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00:2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钦差(qīn) 庇护(pì) 随声附和(hè)
B.缄默(jiān) 蜕变(tuì) 畏罪潜逃(qián)
C.提防(tí) 惩戒(chéng) 拈轻怕重(niān)
D.怂恿(sóng) 雕镂(lòu) 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已经化了装,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
B.皇帝赐给骗子每一个人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封他们为“御骋织师”。
C.一只定期迁徒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D.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上周末,爸爸妈妈照例带着我们出门游玩,这让我和妹妹喜出望外。这次的目的地是峨眉山,因为是周末,售票大厅排起长龙,人声鼎沸。进入景区,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真是美不胜收。在小溪边,爸爸忙拍照,妈妈发视频,我和妹妹玩水,各得其所。
A.喜出望外
B.人声鼎沸
C.美不胜收
D.各得其所
4.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四川将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②建设近10个左右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③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制订示范性特色学院建设工作方案,④全面增强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节选)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乙】
杞人忧天(节选)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5.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丁氏穿井得一人 穿:开凿
B.丁氏对曰 对:回答
C.若躇步跳蹈 若:好像
D.其人舍然大喜 舍:同“释”,解除,消除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闻而传之者曰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人曰 屠乃奔倚其下
D.晓之者曰 夫君子之行
7.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A.国都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事,并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B.全国上下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C.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并向宋国国君报告了这件事。
D.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中,两篇选文都没有的一项是( )
A.解除疑惑
B.寓意深刻
C.语言描写
D.叙议结合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①,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2)请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拔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没被吹灭。我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启迪我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才,会越来越明亮。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看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______________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被经常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⑨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更从来没有让我忘记。它更让我懂得了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
⑩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敞,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选文有删改)
10.文章围绕“小油灯”写了哪些事?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
11.参照第⑤段或第⑨段波浪线的句子,在第⑦段画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12.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13.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寻找的过程,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寻找真善美的过程。无论是具体的东西,还是做人的道理、生命的意义等等,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
请以“寻找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寄邱员外①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①邱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14.此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试简析其表达效果。
15.诗中空白处,填入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先做判断,再说明理由。
A.青山
B.空山
七、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告诉
B.子何恃而往 恃:凭借
C.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
D.西蜀之去南海 去:前往
1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吾欲之南海,何如?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8.贫富二僧为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八、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9.关于《朝花夕拾》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记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性格,抒发了对她的真诚怀念。
B.《父亲的病》中叶天士以“平地木十株”为药,陈莲河以“芦根”为药,两人都是草菅人命的庸医。
C.《狗·猫·鼠》表面上表达了对猫的憎恨,实际上鞭挞了社会上像猫一样的暴虐者。
D.《朝花夕拾》题意是“早晨的花晚上拾起”,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是鲁迅创作的以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自传体小说。
九、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0.名著阅读。
如意棒,黑缨枪,二人洞口逞刚强。分心劈脸刺,着臂服头伤。喷彩雾,吐毫光,两个妖仙不可量:一个是修正齐天圣,一个是成精黑大王。这场山里相争处,只为袈裟各不良。
最终谁解决了语段中所述的困境?再举一例取经路上由他(她)解决的情节片段。
十、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刀螂记
赵菱
①在我们这儿,用方言喊螳螂就是“刀螂”。捉的次数多了,我大概在刀螂王国里上了黑名单,往往一看到我,它们就“嗖”的一声,立刻窜到了另一边。但只要被我看到,想再逃脱就难如登天了。
②我猛地一跳,迅速捏住一只绿刀螂细长的脖子,它立即张开两把长满锯齿的绿镰刀倒抓我的手指。我用指甲猛弹它的绿镰刀,趁它被弹得七荤八素时,打开火柴盒扔进去,关它个一天一夜。
③另一只火柴盒里先前已关了一只灰紫色的大刀螂。我把它看得很珍贵,郑重其事地将它命名为“灰老”。新来的这只还相当年轻,翅膀青绿得可爱,我给它取名“小青”。
④灰老长得非常有气势,几乎比小青大一倍。灰老的眼睛也是灰紫色的,看我的时候很温柔,简直像两颗紫玉石。我轻轻抚摩着它的头,它温驯地动动头上的触须。我又得寸进尺地抚摩它的脖子和光滑的后背,它慢慢地转过身来,优雅地挥了挥两把紫镰刀,似乎在和我打招呼。
⑤我激动得一跳三尺高,心中有一个声音拼命地呼喊:天哪!莫非我是一个天生的昆虫学家?要不怎么连小小的刀螂都能和我进行默契交流呢?
