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 教学设计 +作业设计+ 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4 17:24:30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了解背景,梳理全文
小组交流,走近伟人
回扣主题,英雄群像
师生朗读,感知主题
任务一:
了解背景,梳理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谁回忆谁?
李星华回忆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背景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牺牲于1927年,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遇害16周年。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残暴
匪徒 法庭 执行 暂时 宪兵 侦探
zhì

jùn

fěi
zàn
xíng
tíng
xiàn

zhēn
字音字形











zhì



chǒu
xuē
xínɡ

jùn
zhí
hnɡ



bǎng
páo
kěn


字音字形
heng
右半部分不要多加横。
zhí
第五笔不是横折折钩,而是横折弯钩。
含糊:
不明确、不清晰
军阀:
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局势:
泛指(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状况。
一拥而入:
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来。
会意:
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
冷静、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词语理解
1
2
3
4
节点
时间
事件
活动一:阅读全文,填写表格
【第1自然段】
1927年 4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 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被杀害的日子
节点1:
李大钊:被害
【第2-7自然段】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 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节点2:
烧掉书籍和文件
【第2-7自然段】
那年春天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 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 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 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 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 为这位工友着急。
节点2:
工友阎振三被抓
【第2-7自然段】
那年春天……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 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 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 了。
节点2:
亲友不断劝其离开
节点2:那年春天
烧掉书籍和文件
工友阎振三被抓
亲友不断劝其离开
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李大钊如何选择呢?
【第2-7自然段】
那年春天……父亲坚 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 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 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 了。
节点2:
李大钊:坚守!
【第8-18自然段】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 6日的早晨,妹妹换 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 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 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节点3:
李大钊:被捕
【第19-29自然段】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节点4:
李大钊:被审
【第30-33自然段】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 4月28。”
节点1:
李大钊:被害
【开头】1927年 4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 4月28日。”
开头是父亲牺牲的十六年后,是女儿的深切怀念
结尾是父亲遇害的当天,是女儿失去父亲的悲痛。
写法:首尾呼应
1
2
3
4
节点
时间
事件
那年春天
4月6日
十几天过去了
28日
坚守
被捕
被审
被害
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二:
小组交流,走近伟人
活动二: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最打动我的是 _____(坚守/被捕/被审/被害)部分中_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 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
“坚守”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 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我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工作的忠诚和高度负责。
“没有什么, 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被捕”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李大钊的临危不乱。
“被捕”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李大钊的沉着冷静。
“被捕”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李大钊的沉着冷静、临危不乱。
“被捕”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 :“你认识他吗?”
通过对敌人的侧面描写,能够看出敌人的残暴,从而更加突出了李大钊的冷静沉着。
“被审”
“父亲仍旧穿着……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 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从“乱 蓬蓬的长头发”中我体会到了李大钊此时可能已经受过苦刑,但是仍 然保持“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以体会到他视死如归的坚定。
“被审”
“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从这一处神态描写中我体会到李大钊的坚贞不屈、 坚定不移。
临危不乱
沉着冷静
李大钊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坚定不移视死如归
忠于革命高度负责
任务三:
师生朗读,感知主题
活动三:
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文中对李大钊进行描写的所有语句,将 他对革命事业伟大的理想与信念 传递给所有人!。
1、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 越来越紧张的工作以及亲友的多次劝告,李大钊仍然坚定地留在北京,他这样坚决地对妻子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那可怕的一天果然如预料的一般到来了,面对尖锐的枪声、纷乱的喊叫,黑压压的残暴的敌人, 李大钊对女儿这样冷静地说——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3、十几天之后,李星华终于 见到了父亲,一向体面讲究的父亲啊,竟然被敌人折磨得如此狼狈———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4、李星华忍不住哭了起来, 面对女儿的哭喊,李大钊却只是这样做———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5、这钢铁战士李大钊,可是他也是一位父亲、丈夫,为了保护妻子孩子,他对敌人这样说———
“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6、说完这段话,李大钊不舍 地望了望妻子孩子,尽管有很多不 舍,但李大钊仍然平静从容,此时 的李星华明白了,那是因为——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任务四:
回扣主题,英雄群像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 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 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梅花魂》
你还知道哪些有气节的伟人?
1964 年,我国成功爆炸原子弹。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科研工作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
回扣主题,英雄群像
1998年,举世罕见的洪灾肆虐全国。人民子弟兵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众志成城,创造了抗洪救灾、保卫家园的伟大奇迹。
回扣主题,英雄群像
