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课件(17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课件(17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24 19:19:14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创建“智慧校园路灯”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校园路灯现状调查成果
节能环保&生活需求
创建“智慧校园路灯”
“智慧亮灯”
“智慧供电”
“智慧布局”
昼夜交替(1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课时)
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分享会
探“昼夜长短”之奥秘
开启“智慧亮灯”之旅
昼弧
昼弧
昼弧
夜弧
夜弧
夜弧
昼弧
夜弧
处在昼半球的
各纬线圈的弧长
处在夜半球的
各纬线圈的弧长
活动一:寻昼夜长短之“因”
同一纬线圈
昼(夜)弧所占该纬线圈的长度比
昼夜长短状况
昼弧>夜弧
昼长夜短
昼弧<夜弧
昼短夜长
昼弧=夜弧
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如何根据昼弧和夜弧反映某地的昼夜长短状况?
活动一:寻昼夜长短之“因”
活动一:寻昼夜长短之“因”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同一纬线圈,昼弧和夜弧长短发生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
活动二:探昼夜长短之“律”
小组合作,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归纳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可从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和空间对称、时间对称等方面进行探究。
活动二:探昼夜长短之“律”
纬度分布
某一时刻不同地点
空间对称
季节分布
时间对称
活动二:探昼夜长短之“律”
某一地点不同时刻
纬度分布
季节分布
空间对称
时间对称
活动三:释昼夜长短之“象”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下图,谈一谈校园路灯在一年中“智慧亮灯”方面可能有怎样的规律?
拓展
秋分日(2024年9月22日)全球昼夜等长,推测校园路灯亮灯时间可能是几点?
时间 日出 日落 昼长
2024.9.21 06:31:48 18:42:29 12h10min41s
2024.9.22 06:32:31 18:41:04 12h08min33s
2024.9.23 06:33:13 18:39:39 12h06min26s
昼长=日落-日出
西安地方时 VS 北京时间
时差
感受“时差” 之神奇
继续“智慧亮灯”之旅
节能环保&生活需求
创建“智慧校园路灯”
“智慧亮灯”
“智慧供电”
“智慧布局”
昼夜交替(1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课时)
时差(2课时)
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分享会
课后作业
1.绘图作业(必做)
自主绘制二分二之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示意图(可参考教材第5页图1.5),并在其中绘制二分二至日时昼夜半球的状况;并与同桌阐述顺着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可结合地球仪进行演示)
2.迁移应用作业(必做)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试举例阐述昼夜长短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践作业(选做)
小组合作,尝试制作昼夜长短变化相关模型,并阐述相关原理。
本课时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 主题分享作业(必做)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结合本主题所学知识,联系数学、美术、通用技术、
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小组合作,提出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形式可多样。
2.实验探究作业(选做)
课后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方式,试在计算机模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全球昼夜
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
单元课后作业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说明相关地理现象如何产生的;然后更重要的是要说明这些地理现象对地理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于这些地理现象是学生感同身受的,因此要求“结合”实例来说明。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包括昼夜交替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时差的产生原因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四季与五带的成因等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教材中提供相关图示较为丰富,文字描述精炼。 本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与上节课所学习的昼夜交替是递进关系,包括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内容。在教材中重点出现的图是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图,学生可以通过观察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过程,说出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进而推断出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课本采用静态图片,缺乏立体感,因此本课可利用信息技术等模拟动态变化过程,弥补课本不足,促进学生直观地、动态地观察到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并初步认识了昼夜交替的原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直观体验到昼夜长短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学习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演示“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增强区域认知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2.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地理现象,增强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认识到昼夜长短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小组合作通过演示“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阐述过程,以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为主。(检测目标1) 评价任务二: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地理现象,以学生互评和师生互评为主。(检测目标2)
教学重难点
运用“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学校的路灯一般几点开? 从节能环保和实际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一年中路灯开放的时间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更加合理设置路灯的开放时间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 <学生活动>学生结合日常观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发现面临的实际问题,明确探索大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活动探究 【探究活动】探昼夜长短之“律”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结合“几何画板”演示,归纳 “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可从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和空间对称、时间对称等进行探索。由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展示。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进行归纳总结梳理 <设计意图>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几何画板”,归纳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并从纬度分布、季节变化和空间对称、时间对称等方面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由优秀小组代表进行阐述展示,实现地理学科与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践行跨学科融合的理念,增强读图归纳能力,提升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释昼夜长短之“象”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校园路灯在一年中“智慧亮灯”方面可能有怎样的规律?试谈一谈校园路灯要实现“智慧亮灯”,我们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解释本节课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并认识到要解决“智慧校园路灯”这个大任务,还需要结合更多的相关知识,为整个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奠定基础。 三、课时课后开放性活动 <课时作业> 1.绘图作业(必做) 自主绘制二分二之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示意图(可参考教材第5页图1.5),并在其中绘制二分二至日时昼夜半球的状况;并与同桌阐述顺着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2.迁移应用作业(必做) 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试举例阐述昼夜长短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践作业(选做) 小组合作,尝试制作昼夜长短变化相关模型,并阐述相关原理。 <单元课后作业> 1. 主题分享作业(必做) 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结合本主题所学知识,联系数学、美术、通用技术、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小组合作,提出创建“智慧校园路灯”方案,形式可多样。 2.模拟实践探究作业(选做) 课后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方式,试在计算机模拟随太阳直射点移动,全球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