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塞腰鼓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0-03 23: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多媒体课件



江西省吉安县文山学校
二00六年十一月
《安塞腰鼓》CAI课件制作说明和教学设计
江西省吉安县文山学校 罗海英 刘吉华
一、课件制作技术解说及操作说明
(一)整个课件采用FLASH动画制作而成。运用了运动动画和鼠标动作来达到课件需要的一些效果,另外在课件的界面和按钮上也力求达到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本课件共有一个主页面及七个子页面构成,其中每个子页面都设置一个“返回”按钮,左键单击该按钮就能返回到主页面来选择另一子页面。
(三)在主页面上放置了一个“退出”按钮,单击该按钮就转到一个退出的页面。在退出的页面任意位置单击左键,就可结束本程序。
(四)在“走进美文”子页面中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中,点击相关的文字按钮就出现探究的问题和参考答案。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选编了《社戏》、《安塞腰鼓》、《观舞记》、《竹影》、《口技》五篇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
《安塞腰鼓》 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澎湃激扬的活力。咏叹出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这样的文字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极有帮助的,因为她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穿透力。
三、课件价值
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性。人文性主要凸现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思考,对真善美永恒的追求和对自由、自觉、超越的意向与价值取向。实践性是实现课程理念转变的突出特点,实践的内容和对象,不只限于教材,还应包含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在内的自主亲历探索与创新,注重听、说、读、写思能力的综合训练等。民族性则包含了汉字书写、语法结构、思想文化、表述形式等特点。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应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因此,诵读、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作为本课的基本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发挥语文课堂具有的直观性、形象性、情意性、动态性等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流动的过程,有机渗透生命情感的教育,使学生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展示。在教学中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原则、主动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体验性原则来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中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情境,重视学生从声音、图像,文字中体会美好的的意境,培养欣赏能力,并且从美好的意境中感悟人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合作讨论对人生的看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生活实践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提高学生审美、写作能力,深化对学生心灵的影响。

第一板块:
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利用课件腰鼓序曲的视听情境,让学生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舞和高原人特有的澎湃激扬的活力。
第二板块:
播放课件,激情颂读。
欣赏语言大师有创意的配乐颂读,领会颂读技巧:语言大师为了自己颂读时能更好地抒发情感,有时加字,有时换字,有时反复……学生借鉴大师颂读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处理诵读方法,自由激情演读,感受文中所渲泄的激情和生命力。
第三板块:
走进美文,自主探究 。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探究角度,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提问,相互质疑问难。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讨论评价。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与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探究性、创造性、多角度的阅读,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熏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四板块:
风情欣赏,课外练笔。
在这一板块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学生尽情欣赏粗犷雄浑的高原音乐,尽情欣赏高原的泥雕艺术,民俗风情。小小的课堂有效地拓宽了,延伸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体现了大语文观综合学习的思想,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也更深入了。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本文的教学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与不可预见性。要求教师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四、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4.感受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六、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我国陕西北部的安塞县,有一种大型的民间舞蹈艺术安塞腰鼓,它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安塞腰鼓是激励边塞将士浴血奋战的号角,现在,人们在欢度节日、庆祝丰收时,常会有安塞腰鼓的表演。看了它,国人为之振奋,洋人为之倾倒;看了它,人们会忘却忧愁与烦恼,忘却名利和恩怨,甚至会忘却自我。如今,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播放课件] 观看“安塞腰鼓”表演,去领略它磅礴的气势与壮阔的场景。
(二)简介作者
[播放课件] 作者简介
作者刘成章观看了安塞腰鼓表演后写下了一篇抒情美文《安塞腰鼓》,并获得了首届鲁迅文学奖,收集在他的作品集《羊想云儿》之中,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
(三)欣赏诵读 激情演读
1.欣赏语言大师的诵读——[播放课件] 配乐诵读
2.学生点评语言大师的诵读
3.小结诵读技巧——[播放课件] 诵读技巧
表演前: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
表演中:激越、昂扬、饱满、迸发,快中有层次
表演后:稍慢,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
4.师生演读,学生点评
(四)走进美文 自主探究
知内容,明结构——[播放课件] 探究一
表演前:安静

表演中:
表演后:寂静

品美点,解困惑,明主旨——[播放课件] 探究二
(1)作者从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请用下列句式自由赏析美文。
美,你看(听)“ 。” 。
(2)请把你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来解答。
(3)你认为作者在歌颂(或表达)什么?

分析写作技巧——[播放课件] 探究三
(1)铿锵的短句
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
(2)激昂的排比
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气势的同时渲染了形象。
(3)疾猛的节奏,运用反复
内容表达更激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4)奇丽的想象
意境壮阔,让读者的心也跟着驰骋,思绪万千!
4.总结全文:这篇散文,通过对安塞腰鼓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这是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安塞腰鼓已成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
(五)欣赏风情,课外练笔。
[播放课件]风情欣赏
西北高原的美远远不只是安塞腰鼓,那里的泥塑艺术、自然风光、人情风俗中还有更多的美,下面我们走进黄土高原,去领略西北高原独特的美。
[播放课件] 课外练笔
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合理的联想
和想像,描写一个令你难忘的场面。
例如:
精彩的足球赛
激动人心的晚会场面
感人至深的救助场面
暴雨冲刷万物的场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