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的课堂实录及反思
西门中学 单娜文
课堂实录:
一、导入:(PPT)成语PK:说说有关于“狼”的成语
生答:狼吞虎咽、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找了一些。
(PPT出示)豺狼当道 鬼哭狼嚎 虎狼之势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师:从以上成语看,狼给我们的印象怎么样?
生:不好,很差。
师:是啊,光是“鬼哭狼嚎”四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了。今天我们来看看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否会有不一样呢?
二、整体感知
①预习检测: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不能解决的?(生沉默)那么老师就要出题来考考大家了啊!
(PPT出示)以小火车的方式检测以下字词,纠正读音
缀行(zhuì)大窘 (jiǒng)苫蔽(shàn) 弛刀(chí) 眈耽(dān)
少时(shǎo) 瞑(míng) 隧(suì) 尻尾(kāo) 顷刻(qǐng) 黠(xiá)
师:考验升级,请同学们解释下面四句话中的四个字。注意哦,这里有陷阱,要小心了。
(PPT出示)
前: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犬: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洞: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隧: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为动词,钻洞。)
(生答)
师:他们在用法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文言文中的特殊现象,称为?
生:词类活用。(PPT出示:词类活用)
师:难度继续加大,这里一共有五组词,请同学们解释一下下列标志的词的意思。
A止有剩骨(通“只”只有) 一狼得骨止(停止)
B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
C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乃悟前狼(才)
D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盘算)
E投以骨(把) 盖以诱敌(用来) 以刀劈狼首(用)
生答
②读,狼的故事。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故事,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生自由读
③说,狼的故事
师:读完了,就该来讲讲这个故事了。先请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们小组合作,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译读全文。(第一组—1、2段;第二组—3段;第三组4段)(2’),并由代表讲述大意(5’)。
(注意以下句子:
倒装句:A投以骨 B两狼并驱如故 C意暇甚 D身以半入(宾前))
师:这是一场狼与人之间的殊死较量,如果我把第一段故事的开端概括为“遇狼”,那么第二段用什么词呢?把“遇”字替换掉。
生七嘴八舌:恐狼、怕狼
师: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下啊?
生齐:惧狼
师:这是故事发展,那么第三段和第四段呢,又可以怎么概括?
生:第三段是御狼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屠户是在防御狼呢?
生:第三段的屠户他不丢骨头了,而是“弛担持刀”,拿出了他的刀。
师:对啊,这里屠户不再心存侥幸,而是准备反抗,进行防御了,分析得很好,那么第四段呢?
生齐:杀狼
师:这在故事情节发展上,是属于什么部分?
生:高潮和结局
(PPT出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师:屠户杀狼,绝地反击,一举获胜,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则让那个人惊心动魄的故事吧。
生齐读1——4段
师:同学们读得很顺畅,声音很响亮,但是只要读通顺就够了吗?
生:不是,还要读出感情
师:没错,比方说,第二段,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生:害怕、恐惧
师:同学们自己先读读看,读出恐惧、害怕的感觉。
生自读第二段,然后一位同学范读
师:读得非常有感觉,只是漏了一个字。“骨已尽矣”的“矣”,同学们自己再读读看,有“矣”跟没“矣”,哪个好,为什么?
生自读
生:有“矣”,恐惧、害怕的语气就更强烈了。
师:是啊,不要小看这个语气助词,对文章情感的表达可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第二段。
三、文本研读(写,“高”人一等)
师:《狼》,选自蒲松龄的什么作品啊?
生:《聊斋志异》
师:没错,这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曾经用一副对联来评价这本书,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PPT出示对联)
师:怎么理解?
生:描写鬼和妖的水平比别人高出一等,对贪官污吏的讽刺又比别人深刻。
①两狼一心
师:既然本文题为“狼”,那我们从“狼”入手,看看到底高明在哪。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狼的词句。
生自读课文
一生回答,其他补充
师:老师把同学们找的放在一起了。(PPT出示)
第1段“缀行甚远”;
第2段“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
第3段“狼不敢前,耽耽向前”;
第4段“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齐读
师:结合以上语句谈谈,这是两只(PPT)“ 的狼”。
生:我从第四段这些句子中看出,狼非常狡猾
师:请你给同学们稍微分析一下
生:一只狼假装睡觉来迷惑敌人,好让另一只狼有时间和机会从后面攻击屠户,很狡猾。
师:原来,狼还用了计谋啊,一定要把屠户吃掉。
生:我从第二段的几句话中看出,狼也很贪婪。吃完了屠户的骨头仍然不满足,还像原来一样紧跟着屠户。
师:看样子狼的目标不是骨头,而是谁啊?
