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问题——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转基因农作物对人类造成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能会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可能会产生导致人体过敏的物质
C.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D.可能会直接增加当地物种的多样性
2.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奉行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的政策,反对生物武器的扩散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同时坚决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3.人们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涉及安全和伦理的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确实有证据表明某种转基因食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B.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的新型致病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原因之一是人体不会对它们产生免疫反应
C.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移植前可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和基因改造
D.科学家将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从而防止转基因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
4.人们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体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控制、改造或模拟,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涉及安全和伦理的问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确实有证据表明某种转基因食品有害,就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B.利用转基因技术制造的新型致病菌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原因之一是人体不会对它们产生免疫反应
C.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移植前可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和基因改造
D.科学家将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从而防止转基因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
5.生物安全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下列叙述与我国政府相关法规或主张不符的是( )
A.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B.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C.销售转基因农产品应有明确标注
D.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
6.医学和农业生产上经常应用胚胎工程技术,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使雌性动物超数排卵,可在其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B.可以使用雄性动物新鲜的精子与处于MⅡ期卵母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C.我国政府允许在医学上应用生殖性克隆人胚胎解决不育不孕
D.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等繁殖技术
7.设计试管婴儿是在早期胚胎移入母体子宫之前,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设计需要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的支持
B.培养至囊胚期,取少量的胚胎干细胞进行DNA分析鉴定
C.男方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女方正常的夫妇,可以筛选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
D.该设计的成功率受配子、胚胎、子宫内膜的品质及胚胎植入的位置影响
8.为有效防范由各类生物因子、生物技术误用滥用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生物安全已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细胞的研究可用于治疗很多疾病,有不涉及伦理问题等优点
B.克隆技术会导致社会伦理问题,治疗性克隆技术的应用也应禁止
C.转入叶绿体中的基因不会随花粉传递给子代,避免造成基因污染
D.试管婴儿技术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不能用于解决不孕不育问题
9.小鼠作为一种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相似度较高的哺乳动物,常用于人类某些疾病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细胞的潜能
B.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需提供的气体环境是95%的CO2和5%的空气
C.图中胚胎干细胞分化后的组织移入小鼠替代病变器官属于治疗性克隆
D.图中重组细胞重编程、分裂、分化最终产生的小鼠与患病鼠性状相似
10.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必须在标签上警示性注明可能危害
B.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独立生存的新个体
C.生物武器只包括病菌类、病毒类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推广上要慎重
11.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其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基因食品千万不能吃,吃了会导致性早熟
B.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设计婴儿性别
C.为了国家的安全,可以进行必要的小范围的生物武器研究
D.试管牛所采用的技术中包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克隆技术
12.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而与日俱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是培育转基因生物的核心工作
B.转基因产品需要经过安全评估,符合标准才能上市
C.无论是转基因食品还是转基因作物,都需要关注其安全性
D.我国在对待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上要坚持自主创新,在推广上要慎重对待
13.为了有效防范由各类生物因子、生物技术误用滥用等引起的生物性危害,生物安全已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下列关于保障生物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
B.转基因技术出现后,使得利用该技术制造新型的致病菌成为可能
C.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
D.中国政府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但允许有限制地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不止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选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4.下列关于转基因食品和生物武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转基因产品的目的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就不会存在安全问题
