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22:0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语文园地一 课时 2
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一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通过公园导览图,借助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识记10个生字。“字词句运用”第一题是给短语补充合适的词语,并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第二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书写提示”呈现了两组半包围结构的字。通过对“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的观察、比较,发现包围部分撇、捺的书写特点,指导学生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引导学生在读背的同时,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拟人体童话散文《笋芽儿》,它形象地讲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目标 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有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愿望。2.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能根据提问读出句子的重音。3.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部分的伸展关系。4.能背诵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5.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2.能根据提示,写好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3.自主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借助公园导览图认读6个词语,会认“亭、咨”等10个生字。2.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能根据语境补充合适的词语,并能仿照例句说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和感受。3.能根据提问,正确读出句子的重音。4.正确书写左上包围和左下包围的字,注意不同的伸展。【教学过程】一、识字加油站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是谁带你们去的?在公园里,你们都玩了些什么?公园那么大,怎样才能保证不迷路而又能看到每一处景点呢?(学生自由交流)(1)(课件出示导览图)这是公园导览图。如果你会看公园导览图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做到看到每一处景点而不迷路哦。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导览图上都标注了哪些地方,打算怎么走完这些地方。2.读一读,认一认。教师按由北到南的顺序,课件展示图中的词语。 处 湖心 露天场 处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好词语。(2)小组合作交流,互相检查生字读音,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带拼音)(3)去掉拼音指名读,请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领读。(4)(课件逐一出示图中生字)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法。①“咨、询”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结构来识记。“咨询”是询问的意思,需要张口说话,所以“咨”下面有“口”,“询”是言字旁。②“亭”和“宝”可以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亭”的上部与“高”的上部相近,表示“亭”是很高的建筑,“亭”的下部是“丁”,表示亭子下面的柱子像钉子一样是直直的。“宝”,房子中有一块玉,表示家中有“宝贝”。③加一加识记:居+刂=剧 里+王=理 丁+厂=厅④“剧”“餐厅”“宝塔”还可以借助图片,联系生活来识记。(5)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开火车读。(6)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卡片,学生抢读。3.思考:(1)假如你现在在宝塔,想去湖心亭,该怎么走?(2)管理处在露天剧场的哪个方位?餐厅在宝塔的哪个方位?(3)华华一家吃完早餐去公园游览,他们现在正在咨询处,打算在公园吃完午餐后回家。他们应该怎样游览?4.交流:这幅公园导览图应该怎样看?二、字词句运用1.补充合适的词语,再说说你在春天里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1)激趣导入:春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许多奇妙的变化。你看,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金黄的菜花……多美啊!你知道春天里天空、阳光、田野、微风、柳条、草坪又是怎样的吗?(2)学生自由交流关于春天的发现。(3)引导学生填空。(提示:补充的词语需要体现春天的特点,可以是表示颜色的,也可以是表示形状或感受的,角度尽量多样。)示例: 湛蓝 的天空 温暖 的阳光 平整 的田野 轻柔 的微风 细长 的柳条 绿茵茵 的草坪(4)学生自由朗读短语,边读边想象短语描述的情景。(5)师生交流。师:大家喜欢春天吗?你在春天里还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生1:我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我感受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生2:我看到了粉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我热爱春天。生3:我看到了摆着尾巴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我觉得好快活呀!(6)(课件出示春天郊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上面的短语描述图片内容。2.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1)(课件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2)学生齐读、自由读。(3)师生对读。(教师问,学生答,然后学生问,教师答)问: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 答:(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种子睡在哪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 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4)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问题不同,同一个句子朗读的重音也有所不同;同一个句子朗读的重音部分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5)合作实践:自己写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提几个问题,请同桌回答。三、书写提示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指导认读、观察。(1)指名读生字并用生字口头组词。(2)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发现它们的异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不同的是“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3)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写“底、原”“处、递”时的要点,再将两类字的包围部分笔画进行比较。2.读读课本泡泡框中的提示语,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小结:左上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撇画要写得伸展;左下包围的字,书写时包围部分的捺画要写得伸展。3.教师示范书写“底、原、处、递”四个字,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5.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全班点评,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6.拓展:下面的字该如何写?床 扁 还 层 过 启 这 局 运 屋小结:同学们,我们写字时,不仅笔顺要写正确,还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主笔的长短,先看后写再对照,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哦!四、课堂回顾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公园导览图认识了很多生字。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认识更多的生字哦。我们还通过观察大自然,了解了春天的景物的特点,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大自然也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善于观察的同学定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课堂上,我们还一起做了问答游戏,同学们答得好,问得也好。