2020 年,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 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舍生忘死,逆行而上,奋斗在抗疫的最前线。
回扣主题,英雄群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信念: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李大钊先生:
读完《十六年前的回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难忘您那张“平静而慈祥的脸”,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您那句“没有什么,不要怕”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忘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大钊同志是父亲,是革命者,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他伟大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此时此刻,你们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呢?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4.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5.查找资料,了解先辈的革命事迹。
[教学重难点]
1.关注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
2.了解课文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稚、避”等15个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趣质疑
1.著名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位虽死犹生的革命先辈。(播放视频)同学们,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那这个小女孩又是谁呢?带着这些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十六年的回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文题目是“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
3.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女儿李星华对父亲李大钊的回忆性文章。这节课我们就走近李大钊同志,看看这位革命志士给他的女儿留下了哪些回忆。课前大家收集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李大钊吗?
(2)出示李大钊的生平事迹,了解李大钊所处的社会环境。
作者简介:李星华(1911-1979) 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历史背景: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
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义。
知识链接: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二、梳理情节,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袍子 含糊 皮靴 执行 过度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重点正音:幼稚(zhì) 含糊(hu) 严峻(jùn) 僻静(pì) 魔(mó)鬼
袍(páo)子 皮靴(xuē)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书写指导。
①“僻”字三部分都要写窄,中间部分稍短,右部“辛”的第二横稍长。
对比识记“避”和“僻”。
②“瞅”字的“目”要窄;“秋”笔画注意穿插迎让,捺舒展。
③“魔”字“广”的撇长而舒展;“鬼”笔画较多不要拥挤。
④“执”字右部“丸”的横折弯钩不要写成了横折折钩。
(6)词语理解。
3.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想一想:在这些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情?
(1)交流反馈:
①那年春天;②才过了两天;③4月6日的早晨;④十几天过去了;⑤28日黄昏
⑥第二天——时间顺序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时间轴上主要事情。(课件出示)
段 落 叙述顺序 具体事情
2—7 被捕前
8—18 被捕时
19—29 被审时
30—33 被害后
(3)概括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4.结合时间轴,请你再读读课文,说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5、课堂小结,随堂演练
1.作者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审时和被害后的情形的回忆,展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他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伟大精神,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的怀念之情。
2.熟读课文。
3.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
一、复习旧知,引入内容
1.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课件出示)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_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_。作者采用________的手法,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叙述李大钊的被害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品读课文,探究质疑
1.自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点拨: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
2.“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点拨:1927年,起到过渡作用,承接第1自然段,引起下文的回忆。
3.李大钊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李大钊烧掉文件和书籍。
(2)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3)工友阎振三突然被抓。
4.作者重点回忆了哪几个方面?
(1)被捕前 (2)被捕时 (3)法庭上 (4)被害后
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
1.体味人物动作和语言,学习“被捕前”。
(1)请大家自由朗读第2—7自然段,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李大钊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为革命事业奔波。)
②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动作描写,体现了当时局势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李大钊忠于党的事业。)
③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局势紧张,写出李大钊对待亲人的慈爱和善和对待工作的严肃认真。)
(2)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父亲是如何做的?
④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从这段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拒绝亲友的劝离,表现出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坚持斗争,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2.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捕时”。
过渡:对于李星华来说,李大钊是敬爱的父亲;对于中国人来说,李大钊是个伟大的革命者。读一读“被捕时”的部分,思考:被捕时李大钊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1)请大家自由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做上记号。
①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不慌不忙”说明李大钊对敌人的到来早有预料,从容不迫。)
过渡:从李大钊被捕时的过程看,敌人是心虚的,残暴的,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做批注。
②“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
③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粗暴的吼声”“一群魔鬼”写出了敌人的凶残。)
过渡:敌人如此来势汹汹,父亲是怎么做的呢?
④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从“惯有”一词,体会到李大钊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点拨:敌人的兴师动众和父亲的不屑一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体会到父亲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品质。