B.我国坚决反对发展、生产、储存生物武器
C.所有转基因食品都被证实对人体有害,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禁止使用
D.生物武器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对人类、动物或植物造成伤害或死亡
15.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严格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
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克隆人的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
D.生物武器是用病毒类、干扰素及生化毒剂类等来形成杀伤力
16.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相关成果不断涌现,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与伦理道德碰撞而带来的困惑和挑战也与日俱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基因工程育种可增加或消除原有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B.干细胞的研究可用于治疗很多疾病,有不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等优点
C.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都涉及细胞核移植技术,中国政府不接受任何克隆实验
D.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
17.生物技术的进步,会引起人们对它安全性的关注,也会与伦理道德发生碰撞,带来新的伦理困惑和挑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政府允许通过生殖性克隆来解决一些夫妇不孕不育的问题
B.生物武器是用微生物、毒素、干扰素及抗生素等来形成杀伤力的
C.试管婴儿技术和“设计试管婴儿”都需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
D.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需要考虑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18.植物生物反应器主要以整株植物、植物组织或植物悬浮细胞为加工场所,生产药物蛋白。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是以叶绿体为外源DNA受体的安全性极高的一种转化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时,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
B.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含有叶绿体特异启动子,使得目的基因只能在叶绿体中表达
C.植物叶绿体表达体系可以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在自然界中扩散
D.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一定含有此目的基因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9.(12分)中国科学家团队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人猴嵌合胚胎,即同时具有人和猴细胞来源的胚胎,为解决异种嵌合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对器官再生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如图是嵌合胚胎培育的部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嵌合胚胎早期发育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图中①为扩展潜能干细胞(EPSCs),其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都具有____________性。
(2)图中②时期胚胎发育是在最外层的透明带内进行的,沿其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是____________细胞,它们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__。
(3)研究嵌合胚胎的目的是培养与人类似的同种器官,以缓解____________的困境。
(4)研究人员将图中嵌合胚胎在体外进行培养时,科研人员观察到了嵌合现象,但科研人员并未进行体内胚胎移植实验,这是为了规避人们最担心的类似于克隆人的____________问题。我国政府坚决反对克隆人,一再重申四不原则即____________,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____________。
20.(12分)水中雌激素类污染物A会导致鱼类雌性化等异常。斑马鱼幼体透明且肌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存在雌激素受体。将ERE、UAS、Gal4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共同转入斑马鱼,培育出转基因斑马鱼MO。MO可以经济且快速地监测水体中的A,原理如方案一。回答下列问题:
注:ERE和酵母来源的UAS是两种诱导型启动子,分别被A-受体复合物和酵母来源的Gal4蛋白特并性激活,启动下游基因表达。
(1)通过PCR 特异性扩增GFP基因需先设计引物,该引物应该是一小段_______的短单链核酸。为使PCR产物能被特定限制酶切割,需在引物_______(填“3’”或“5’”)端上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
(2)A 进入幼体转基因斑马鱼 MO 的肌细胞后,促进Gal4 蛋白的合成,特异性激活UAS,使其与_______结合,启动GFP基因的表达。与图中方案二相比,MO在监测 A方面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
(3)科学家用上述转基因斑马鱼MO 和另一种转基因斑马鱼X 杂交制备一种不育的监测斑马鱼SM。成体斑马鱼X和SM在自身产生的雌激素诱导下引起生殖细胞凋亡,造成不育。欲获得X,需将生殖细胞凋亡基因和启动子_______(填写相应序号:①ERE ②UAS ③使基因仅在生殖细胞表达的启动子)构建表达载体并转入野生型斑马鱼受精卵。选择该启动子的理由是_______。
(4)将不育斑马鱼SM用于实际检测的目的是_______。
21.(12分)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改良了稻米的品质和口感,培育出了直链淀粉含量低的转基因水稻。将一段DNA片段A插入淀粉合成酶基因(基因D)中,使之失活(失活的淀粉合成酶基因标记为基因d),如图1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
(1)图中Ti质粒上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为了筛检成功导入重组质粒的农杆菌,1号培养基需要加入_________,诱导组织细胞脱分化的培养基是_________号培养基。
(2)为检测转基因水稻中的片段A是否会扩散到其他物种导致基因污染,取基因型为dd的水稻植株(N)与杂草A、B一起种植。取各种植物细胞的DNA经酶切、PCR后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电泳时点样孔位于_________(填“甲侧”或“乙侧”),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中的片段A通过基因交流转移到了杂草_________(填“A”“A1”“B”或“B1”)中。
(3)将抗除草剂基因导入水稻可获得抗除草剂水稻,在培育过程中可采取多种方法避免基因污染:①将目的基因转人到水稻细胞的_____(填细胞结构)中。
②外源α-淀粉酶基因可使含有该基因的花粉失去活性,请利用α-淀粉酶基因提出一条转基因措施: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如转基因花粉中的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引起过敏,存在安全隐患,A、B正确;转基因植物有可能不受天敌的限制从而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生物多样性存在安全隐患,C正确,D错误。
2.答案:B
解析:A、我国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是: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A正确;B、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错误;C、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C正确;D、种植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因花粉传播而影响到野生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有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故选B。