生:屠户
(板书:贪婪、狡猾)
②殊死较量。
师:本文除了写狼,还写了——屠户(板书),请同学们自由读3、4段,思考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刻画屠户的?
生:动作
师:那么请从文中圈画出屠户与狼搏斗时的动作,并分析,从中你看到“ 的屠户”。(PPT出示)
生读课文
生1:我从“暴起”“劈”“毙”看出这个屠户很勇敢,用刀把狼砍死。
师:这三个词里面,只能看出屠户的勇敢吗?
生1:还有机智
师:从哪看出来的?分析一下。
生2:“暴起”的“暴”,说明屠户是突然起来的,他能够把握时机,趁狼假装睡觉的时候,把狼杀死。
师:这个屠户的确是充满智慧的,你分析得很好。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看出屠户的勇敢、机智呢?
生3:从“奔倚”也可以看出屠户的机智。屠户倚靠在柴草推边,给自己做掩护,让自己隐蔽起来。
生4:我从第4段中的“断”“毙”等动词也看出屠户是很勇敢的。
师:屠户已经杀死一只狼了,可以离开了,可是此时他却有另一个动作,是什么啊?
生齐:“转视”
师:这又能看出什么?
生:屠户非常谨慎、很小心
(板书:机智、勇敢、谨慎)
师:同学们很厉害,能够抓住关键词分析出屠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形象。当然,蒲松龄也写得厉害,果然是“高人一等”的。好文章呢,是要反复地读才能读出味道来,我们来个趣味朗读
(PPT出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盖以诱敌”)
请在这段文字中加上一个“啊”字,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同时读出你想象中屠户的心理。
生自读
生1:我想把“啊”加在最后,能够表现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
师:请你读读看
生读
生2:我把“啊”加在“身已半入”的后面,表达一种惊讶的感觉。
师:也请你给大家示范朗读
生读
四、主旨探究(刺,“入”骨三分)
师:从对狼和屠户的描写上,我们看到了蒲松龄的“高人一等”,那他的讽刺“入骨三分”,又体现在文章哪一段呢?
生:最后一段
师:这段是作者在发表自己的一种观点,在表达方式上,属于什么?
生:议论
师:同学们发现没,这篇文章和《伤仲永》在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上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前面(生补充叙事),最后一段(生补充议论,叙议结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最后一段。
生齐读,一生翻译
师:在作者眼中,可笑的仅仅只是狼吗?
生:不是。
师:那还笑谁?
生:还讽刺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人。
师:这样的人有什么下场?
生:被杀死,被消灭。
师:那当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人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生: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勇敢地跟他做斗争。
师:没错,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更要运用智慧善于斗争,这也就是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PPT出示本文启示,学生齐读)
师:(PPT出示)正如钱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所说的:小说就像一面镜子,多数人都只会看他光滑的正面,而镜子背后,才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察。那么蒲松龄怎么能够写出这样“入骨三分”的文章呢?这又与蒲松龄的生平遭遇有关了。
(PPT出示他的生平遭遇,及《梦狼》中的描绘)
师做简要的解说。
五、作业
师:本文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第一则和第三则。
教学反思:
“活”水源头,延绵长流
蒲松龄的《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课文,也是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通过叙述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面对像狼一样狡猾、贪婪的恶人,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如此看来,讲解字词,疏通课文必然少不了,还要整理故事情节,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特点,探究蒲松龄的写作意图,要学的内容实在是不少,用一课时完成教学,显然有难度。那么,到底应如何教呢?以下是我基于本课教学的反思。
一、以“活”养“实”。课文读不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不懂,怎谈形象分析,主旨探究?因而字词教学,就成了文言文课堂的主宰,老师不厌其烦地从实词讲到虚词,从词类活用讲到特殊句式,慷慨激昂地再三强调,只是不巧,语法也是学生最为厌恶的学习内容,老师越强调,学生记得越少,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后变成老师捶足顿足、扼腕叹息,学生苦不堪言,两败俱伤。当然,不是说字词不教,只是要教“活”,夯实基础。
