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30分)
1. 以下关于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说法正确是( )
A. 二者都含磷脂、蛋白质和DNA
B. 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分裂增殖
C. 子代噬菌体的成分全部来自大肠杆菌
D. T2噬菌体不是独立的生命系统
2. 某研究小组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酶,收集产生的氧气,每隔30秒进行一次测定,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过氧化氢酶为过氧化氢的分解提供了所需的活化能
B. 氧气产生速率随时间变化逐渐减慢是由于酶的活性降低
C. 适当增加酶的初始加入量不会改变产生的氧气总量
D. 低温条件下氧气产生速率低是由于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3. 研究人员在适宜光强和黑暗条件下分别测定发菜放氧和耗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左右
B. 30℃时净光合速率是150μmol/(mg·h)
C. 35℃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D. 在放氧和耗氧的过程中都有ATP的产生
4. 斑马鱼(2n=50)幼鱼皮肤中的一类浅表上皮细胞(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单个SEC最多形成4个子代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正常有丝分裂后期斑马鱼细胞含100条染色体
B. SEC经此分裂方式产生子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C. 利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后的SEC仍能分裂
D. 该机制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
5. HCFP1是一种由运动神经元发育不良引起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因神经元中调节GATA2蛋白表达量的序列发生突变引起。如图为该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2不含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可推知HCFP1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Ⅱ-1与正常男性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
C. I-1体内能检测到氨基酸序列异常的GATA2
D. Ⅱ-2与Ⅲ-1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6. 西北牡丹在白色花瓣基部呈现色斑,极具观赏价值。研究发现,紫色色斑内会积累花色素苷。PrF3H基因控制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合成。如图,分别提取花瓣紫色和白色部位的DNA,经不同处理后PCR扩增PrF3H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花瓣紫色与白色部位PrF3H基因的碱基序列存在差异
B. 白色部位Pr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于紫色部位
C. PrF3H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有利于花色素苷合成
D. 启动子甲基化可调控基因表达说明性状并非由基因控制
7. 60Co辐射可使部分花粉活力降低,通过受精过程可诱导卵细胞发育成单倍体幼胚。科研人员利用此原理,通过下图所示操作培养西葫芦优良品种。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雌花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B. 经②得到的幼苗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可能与④获得的品种相同
C. ④处理可在有丝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 ③应挑选幼苗中叶片大、茎秆粗壮的个体即为单倍体
8. 下图为下丘脑参与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饮水不足时,下丘脑感受刺激,④的分泌增多
B. 饥饿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增强
C. 长期摄入碘不足时,①②③含量均增加,导致甲状腺肿大
D. 寒冷时,“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9. B7是细胞表面一种黏附分子,肿瘤细胞表面缺乏B7分子。科研人员将B7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发现细胞毒性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显著增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机体主要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
B. 肿瘤细胞表面缺乏B7分子是其逃逸免疫监视的一种途径
C.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B7分子无关
D. 过量表达移植器官的B7分子有利于减弱排异反应
10. 下图为赤霉素(GA)通过GAI调节拟南芥生命活动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②组结果说明GA能促进茎的伸长
B. ③组结果说明GAI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C. ④组结果说明GA可能促进GAI降解
D. ③组补充GA后仍应表现为矮化性状