3.体味人物神态,学习“被审时”。
(1)请大家自由读第19—29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李大钊外貌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李大钊神态的句子。
过渡:“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父亲是什么样子?
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提示: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
(从“乱蓬蓬”看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对待,但他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面色“平静”,“慈祥”一词更是写出了李大钊对亲人那深切的爱。这强烈的对比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贞不屈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展露无遗。)
②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③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从这句语言描写中感受到李大钊对妻子和孩子的爱,这恰恰说明李大钊是一位优秀的战士,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4.体会人物悲痛,学习“被害后”。
请大家自由读第30—33自然段,在得知李大钊被害的消息之后,全家人是如何度过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并将表格补充完整。
人 物 表 现 情 感
舅老爷 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 悲痛欲绝怀念父亲憎恨敌人
“我” 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
母亲 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
小结:得知李大钊被害后,全家人无比的悲痛,从课文中舅老爷、作者以及母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
四、合作探究,写法迁移
1.对比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课件出示开头和结尾)
(首尾呼应,这样写可以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清楚,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2.首尾呼应:指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解释、说明、交代的。
好处:使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首尾呼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五、深化主题,课堂小结
1.学生齐读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课件出示)
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当然,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许多像李大钊一样的先辈。让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六、读写迁移,拓展延伸
1.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2.推荐阅读革命题材的小说,如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徐光耀的《小兵张嘎》,王愿坚的《小游击队员》等,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3.小练笔:李大钊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他,你想说点什么?课下查阅资料,结合本文,以“我眼中的李大钊”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局势严峻 工作紧张 忠于革命
被捕时 →严峻态度 处变不惊 坚贞不屈
被审时 →安定沉着 视死如归 充满信心
被害后 →无比悲痛 化作力量 激励家人
倒叙写法 前后照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大钊(节选)
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在1922-1924 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 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
慷慨激昂:
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 ,“北李”指的是 ,相约建的是 。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
A. 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 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 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 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4.你是怎么理解李大钊在临刑前的发言的呢?
5.学习了短文,你能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
【参考答案】
1. 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2.陈独秀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
3.B C D
4.提示: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它已经开始开枝散叶,越来越多的人拥护共产主义思想,加入共产党的组织,所以反动派虽然绞死了李大钊一个人,但不能使共产主义思想消亡,共产主义思想一定会在中国取得最终的胜利。
5. 提示:爱国精神、勇于担当的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以及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不负寸光阴(节选)
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里,李大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时常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了勉励自己学习,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意为努力、勤勉,并为自己取字“守常”。由于十分仰慕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义士,李大钊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战国时期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在这座书斋中,李大钊整整奋斗了6年。
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因为“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他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了解历史,一方面,李大钊十分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从封建社会转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成为东亚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许多的方面,中国人又不得不像向日本学习。就是在这样一种极为痛苦纠结的心理下,李大钊选择了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
在出国之前,李大钊再一次游览了五峰山,他在火车上目睹一起日本驻屯军士兵枪杀5名中国警察的事件。心中悲愤交加,在《游碣石山记》中,李大钊特别写道:“彼倭奴者, 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选自《李大钊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文中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
3. 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神是(     )(可多选)。
A.爱国精神         B.担当精神
C.舍生取义精神    D.创新精神
4.根据书中的描写,李大钊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那么,你怎么理解他为自己取字“守常”呢?
5.第2自然段中李大钊内心的痛苦你能理解吗?对于他做出的选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参考答案】
1.示例:孜孜不倦
2.提示:这些日军在我国嚣张跋扈,侵占我国领土,我们非常愤慨。在这昌黎也是国仇纪念地我发誓,希望中华儿女勿忘国耻,能够与日军战斗到底的人像这石头一样又多又硬……
3.A B D
4. 为了勉励自己学习; “守常”是“固守常法”的意思,意思是坚持使之成为常态。
5.提示:能够理解李大钊的痛苦,一方面他痛恨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日本的先进,最终他选择了到日本去学习先进的一面,是一种隐忍,是为了成就大志向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