3.答案:D
解析:A、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如果确实有证据表明某种转基因食品有害,就应该禁止产品的使用,不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A错误;B、转基因技术制造的新型致病菌,致病能力和传染能力以及抗药能力等大幅度增加,因而导致具有极大的危害性,B错误;C、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移植前可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不涉及基因改造,C错误;D、科学家将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不参与受精作用,从而防止转基因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D正确。故选D。
4.答案:D
解析:A、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如果确实有证据表明某种转基因食品有害,就应该禁止产品的使用,不应该禁止转基因技术的应用,A错误;B、转基因技术制造的新型致病菌,致病能力和传染能力以及抗药能力等大幅度增加,因而导致具有极大的危害性,B错误;C、试管婴儿技术已经成熟,移植前可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不涉及基因改造,C错误;D、科学家将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可以阻断淀粉储藏使花粉失去活性,不参与受精作用,从而防止转基因花粉传播造成基因污染,D正确。故选D。
5.答案:A
解析:A、我国禁止人的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A错误;B、我国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以避免引发伦理问题等,B正确;C、销售转基因农产品应有明确标注,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C正确;D、生物武器又是生物制剂、载体和分散手段的综合利用。生物武器自诞生以来,给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应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D正确。故选A。
6.答案:D
解析:A、促性腺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在饲料中添加的促性腺激素,因在动物的消化道中被分解而失去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A错误;
B、雄性动物新鲜的精子获能后才具备受精能力,B错误;
C、我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我国允许应用试管婴儿技术解决不育不孕,C错误;
D、为提高胚胎利用率,可采用胚胎分割、移植等无性繁殖技术实现,D正确。
故选D。
7.答案:B
解析:A、设计试管婴儿是通过体外将卵细胞与精细胞结合而获得许多胚胎,在移植入母体进行胚胎着床前,对胚胎的基因进行处理,把一些不良基因筛选出来,并进行切除与替换,从而减少初生婴儿因遗传因素导致的缺陷。此设计需要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及胚胎移植等技术的支持,A正确;B、对胚胎进行DNA分析鉴定,应将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期,取少量滋养层细胞做DNA分析鉴定,而不是取胚胎干细胞,B错误;C、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显性遗传病,假设该病由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男方患者的基因型为XDY,健康女方的基因型为XdXd,可知两者女性后代均患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后代正常,因此可以筛选出无遗传疾病的男胎植入母体子宫,C正确;D、设计试管婴儿成功率受配子、胚胎、子宫内膜的品质及胚胎植入的位置影响,D正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A、干细胞的研究可用于治疗很多疾病,但胚胎干细胞必须从胚胎中获取,这涉及伦理问题,因而限制了它在医学上的应用,A错误;B、我国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但仍需要监管和监督,B错误;C、子代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母方,因此转入叶绿体中的基因不会随花粉传递给子代,从而避免造成基因污染,C正确;D、试管婴儿技术需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常用于解决不孕不育问题,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A、胚胎干细胞有全能性,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细胞的潜能,A正确;B、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需提供的气体环境是95%的空气和5%的CO2,B错误;C、图中胚胎干细胞分化后的组织移入小鼠替代病变器官属于治疗性克隆,C正确;D、图中重组细胞重编程、分裂、分化最终产生的小鼠与患病鼠性状相似,因为细胞核来自患病鼠,D正确。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了标识制度,但没有注明可能的危害,A错误;B、治疗性克隆:指利用克隆技术产生特定细胞和组织(皮肤、神经或肌肉等)用于治疗性移植;生殖性克隆:指将克隆技术用于生育目的,即用于产生人类个体,所以生殖性克隆与治疗性克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B错误;C、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致病菌、病毒和生化毒剂等,C错误;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我国的方针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D正确。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应基于科学和理性讨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尚无明确的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直接导致性早熟,A错误;B、我国不允许利用体外受精技术筛选早期胚胎性别,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设计婴儿性别,B正确;C、为了国家安全,应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C错误;D、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使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并通过培养发育为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后产生后代的技术,试管牛所采用的技术中包含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等,没有克隆技术(核心是细胞核移植),D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A、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A错误;B、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由该技术研发出来的产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性评价,符合相应标准后才能上市,B正确;C、无论是转基因食品还是转基因作物,在多领域都取得实际应用成果,但也许关注它们的安全性,例如是否会产生基因污染,对人体是否有害等,C正确;D、我国对转基因技术的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研究上要大胆,坚持自主创新;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管理上要严格,坚持依法监管,D正确。故选A。
13.答案:D