⑥我小心翼翼地托起灰老,喃喃地说:“谢谢你对我这么亲!灰老,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⑦说完,我把灰老的三角嘴巴贴在自己嘴唇上:“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灰老……”话音未落我“啊呀”一声,厉声惨叫起来,我妈一听,立刻冲了进来,连声问我怎么了。
⑧我惊魂未定,结巴着说:“没……没什么。”
⑨“没什么嘴唇怎么流血了?”我妈大惊小怪地叫起来,一眼瞥见旁边的虫子,又嚷起来。“啊!你又养刀螂了?这嘴唇不会是被刀螂咬的吧?……”
⑩我冲进房间,把她的话通通抛在脑后,无力地倒在了床上。
那天上午,表哥小飞恰好来做客,还特意带了一只荷叶鸡来给我解馋。如若是往日,我早就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可那天没有,我情绪低落得要命。
表哥听说我养了刀螂,非要欣赏欣赏。他啧啧地看着,称赞着。我矜持地保持着微笑,其实心里得意死了。
表哥从我家离开后,我又睡了会儿午觉。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去看灰老。
可是,我找遍了整个抽屉,都没发现灰老的踪迹!
我额头上的冷汗冒了出来。小青还在的呀!灰老怎么突然失踪了?谁偷走了它?
表哥!我的脑海中清楚地浮现出表哥对灰老爱不释手的样子。这个无耻的盗贼!
幸好表哥家离我家不远,我一口气跑到他家楼下,冲着窗子大声喊:“陈小飞!快给我滚下来!”
表哥惊讶地睁大了眼睛,问:“怎么啦?”
我恼怒得双眼喷火:“你少给我装蒜了!快把灰老还给我!”“我没拿啊!”表哥一脸憨厚,看样子不像说谎。
我当场就在他家楼下撕心裂肺地哭号起来:“你赔我!你不看它就不会丢……”
不知怎么回事,灰老失踪后,小青变得病恹恹的,一周后,小青也离开了我。
这次我没有哭,撕下一张绿色信纸折了一只纸船。表哥站在我身边,连大气也不敢喘,生怕我又发疯。
“你看,这是一艘可以在泥土里航行的船,它们坐上后,在地底下,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对表哥说。
我在河边的一棵桑树下挖了一个坑,把绿纸船放进去,大声抽噎起来。
我们沿着河岸往回走,两岸生长着高大的白杨树。忽然,表哥大声喊起来:“快看那是什么!”
我抬眼望去,天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看到一根纤细的白杨树枝条上有一个椭圆的、坚硬的虫卵,此刻正裂出一条条很细的小缝,像有人整齐地用最薄的刀一点一点切成的。从一道道小得几乎看不清的缝隙里,正轻轻地爬出一只只幼小的绿刀螂,幼嫩得像轻轻一碰就会触化。它们安静地从虫卵里一只只爬出来,随着风慢慢地离开自己的兄弟姐妹,訉到一个谁也无法预知的地方去,然后开始崭新的生活。
我们就这样屏着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些美丽的绿刀螂,生怕呼吸稍微重了点,它们就突然消失不见了。
原来,生命是如此脆弱,又是如此生生不息!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养过刀螂。
21.认真阅读全文,在下面图表的横线处填入恰当内容。
(1) (2) (3)
2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品析下列句子。
(1)我又得寸进尺地抚摩它的脖子和光滑的后背,它慢慢地转过身来,优雅地挥了挥两把紫镰刀,似乎在和我打招呼。(修辞手法角度)
(2)表哥!我的脑海中清楚地浮现出表哥对灰老爱不释手的样子。这个无耻的盗贼!(描写方法角度)
23.文章主要写“灰老”,为什么要以捉“小青”来开篇?
