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吉林伊通县景台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吉林伊通县景台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09:0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
题号


总分
得分
得分评卷人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1-4题。(8分】
中圆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浩瀚的诗歌的海洋里,无数的篇章等你去发现,无数的
佳作等你去吟哦,无数的坊句芒你去背通,因此积累古诗是一个过程,一挥而就不行,浅
尝辄止更不行。优美的诗句就像美味的羹汤,独有的香气吸引着你去品尝,喝完之后:
恒哑嘴,回味悠长。古诗读多了,整个人会变得不一样,不太客易气ni,不太客易出咄
逼人,觉得自己烨然若神人了,此之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①气něi(
②咄咄逼人()
2,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语是()
A.中国
B.是
C.一个
D.国度
4,以下不能解释语段含义的一项是()
A.阅读诗歌不能急功近利,应耐心积累,终会有所收获。
B.好的诗句能带给人美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C.读诗有利于修身,会带给人精神上的积极影响。
D.中国有许多诗歌,每首诗歌都值得我们去认真阅读。
5.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7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儿
(2】
思君不见下褕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于暮色苍茫中,刻画出一个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游子形象
的句子是:
(4)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句子是: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6~11题。(15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周,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共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十二章》)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运其所枋桶乃终身不感
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萌,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
义,所得多矣,”
(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为“温国公”。②下椎绝编:分别
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③倍:同“背”。
6.《论语》,
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1分】
7.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温温故而知新
B.乃终身不忘也去后乃至
C,择其善者而从之咏其文,思其义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用力多者收功远
8.“贤哉,回也”,孔子为何给予额回“贤”这样高的评价?(2分】
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和【乙】文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
B.【甲】文中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教育方法上有独特的见解,强调温习
的重要性,主张学思结合,
C【甲】文中“吾日三省吾身”强调只有从“忠”“信”“习”三方面自我
反省才能日有所进。
D.【乙】文中提到司马光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用心
刻芳,
10.给下面这个句子划分节奏。(限划两处)(2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1.概括出【甲【乙】两文中相同的学习方法。(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4分)】
让心欢喜的不是花
曹化君
①老案到处都是树。河岸,路旁自不必说,操场边,胡同口,房前,屋后,院落“走路
稍有分神,就会和树撞个满怀。树,不仅是村庄的容妆,更是小孩子的乐国,粘知了,掬鸟
窝,打红枣石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