11. 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相适应的平衡状态时,演替不再进行,此时的群落称为顶极群落。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演替过程中会发生优势物种的取代
B. 群落演替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
C. 顶极群落类型受温度、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D. 顶极群落的结构复杂,将一直保持不变
12. 我国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图如下,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据图判断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911.6t/(km2·a)
B. 第三营养级输出的60.77t/(km2·a)能量中包含有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C. 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9.62%
D. 长江口水域生态系统已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13. 科研人员分离并筛选发酵能力强的酿酒酵母,以提高葡萄酒产量及品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从新鲜葡萄表面获得天然酵母 B. 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菌株
C. 根据菌落的形态等特征初步筛选酵母 D. 有氧条件下检测菌株产气速率鉴定其发酵能力
14. 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高,百脉根耐酸性强。研究者欲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培育兼具二者优良性状
的杂交种,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加入胰蛋白酶酶解以制备原生质体 B. 用灭活病毒诱导法可促进细胞融合
C. 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细胞 D. 杂交细胞不一定具备双亲的优良性状
15. 以下实验操作能达成所述目标的是( )
A. 以菊花茎段为材料进行植物组织培养
B. 以洋葱鳞片叶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C. 用平板划线法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D. 用无水乙醇作为层析液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6. 互花米草入侵是当前我国滨海湿地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科研人员针对其入侵的原因与防治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
(1)互花米草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严重的外来物种入侵会导致当地原有植物种类锐减,使____________降低甚至丧失。
(2)芦苇是分布于我国滨海湿地一种本土植物,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在东海岸10个湿地进行调查,在每块湿地____________选取3~5个取样点,采集植物和土壤样本,测定相关数据,结果如下图。
如图显示____________,该结果可以说明互花米草受水盐波动影响较小,推测这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3)植物可以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对同种或异种植物产生影响。研究人员制备了不同植物浸提液,分别处理本地植物黑麦草的种子,结果如下图。结果表明芦苇释放的化学物质____________。
(4)若采用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浇灌芦苇浸提液的方法,帮助入侵地的群落恢复,还需要进行哪些研究 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7.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具特色的疗法之一,可通过针刺身体特定部位调节机体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针灸或电针刺激足三里(ST36)穴位,可引起肾上腺分泌去甲肾上腺素(NA)、肾上腺素(A)和多巴胺(DA)增加,该应答反应属于________反射。
(2)细菌内毒素(LPS)可与免疫细胞表面TLR4结合,介导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因子TNF,引发小鼠全身炎症反应。为了揭示针灸疗法缓解炎症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人员构建P受体感觉神经元缺失的模型小鼠P′。分别给正常小鼠和P′小鼠注射LPS,之后用0.5mA电针刺激小鼠ST36,检测TNF含量。据下图结果可知,电针刺激小鼠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该作用效果依赖于具有P受体的感觉神经元,做出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3)膈下迷走神经作为传出神经参与P受体感觉神经元介导的缓解炎症反应。科研人员构建了光敏蛋白高表达于P受体感觉神经元的小鼠PC(光敏蛋白接受光刺激后Ca2+内流引起神经元兴奋)。为进一步证实抗炎症反应依赖P受体感觉神经元且与迷走神经有关,
组别 实验材料 处理1 检测迷走神经动作电位频率 处理2 处理3 检测
甲组 正常小鼠 ____ 极低 甲1:____ 注射LPS后,再进行同②的处理 TNF含量
甲2:假手术 注射____,其他处理同上
乙组 ____ 同上 高 乙1:同甲1组 同甲1组
乙2:同甲2组 同甲2组
a.正常小鼠 b.P′ c.PC d.电刺激ST36 e.光照刺激ST36f.切断迷走神经 g.破坏神经中枢 h.LPS i.生理盐水