解析:A、收集我国生物资源的遗传信息,会给我国带来生物安全风险,与题意相符,A正确;B、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使得利用这一技术制造各种新型致病菌成为可能,这些人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致病菌,可能让大批受感染者突然发病,而又无药可医,这样施放者便可以造成敌方公众的极度恐慌,致使受害国一切活动瘫痪,轻而易举地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B正确;C、目前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食用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上,如可能会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可能重组出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害的病原体,C正确;D、中国政府的态度是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不反对治疗性克隆,D错误。故选D。
14.答案:BD
解析:A、种植转基因植物可能因基因扩散而影响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也会存在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即转基因产品的目的基因即使来源于自然界也会存在安全问题,A错误;B、中国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B正确;C、转基因生物产品存在安全问题,但并非都是有害的,也并未全面禁止转基因食品的生产,C错误;D、生物武器可利用生物或化学制剂对人类、动物或植物造成伤害或死亡,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D正确。故选BD。
15.答案:ABC
解析:在获得转基因植物时,要严格选择目的基因,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如有毒性的蛋白或能导致人体过敏的蛋白等,A正确;当今社会的普遍观点是禁止有关人类的生殖性克隆,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B正确;反对设计试管婴儿的原因之一是有人滥用此技术选择性设计婴儿,C正确;生物武器种类包括致病菌类、病毒类、生化毒剂类等,干扰素不属于生物武器,D错误。
16.答案:BC
解析:A、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产品,转基因产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而获得的生物制品,故通过转基因育种,按照人们的需要,可增加或消除原有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A正确;B、干细胞研究确实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如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等,然而,干细胞研究并非完全不涉及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胚胎干细胞的获取就涉及到是否应该摧毁人类胚胎的伦理争议,B错误;C、中国政府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但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C错误;D、在生物恐怖威胁不断上升、全球传染病疫情频发的情况下,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是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方面,D正确。
17.答案:ABC
解析:A、我国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坚持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A错误;B、生物武器包括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不包括干扰素和抗生素,B错误;C、“设计试管婴儿”需要对胚胎进行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技术不需要,C错误;D、在基因表达载体上,除了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等外,还需要标记基因,故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时还需考虑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D正确,故选ABC。
18.答案:ABC
解析:A、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实质是基因工程的一类,所以需要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A正确;B、要使目的基因只能在叶绿体中表达,则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叶绿体特异启动子,B正确;C、由于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其中DNA属于质遗传物质,遵循母系遗传规律,所以植物叶绿体表达体系,在叶绿体为母系遗传的植物中可防止外源基因随花粉而逃逸,C正确;D、由于在细胞分裂中,细胞质的分配是随机的,所以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不一定含有此目的基因,D错误。故选ABC。
19.答案:(1)细胞分裂和分化;全能
(2)滋养层;胎膜和胎盘
(3)器官移植供体不足
(4)伦理争议;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
解析:(1)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所以嵌合胚胎早期发育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分裂和分化;胚胎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具有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具有全能性,扩展潜能干细胞(EPSCs)其功能与胚胎干细胞相似,具有全能性。
(2)图②时期是囊胚期,最外侧是透明带,内壁扩展和排列的、个体较小的是滋养层细胞,聚集在一端的细胞形成内细胞团,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内细胞团细胞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
(3)研究嵌合胚胎的目的是培养与人类似的同种器官,以缓解器官移植供体不足的困境。
(4)嵌合胚胎的胚胎移植和克隆人一样,会带来严重的伦理道德争议。我国政府坚决反对克隆人,一再重申四不原则即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主张对治疗性克隆进行有效监控和严格审查。
20.答案:(1)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5’
(2)RNA聚合酶;监测灵敏度更高
(3)②;MO是方案一获得,所以启动子选择UAS
(4)避免转基因斑马鱼逃逸带来生物安全问题
解析:(1)引物应该是一小段能与DNA母链的一段碱基序列互补配对的短单链核酸。由于子链的延伸从引物的3’端开始,因此为使PCR产物能被特定限制酶切割,需在引物5’端上添加相应的限制酶识别序列。
(2)由图中方案一可知,A进入幼体转基因斑马鱼MO的肌细胞后,促进Gal4蛋白的合成,特异性激活UAS(一种诱导型启动子),使其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GFP基因的表达。由图可知,方案二中A-受体复合物激活ERE,使GFP基因表达,方案一中A-受体复合物先激活ERE获得Gal4蛋白,然后Gal4蛋白激活UAS启动子,使GFP基因表达,因此与图中方案二相比,MO在监测A方面的主要优势是GFP蛋白表达量大,监测灵敏度更高。
(3)MO和另一种转基因斑马鱼X杂交获得SM,MO是方案一获得,所以启动子选择UAS。要获得SM是不育个体,而MO是可育的,所以X必须有仅导致生殖细胞凋亡的基因。
(4)监测鱼属于转基因生物,目前安全性不确定,为了避免转基因斑马鱼逃逸带来生物安全问题,需要SM不育。
21.答案:(1)潮霉素;2
(2)甲侧;B1
(3)线粒体或叶绿体;将α-淀粉酶基因与抗除草剂基因导入细胞核的同一DNA分子中
解析:(1)质粒上的标记基因为潮霉素抗性基因,所以需要在1号培养基中加入潮霉素;水稻细胞经过脱分化后可形成愈伤组织,2号培养基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
(2)进行电泳时,片段小的DNA移动速度快,因此在电泳图上,片段小的DNA距离电泳点样孔最远,所以点样孔位于甲侧。结合图示可知,杂草A、A1和B中不含有基因d,而B1细胞中出现了基因d的特征条带,说明片段A通过基因交流转移到了杂草B1中。
(3)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不会进入花粉中,所以将目的基因转人到水稻细胞的线粒体或叶绿体中可避免基因污染。将α-淀粉酶基因与抗除草剂基因导入细胞核的同一DNA分子中后,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花粉会同时含有α-淀粉酶基因,而α-淀粉酶基因可使含有该基因的花粉失去活性,从而避免基因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