24.在课文《猫》的结尾作者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本文结尾作者说“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养过刀螂。”两句话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十一、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1小题)
25.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下面是关于“中国画”的介绍,但是这四句话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排出正确的顺序。
①三者的结合,构成了中国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整体认识。
②画家们在创作时会自觉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人对哲学思考的艺术表现,也体现了艺术的真谛。
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的生活风貌,山水画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状态。
④中国画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
正确的排序:________________
(2)某班的几位同学相约要与恩师过六十岁生日,一位同学因身体原因向联络人发短信请假,语言表达有两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获悉恩师六十诞辰,甚喜,渴望重睹恩师音容。近期,本人因身体抱恙,恐难以按时参加,深表歉意。请转达本人对恩师的祝福,谨此告知。另备薄礼一份,烦请笑纳。
改为 改为
(3)为了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优美,老师给你出了一个仿写练习,要求你仿照画横线句续写两个句子。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_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答案及简析
  1.答案:B
  简析:A项“庇”应读“bì”;C项“提”应读“dī”;D项“怂”应读“sǒng”。B选项中所有加点字的注音均准确无误。
  2.答案:D
  简析:A项“化了装”应为“化了妆”;B项“御骋”应为“御聘”;C项“迁徒”应为“迁徙”。D选项中语句书写均正确。
  3.答案:A
  简析:“喜出望外”指遇到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而文中爸爸妈妈照例带“我们”出门游玩,并非意外之事,该词使用不当。“人声鼎沸”形容人群声音嘈杂,“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各得其所”表示每个人都得到恰当的安排,这三个词在语境中使用正确。
  4.答案:C
  简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培养”后加“计划”;B项“近”和“左右”语义重复,可删去其一;D项“增强”与“质量”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提高”。C选项语句没有语病。
  5.答案:C
  简析:“若躇步跐蹈”中“若”是“你”的意思,不是“好像”,C选项解释错误。
  6.答案:A
  简析:A项中“而”都是连词,表顺接;B项中“于”分别是“从”和“在”的意思;C项中“其”分别是“这”和“代词,指柴草堆”的意思;D项中“之”分别是“代词,他”和“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7.答案:D
  简析:“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中“道”是“谈论”的意思,“闻”是“使……听到”的意思,整句话应翻译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D选项翻译正确。
  8.答案:D
  简析:《穿井得一人》解除了宋君的疑惑,《杞人忧天》解除了杞人的担忧,两篇都有解除疑惑的内容;两文都蕴含深刻道理,寓意深刻;都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但两篇文章都以叙述为主,没有议论,D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影入平羌江水流;学而不思则罔;《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或《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简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淡泊”“羌”“罔”“烽”“芦管”“寂寥”“霄”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10.答案:①母亲在小油灯下为“我”赶做新衣或浆洗旧衣,即使受伤也坚持;②父亲在小油灯下算账,因两毛钱对不上账而着急;③高中时“我”在教室用小油灯学习,女同学在“我”油灯熄灭时将她的灯推给“我”。
  简析:从文章第④段可概括出母亲在小油灯下劳作的事;第⑥段能概括出父亲在小油灯下算账的事;第⑧段可概括出高中时“我”和女同学与小油灯的故事。
  11.答案:示例:它激励我诚实守信,做人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围绕小油灯对“我”的启迪,句式与第⑤段或第⑨段相似即可。)
  简析:第⑤段和第⑨段都是写小油灯对“我”的启迪,第⑦段可结合父亲在小油灯下算账的情节,从诚信等角度来写小油灯对“我”的影响,注意句式相似。
  12.答案: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②运用比喻,将灯比作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小油灯的喜爱和怀念之情;③“红豆”常被用来象征相思,暗示小油灯承载着“我”对过去美好时光、亲人和成长经历的深深怀念;④富有诗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简析:文章围绕“灯”展开回忆,“灯如红豆”是线索;把灯比作红豆,体现对灯的情感;红豆象征相思,关联对过去的怀念;题目富有诗意,能吸引读者。
