(影响)
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三、天涯共此时
交通与社会变迁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交通变迁之影响——社会变迁
思考:请结合材料,说明交通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我们交通运输体系的联合力量加在一起,就是合众国这个我们所拥有的称号中的动力要素。没有它们,我们不过是许多个别部分的联盟而已。
——《艾森豪威尔总统关于国家公路建设计划致国会的特别咨文》(1955年2月22日)
清江浦(今江苏淮安主城区)因京杭大运河崛起,又因漕运路线改变和津浦铁路开通而衰。
伊利运河的开凿客观上促使纽约逐渐发展为国际化经济和金融中心。
通海运河使曼彻斯特迅速崛起。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格局变化。
思考:请结合史实,举例说明人类交通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明朝的民信局收据
1897年大清邮政官局
晚清的电话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带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思考:请结合史实,举例说明人类交通变迁对社会的影响?
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
近代国家邮政的开端
古代邮驿主要为官方服务
1、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到清末民初,“自海道开通,河运失效,商业遂一落千丈。津浦铁路通车后,出此途者益鲜”“昔之都会遂成下邑”。据此推断(  )
A外来侵略导致清江浦衰落 B清江浦兴盛衰落源于交通
C清江浦曾经是繁华的都市 D政府政策影响着城市经济
当堂检测
B
2、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A
课堂小结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创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