通过问答游戏,我们知道了同一个句子因为朗读重音的不同语意也有所变化,汉语言文字真是奇妙啊!关于写字部分,同学写得非常好,比如×××,大家可得向她学习哦!2.作业。(1)书写“底、原、处、递”四个字。(2)再次走进春天,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特点,并写一写、记一记。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2.阅读《笋芽儿》,能发挥想象理解内容,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过程】一、日积月累1.导入:同学们,谁能说一说春天里小草的特点?(指名说)2.揭题: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草”的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大家一起来看看唐代诗人白居易是怎样描写小草的。(1)指导朗读生字“赋”。教师简要解释“赋得”是诗的一种体裁。(2)自由练读诗题,指名读、齐读诗题。3.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其诗歌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平易。4.(课件播放草原四季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这些小草有着怎样的特点?5.学生自由读课文中的古诗,圈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同桌相互交流。6.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象,找出不理解的字词。7.字词理解。【离离】 指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 枯萎。【荣】 茂盛。 【尽】 完。8.再次自由读古诗,了解古诗大致的意思,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1)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2)(课件展示辽阔草原图)看到茂盛的草原,你有怎样的感受?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3)一岁一枯荣: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课件展示草在四季中的不同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枯和荣分别是哪幅图描绘的景象。(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一吹,小草又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①“烧不尽”是什么意思?大火一烧,明明烧尽了,为什么诗人却说“野火烧不尽”呢?②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③此时,你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这两句诗应该怎样读呢?(重读“烧不尽”“又生”,读出对小草的赞美之情。)9.指导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熟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2)指名朗读古诗,学生齐读,然后反复朗读,练习背诵。二、我爱阅读1.儿歌导入。春风吹,春雨下。吹绿了柳树,浇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唤醒了笋芽儿……2.揭题。师:笋芽儿在春雨姑娘的呼唤下醒来了,醒来后的笋芽儿看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呢?她是怎样长大的?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笋芽儿》这篇文章吧。3.初读课文,感知阅读的乐趣。(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3)集体汇报交流。①(课件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 笋芽儿 弹奏 乐曲 呼唤 醒醒 揉了揉 漆黑 撒娇 轰隆隆 扭动 向上钻 一件 唠叨 睁开 长辫子 叽叽喳喳 爱抚 滋润 照耀 一株 山冈 自豪②找出文中的问句和感叹句,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4.再读课文,体验阅读的乐趣。过渡: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帮助,都有谁帮助她呢?(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请大家再读读课文。(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指名读第1、2自然段。①“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下雨的声音,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的声音。)②笋芽儿醒了吗?“沉睡”是什么意思?(笋芽儿被春雨姑娘叫醒了。“沉睡”是睡得很熟的意思。)③谁愿意当春雨姑娘,再来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④模仿笋芽儿,做一做动作,演读第2自然段。提示:抓住“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几个动作进行表演,语调稍轻,语速放慢,读出笋芽儿睡眼惺忪的状态;“是谁在叫我啊?”要用撒娇的语气读,语气要柔和,句末语气词稍拖长。(2)指名读第3、4自然段。①(课件播放雷声)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着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用粗重的噪音呼唤着笋芽儿。)②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象一下,雷公公会用粗重的嗓音呼唤些什么呢?③在雷公公的呼唤下,笋芽儿做了些什么呢?读一读第4自然段,并做一做动作。(3)指名读第5自然段,思考:“唠叨”是什么意思?(说起来没完没了;絮叨。)你从竹妈妈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关心。)(4)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笋芽儿高兴、激动的心情,体会笋芽儿盼望长大的心理。(5)朗读第7自然段。①笋芽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得到过谁的帮助?(太阳公公。)②指名读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读?(要读出笋芽儿自豪的心理。)5.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尝阅读的乐趣,注意体会人物的心理,读好每个人物说话的语气。6.学做阅读卡。我的阅读卡我的问题1.笋芽儿钻出地面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2.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谁的帮助?读完本文,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呢?我的解答1.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2.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过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的帮助。这让我体会到一个人的成长既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也需要自己不断努力。7.课外拓展,延伸阅读的乐趣。走进竹林,去看一看笋芽儿,看一看竹子,然后写一写、画一画你看到的笋芽儿。三、课堂回顾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加强积累和阅读。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描写小草的古诗。一直以来,我们爱小草,是因为它那么绿,绿得那么可爱。而小草身上那顽强、旺盛的生命力才更让人敬佩啊!我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还要想一想古诗的意思,这样才更有趣味,更有收获。这节课我们还读了《笋芽儿》这篇短文,短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真是太有趣啦!你们喜欢阅读吗?课余要抽时间多多阅读哦!
教学反思
教学这部分内容,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快乐的情境,如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究识字方法,自主交流、描述春天的美景等,让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考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在设计教学步骤时注重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第一个板块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去公园玩的情景,再引导学生读词识字,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起来。我还注重有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这两个板块时,我要求学生充分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朗读讨论的形式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文体的情感,然后通过朗读进行表达,充分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