请从a~i中选择合适字母填入下表①~④中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
(4)其他研究表明,NA、A、DA在免疫细胞表面有两种类型的受体,α2-AR介导促进炎症反应,β2-AR介导抑制炎症反应。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图中补全针灸缓解炎症反应的调节过程________。
1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线粒体蛋白AOX和UCP在植物开花生热中的功能
有些植物的花器官在开花期能够在短期内迅速产生并累积大量热能,使花器官温度显著高于环境温度,即“开花生热现象”。开花生热可以促使植物生殖发育顺利完成。
与高等动物相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能释放热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机物中的电子经UQ(泛醌,脂溶性化合物)、蛋白复合体(Ⅰ、Ⅱ、Ⅲ、Ⅳ)的作用,传递至氧气生成水,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用于建立膜两侧H 浓度差,使能量转换成H 电化学势能,此过程称为细胞色素途径。最终,H 经ATP合成酶运回线粒体基质时释放能量。此能量用于ATP合成酶催化ADP和Pi形成ATP。如图1所示(“e”表示电子,“→”表示物质运输及方向,“ ”表示相关化学反应)。这一途径生热缓慢,不是造成植物器官温度明显上升的原因。
图1中的AOX表示交替氧化酶(蛋白质),是一种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氧化酶,在此酶参与下,电子可不通过蛋白复合体Ⅲ和Ⅳ,而是直接通过AOX传递给氧气生成水,大量能量以热能的形式释放。此途径称为AOX途径。相较于细胞色素途径,有机物中电子经AOX途径传递后,最终只能产生极少量ATP。
荷花(N. nucifera)在自然生长的开花阶段,具有开花生热现象。花器官呼吸作用显著增强,氧气消耗量大幅提高,使得花器官与周围环境温差逐渐增大。研究人员测定了花器官开花生热过程中不同途径的耗氧量,如图2所示。当达到生热最高峰时,AOX途径的呼吸作用比生热前显著增强,可占总呼吸作用耗氧量的70%以上。
线粒体解偶联蛋白(UCP)是位于高等动、植物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类离子转运蛋白(图1虚线框中所示)。UCP可以将H 通过膜渗漏到线粒体基质中,从而驱散跨膜两侧的H 电化学势梯度,使能量以热能形式释放。有些植物开花生热时,UCP表达量显著上升,表明UCP蛋白也会参与调控植物的开花生热。
(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也会释放热量,但不会引起开花生热。原因是经这两个阶段,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________。
A. 已转移到ATP中 B. 储存[H]中 C. 转移至CO2中
(2)图1所示膜结构是________;图1中可以运输H 的是________。
(3)运用文中信息分析,在耗氧量不变的情况下,若图1所示膜结构上AOX和UCP含量提高,则经膜上ATP合成酶催化形成的ATP的量________(选填“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________。
(4)根据图2结果推测,在荷花(N. nucifera)花器官的开花生热中,AOX途径产热增加量大于UCP产热增加量。请结合本文信息说明理由____。
(5)基于本文内容,下列叙述能体现高等动、植物统一性的是____。
A. 二者均有线粒体
B. 二者均可借助UCP产热
C. 二者均可分解有机物产生ATP
D. 二者均有细胞色素途径和AOX途径
19. 番茄花和果实等器官的脱落与生长素等植物激素的作用密切相关。
(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________至作用部位,作为________分子,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如图1,在番茄的花柄上,花或果实脱落时折断的部位称为离区。研究人员将离体花柄的远轴端插入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检测离区折断情况,计算脱落率,结果如图2。
图2结果可说明:生长素能抑制番茄花柄脱落。得出结论的依据为:________。
(3)为研究生长素调控花柄脱落的机制,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转DR5-GUS基因番茄(简称DG),其中DR5是生长素相应启动子,GUS表达产物可以催化X-Gluc产生蓝色物质。因此可以通过加入X-Gluc后观察蓝色的位置和深浅以检测________。PIN1是一种生长素转运载体,研究人员对敲除和未敲除PIN1基因的DG番茄进行染色,并记录花柄脱落时间。发现敲除组花柄脱落提前,着色情况如图3所示。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造成离区生长素________。
用生长素处理敲除组和未敲除组的离体花柄,使两组离区的生长素均达到抑制花柄脱落的相同浓度,发现敲除组番茄反而会表现出延迟脱落的现象。请结合上述两个实验结果推测番茄成熟后促进果实脱落的机制。
________
20. 向细菌中导入一些特殊的DNA序列作为生物传感器,可制备出在特定环境中优先生长的工程菌,应用于生物治疗。
(1)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的原理分别设计氧气传感器和乳酸传感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氧传感器的大肠杆菌工程菌时,需将含有_____和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连接,构建表达载体,导入用_____处理的大肠杆菌细胞内。
(2)研究者用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特定基因制备出含乳酸传感器的试验性工程菌,发现在无乳酸状态下GFP基因的表达量偏高,传感器灵敏度低。请提出改造重组质粒以提高灵敏度的两条措施:_____。
(3)将不同的传感器导入同一细菌,可使工程菌同时感知多种环境因素。请选填下列字母到图2中,利用所给出的材料,构建下图所示的两种工程菌。
传感器的类型:a、氧气传感器 b、乳酸传感器
可选择的特定基因:c、细菌生长必需的asd基因 d、细菌生长必需的glms基因 e、对细菌生长有毒性的T基因 f、GFP基因