首先,“授之以渔”,以不变应万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文教学本也应是教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文言文学习当然也不例外,教授翻译方法远比教授具体字词意思,来得实在,“删、补、换、调、留”这五字,即是箴言。课堂上有意识要求学生在翻译时指出此处所用的方法,比如说《狼》中“投以骨”、“意暇甚”、“并驱如故”、“身以半入”的翻译时,只是我一句反问,学生便意识到需要调换语序,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
其次,老师的“教”不应代替学生的“学”。相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允许学生犯错,给予一条“活路”,师只需掌着检测、巩固这两把舵就可以了。因而在教学《狼》时,我设计了课前预习作业,引导学生查阅注释和工具书,进而课堂再检测,查漏补缺,补足预习作业未涉及的知识点,双管齐下。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也的确没有让人失望。
二、以“活”激趣。古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虽精妙,“古”字恰当道,学生学起来自然多了几份畏惧,少了几份亲切,真是越“古”越无趣,这样就要看老师怎么耍“花样”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是一堂好课,那么如何耍好“读”这套剑法呢?形式可多样化。《狼》的篇幅不长,我设计了两次读全文环节,或自读、或齐读,俱是在梳理“狼的故事”一节;抓重点段落反复读,加强朗读指导,比方说重读第二段,指导学生读出屠户与狼对峙时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紧张,尤其是抓住第二段中“骨已尽矣”中的“矣”字,对比朗读、学生个别读、自读体味分析,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兴致盎然;趣味朗读,要求学生在“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盖以诱敌”中加入语气词“啊”,来表现不同的语气,同时揣摩屠户当时的心理,披文入情,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呈现时自然就精彩不断。
出其不意,无疑生疑。答案不是我们的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出结论思维过程才是目的。就像课堂上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学生凭着以往的积累和感觉能说出狼的狡猾和贪婪,屠户的机智和勇敢,看似达到目的,实则还尚浮于文本之上,需要老师追问一句“从哪里看出来,请加以分析”,去咀嚼“缀行”、“又”、“暴”、“转视”等词的味道,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激发学生的探索的热情,增强语言分析能力。
审时度势,于关键处巧知人、巧论世。“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合为时而著”,蒲松龄能写出“高人一等”的作品固然离不开他的才情,但是写到“入骨三分”的境地,也必然和他自身的遭遇与现实有关,那就不妨学学屠户,把握时机,一举制胜,把作者介绍和背景链接放在最后一段解读之时,显得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方法“活”、形式“活”,方能保持学生新鲜感,才可能碰撞出思维火花,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
三、“简”、“活”并进。课堂45分钟,分分珍贵,定是要重点出击、各个击破,一旦旁枝丫杈满天,课堂就陷入繁琐和复杂,失去活力。
目标简,一课求一得,不必面面俱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重积少成多。《狼》的教学目标设计,重点放在了研读文章“高人一等”和“入骨三分”上,情节梳理、字词掌握和积累、背诵占用的时间相对比较少,目标“简”了,教学内容才能“简”,才能留出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可能来实现“活”学、“活”教。
教学思路要清晰,要有主线,这是基础,倘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颠来倒去、东拉西扯,课堂也逃不开支离破碎的命运,那又何来效率和质量之谈呢?但也不是每个环节割裂开来,互不相干,比如整体感知就是情节梳理、内容概括,文本研习就是形象分析,语言鉴赏就是修辞的妙用等等。其实,都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只要拎出一条线,或一句话,或一个词。在教学《狼》时,就是以郭沫若先生对《聊斋志异》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副对联为抓手,从“写,高人一等,表现在哪里”讲到狼和屠户的形象分析,从“刺,入骨三分又从哪里看出”讲到最后段作者的议论,得出本文的其实,两大问题两线串珠,架起整堂课的框架,从文字到文章再到文化,学生听来一目了然。
删繁就简,避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复。《狼》虽然思路清晰,但还是有重复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说,狼的故事”这一环其实是与下文分析狼和屠户形象时重复的,甚至是情节的梳理,都可以融入形象分析的环节中,这样课堂的结构、思路会更清楚。
于漪老师说“课堂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尤其是对作为新老师的我来说,更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