  13.答案:略
  简析:这是半命题作文,首先补充完整题目,如“寻找快乐”“寻找自信”等。写作时,若写记叙文,要详细叙述寻找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自己的感悟;若写议论文,要明确观点,如“寻找梦想需要坚持”,并通过事例等进行论证。
  14.答案:诗的前两句“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实写诗人在秋夜思念友人,在凉天散步咏叹的情景,后两句“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想象友人所在的空山松子掉落,友人应还未入眠的画面。虚实结合,拓宽了诗歌意境,使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真挚,让读者感受到两人心灵相通,友情深厚。
  简析:前两句写诗人自己的行为,是实写;后两句想象友人的情景,是虚写。这种手法使情感表达更丰富,体现出两人的深厚情谊。
  15.答案:B更符合诗意。理由:“空山”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与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想象相契合,更能体现友人远离尘世喧嚣、超凡脱俗的气质,以及诗人对友人高洁品质的赞赏和对其隐居生活的向往;“青山”虽也能描绘自然景色,但在表达这种清幽意境和对友人品质的暗示上不如“空山”贴切。
  简析:“空山”更能突出静谧、清幽,与诗歌意境和友人形象相符,“青山”在这方面表现较弱。
  16.答案:D
  简析:“西蜀之去南海”中“去”是“距离”的意思,不是“前往”,D选项解释错误。
  17.答案:(1)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2)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简析:(1)句中“欲”是“想要”,“之”是“到”,“何如”是“怎么样”;(2)句中“顾”是“难道”,“鄙”是“边境”,翻译时注意这些字词的准确翻译。
  18.答案:贫者凭借一瓶一钵前往南海,他志向坚定,不畏艰难,勇于行动,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实现了目标;富者虽有买舟而下的想法,但一直犹豫不决,缺乏行动力,只停留在想法上,没有付诸实践。所以贫富二僧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这告诉我们立志和行动的重要性,只要有坚定的志向并积极行动,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简析:从文中贫者和富者的对话及行动结果可看出,贫者有志向且行动,富者只有想法无行动,由此得出道理。
  19.答案:BD
  简析:B选项中陈莲河以“原配的蟋蟀一对”为药,不是“芦根”;D选项《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集,不是自传体小说。
  20.答案:观音菩萨;[示例]红孩儿使计擒唐僧欲食其肉,观音菩萨感知唐僧师徒有难。特意来降服红孩儿,用玉净瓶的甘露熄灭了三味真火,收服了红孩儿。
  简析:根据名著情节,是观音菩萨解决了黑熊怪偷袈裟的困境;观音菩萨收服红孩儿的情节符合要求,能体现其帮助唐僧师徒解决困难。
  21.答案:(1)命名刀螂;(2)伤心、愤怒;(3)敬重、感慨
  简析:文章第③段写为刀螂命名;灰老失踪“我”很伤心愤怒;看到刀螂卵孵化“我”对生命有了敬重、感慨之情。
  22.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刀螂当作人来写,“优雅地挥了挥两把紫镰刀,似乎在和我打招呼”,生动形象地写出灰老动作的优雅,表现出灰老对“我”的亲昵,体现“我”与灰老之间的默契交流,表达“我”对灰老的喜爱之情。(2)运用心理描写,“表哥!我的脑海中清楚地浮现出表哥对灰老爱不释手的样子”写出“我”对表哥拿走灰老的怀疑,“这个无耻的盗贼!”直接表达“我”对表哥的愤怒和指责,生动地表现出“我”发现灰老失踪后的情绪变化,从之前对表哥欣赏刀螂的得意到此时的恼怒。
  简析:(1)句赋予刀螂人的动作和情感,从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分析;(2)句是“我”的内心想法,从心理描写角度分析其对表现人物情绪的作用。
  23.答案:①以捉“小青”开篇,引出下文对“灰老”的描写,为“灰老”的出场做铺垫;②通过描写捉“小青”的过程,表现“我”对刀螂的喜爱,与后文“我”对“灰老”的珍视相呼应;③先写捉“小青”时刀螂的反抗,再写“灰老”对“我”的亲昵,形成对比,突出“灰老”的特别,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简析:从结构上看,引出下文;从内容上看,表现情感,形成对比,增强故事趣味性。
  24.答案:两句话蕴含的情感不同。《猫》中“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达了作者因主观臆断导致猫的死亡而产生的深深自责、愧疚以及对无法弥补过错的悔恨,这种情感是沉重而持久的;本文结尾“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养过刀螂”,主要是因为作者看到刀螂卵孵化后,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生生不息,对生命有了敬畏之心,所以不再养刀螂,更多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敬重和感慨。
  简析: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作者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猫》侧重于自责愧疚,本文侧重于对生命的感悟。
  25.答案:(1)④③①②;(2)“音容”改为“风采”;“笑纳”改为“转交”;(3)示例:蜡烛如果害怕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骏马如果害怕跌倒,那它永远不能奔跑。
  简析:(1)④句总起,③句具体阐述中国画种类,①句承接③句,②句总结,所以顺序为④③①②;(2)“音容”与“重睹”搭配不当,“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此处不合适;(3)按照“……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的句式,选择合适的事物进行仿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