受体菌类型:甲:普通细菌 乙:asd基因与glms基因双缺失突变型细菌 丙:asd基因缺失突变型细菌 丁:glms基因缺失突变型细菌
(4)将抗肿瘤基因导入低氧和高乳酸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增殖的工程菌中,获得的新的工程菌可能在治疗肿瘤中具有_____的优势。
21. 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籽粒大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籽粒的发育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1)研究者获得矮秆玉米突变株,该突变株与野生型杂交,F1表型与________相同,说明矮秆是隐性性状。突变株基因型记作rr。
(2)观察发现,突变株所结籽粒变小。籽粒中的胚和胚乳经受精发育而成,籽粒大小主要取决于胚乳体积。研究发现,R基因编码DNA去甲基化酶,亲本的该酶在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发育中发挥作用。突变株的R基因失活,导致所结籽粒胚乳中大量基因表达异常,籽粒变小。野生型及突变株分别自交,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__。
(3)已知Q基因在玉米胚乳中特异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对Q基因的调控作用,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Q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1
组别 杂交组合 Q基因表达情况
1 RRQQ(♀)×RRqq(♂) 表达
2 RRqq(♀)RRQQ(♂) 不表达
3 rrQQ(♀)×RRqq(♂) 不表达
4 RRqq(♀)×rrQQ(♂) 不表达
综合已有研究和表1结果,阐述R基因对胚乳中Q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4)实验中还发现另外一个籽粒变小的突变株甲,经证实,突变基因不是R或Q。将甲与野生型杂交,F1表型正常,F1配子的功能及受精卵活力均正常。利用F1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统计正常籽粒与小籽粒的数量,结果如表2。
表2
组别 杂交组合 正常籽粒:小籽粒
5 F1(♂)×甲(♀) 3:1
6 F1(♀)×(♂) 1:1
已知玉米子代中,某些来自父本或母本的基因,即使是显性也无功能。
①根据这些信息,如何解释基因与表2中小籽粒性状的对应关系?请提出你的假设________。
②若F1自交,所结籽粒中小籽粒所占比例为________,则支持上述假设。
北京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试卷
生物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30分)
1.
【答案】D
2.
【答案】C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D
6.
【答案】B
7.
【答案】D
8.
【答案】C
9.
【答案】B
10.
【答案】B
11.
【答案】D
12.
【答案】C
13.
【答案】D
14.
【答案】D
15.
【答案】A
二、非选择题(共70分)
16.
【答案】(1)生物多样性
(2) ①. 竞争关系 ②. 随机等距取样 ③. 随土壤盐度的波动,互花米草叶面积变化不大,但对芦苇叶面积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对二者叶面积均有较大影响
(3)可缓解互花米草对黑麦种子的萌发的抑制作用
(4)浇灌前后物种丰富度
17.
【答案】(1)非条件 (2)正常鼠0.5mA电针刺激组TNF含量低于未受刺激组,说明电刺激ST36可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模型鼠P 0.5mA电针刺激组和未受刺激组TNF含量基本相当,说明缺失P受体的感觉神经元后,电刺激ST36无法缓解LPS引发的炎症反应。
(3) ①. e ②. f ③. h ④. c ⑤. 乙2组TNF含量低,甲1、乙1与甲2无显著差异,均高于乙2组
(4)
18.
【答案】(1)B (2)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复合体Ⅰ、Ⅲ、Ⅳ及ATP合成酶、UCP
(3) ①. 减少 ②. AOX含量提高,(流经细胞色素途径的电子减少),建立的膜两侧H+浓度差减小,同时UCP含量提高,流经ATP合成酶的H+减少,因此合成ATP的量减少
(4)在荷花的开花生热中,AOX途径氧气消耗增加量显著大于细胞色素途径,说明电子传递链中增加的电子有更多流向AOX。电子携带能量,因此增加的能量更多进入AOX途径。进入AOX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而进入复合体III和IV的能量只有一部分通过UCP以热能形式释放。因此AOX途径产热增加量大于UCP途径。 (5)ABC
19.
【答案】 ①. 运输 ②. 信息 ③. 处理8小时后,实验组花柄脱落率始终低于对照组 ④. 生长素在DG植株中的分布和含量 ⑤. PIN1可以将生长素从子房向花柄运输 ⑥. 积累 ⑦.
20.
【答案】(1) ①. 启动子A ②. Ca2+
(2)修改启动子C以降低基因表达量;增强阻遏蛋白与启动子C的结合;修改启动子B以增强L基因的表达;增加L蛋白基因的拷贝数
(3) (4)在低氧、有乳酸的肿瘤组织中增殖并抗肿瘤,扩散到其他正常组织后难以增殖
21.
【答案】(1)野生型 (2)突变株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高于野生型
(3)母本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只能降低母本Q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使母本Q基因在胚乳中表达;对父本的Q基因不起激活作用。父本R基因对Q基因不起激活作用
(4) ①. 突变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同时无活性才表现为小籽粒。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在子代中,来自母本的不表达,来自父本的表达 ②.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