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学弈
学弈
学习下围棋
名词:围棋
动词:下围棋
学弈
1、跟谁学下棋?
2、怎样学下棋?
3、学的结果是什么?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读准读精,理解文意
具体事例,说明观点
背诵全文,拓展延伸
任务一
读准读精
理解文意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集中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1.借助注音,自读课文
弈 惟 援 缴 鸿 鹄
yuán
wéi
zhuó
hóng hú
yì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1.借助注音,自读课文
wèi
为是其智弗若与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wéi
一心以为鸿鹄将至
wéi
认为
因为
与之俱学
同“欤”
语气词
yú
yǔ
跟,同
读wéi
的时候,①表示程度范围的加深或扩大。例如,
“惟弈秋之为听”;②认为的意思。例如,“一心
1.借助注音,自读课文
yuán
jù
fú
会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故事内容。
3、勾画关键词句,完成下表
人物
观点行为
学习态度
学习结果
一小儿
另一小儿
辩论,争论
会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秋”是人名,因为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全国
善于做某事的人
大意: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会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让
教导
只听弈秋的教诲
大意:让弈秋指导两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弈秋的教诲。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比方、作比较的方法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指弈秋的教诲
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
大意: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来,想要拿弓箭把它射下来。
引,拉
指鸿鹄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⑧,及其日中如探汤⑨,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
乎?”
大意:虽然他与第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是棋艺比不上人家。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不如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会
大意: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因为
2.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这样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1、通国之善弈者也。
2.一人虽听之。
3.惟弈秋之为听。
4.思援弓缴而射之。
5.虽与之俱学。
6.弗若之矣。
的
无实际意义
弈秋
鸿鹄
第一个人
第一个人
“之”
1、指代上文提到的人或者物
2、无实际意义
3、“的”
1. 借助注音和节奏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读通句子。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据意断句朗诵全文
会
人物
学习行为
学习态度
学习结果
其一人
一人
3、勾画关键词句,完成下表
惟弈秋之为听
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任务二
具体事例
说明观点
一个小孩从视觉角度来判断,距离近则物体形状大,距离远则物体形状小;
会
1、知晓要素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具体事例
观点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2、落实要素
观点
具体事例
证明方法
自读课文,填写表格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任务三
背诵全文
延伸拓展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1、读背全文
弈秋,通国之(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思( )。虽( ),( )。为是( )?曰:非然也。
学弈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2、运用学法,拓展延伸
1、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2、找出观点和作者证明观点的方法。
《弈秋败弈》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1、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1、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大意: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有一日,弈秋正在下棋,一位吹笙的人从旁边路过。弈秋专心地听了起来。此时,正到了下棋决定胜负的时候,吹笙人问弈秋下棋的对策,弈秋竟不知如何回答。不是这下棋的对策突然变得深奥了,而是他心里一时糊涂,被笙的声音干扰了。
孔子为什么不能判断?(
会
2、找出观点和作者证明观点的方法。
论证方法:
运用具体事例,证明观点。
本文借弈秋下棋时因为听笙乐分心,回答不出下棋的对策的事例,说明下棋也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观点。
这两篇古文借助不同的事例都说明了学习做事要专心的观点。
会
《弈秋败弈》
《学弈》
学下棋需要专心致志
下棋同样也需要专心致志
这两篇古文借助不同的事例都说明了学习做事要专心的观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弈
◆课时目标
1.会读写“援、俱、弗”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学弈》。
3.能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内容。(重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其实”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篇文章--《学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言文。
2.板书课文标题,学生齐读课文标题。
3.借助注释,解释题目大意:学习下围棋。
4.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的山东邹城东南)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自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鸿(hóng)鹄(hú) 诲(huì) 惟(wéi) 缴(zhuó)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再读古文,要有节奏地读,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读出节奏,做到声断气连。(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 学,弗若之矣。为是 /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4.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援、俱”,提醒学生注意笔顺(课件出示:“援、俱”字的笔顺分解图)
6.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反复朗读,疏通大意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学弈》讲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分小组交流,集体讨论。
明确:《学弈》讲述的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以致于后一个人的棋艺不如前一个人的故事。
学 弈
人 物 做 法 结 果
一人
另一人
弈秋的思考
(2)对照《学弈》的注释,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研读课文,领悟道理
1.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2)思考:“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拨:开篇交代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写两个人跟他学下棋作铺垫。
(3)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
(4)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译文: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鸿鹄将要飞到这里来,想取过弓箭,把它射下来。)
(5)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
(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文: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专心致志的那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2.聚焦异同,对比态度。
(1)思考: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却比不上另一个人,原因是什么?试着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造成二人学习结果不同的原因,在文中批画出来。
(3)同桌交流,个别汇报。
预设:
由“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这两句可知,二人学下棋时的表现截然不同。
3.情境朗读,揭示道理。
(1)同桌合作朗读,展现棋盘前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朗读时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加入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2)讨论交流:结合大家的表演以及书上的插图,你觉得他们二人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两人不同的学习状态吗?
预设:专心致志 一心一意 聚精会神…… 三心二意 心不在焉 心猿意马……
(3)讨论交流: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呢?
教师点拨:因为专心致志地做事和三心二意地做事,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4)领悟道理:两人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和之后产生的截然不同的学习成果,让我们明白了孟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5)指导背诵:同桌互相合作诵读,一人说句意,一人对原句。在此基础上,自主背诵。
五、拓展延伸,随堂演练
1.拓展延伸:孟子名句节选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写出“之”字在下列句子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②惟弈秋之为听。 ( )
③一人虽听之。 ( )
④思援弓缴而射之。 ( )
⑤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3.小练笔: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学 弈
一人专心致志学习 态度不同
一人三心二意弗若之矣 结果不同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14 文言文二则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
【注释】①引:引来,使出现。 ②邑:同乡。 ③文不识:人名。 ④与:帮助。 ⑤资:借。 ⑥大学:很有学问的人。
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 ,意思是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 。
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
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
。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
。
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1.dài 到,及 力有不逮
2.C
3.到他家去做雇工,但不要报酬 希望能读遍主人家的书
4.示例:我们要学习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
怕后生笑
欧公①晚年,尝自窜定②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其夫人止之曰:“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公笑曰:“不畏先生嗔③,却怕后生笑。”
(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欧公:指欧阳修。②窜定:刪正、改定。③嗔:怒,生气。
1. “晚年”的意思是( )
A.傍晚的时候 B.年末的时候 C.年老的时候
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 。
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 。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 。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参考答案】
1.C
2.修改自己一生所写的文章
3.这么辛苦 怕后来人发现了文中的错误会笑话
4.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欧阳修是一个负责任,为人为文严谨,对自我的要求很高的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