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1:1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粗字注音。
(1)秦王怫然怒( ) (2)以头抢地耳( )
(3)亦免冠徒跣( ) (4)聂政之刺韩傀( )
(5)休祲降于天( ) (6)天下缟素(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受地于先王(虽然这样)
B.秦王不说(高兴)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者)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4、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秦王不悦。
5.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6.找出下列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 )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违抗我,这难道不是轻视我吗?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D.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安陵君能够答应我吗?
7.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8.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威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颂其壮举。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完成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虽然( ) ②秦王不说 ( )
③天下缟素( ) ④长跪而谢之( )
⑤ 寡人谕矣(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1.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色挠 ”,表现了秦王骄横凶暴、 的特点。
12.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13.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二)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战国策·魏策》)
【乙】
(聂政)遂西至濮阳①,见严仲子②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③,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日:“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④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⑤,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剌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⑥,自屠出肠,遂以死。
(节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濮阳:春秋时期属于卫国。②严仲子:春秋韩国大夫,与韩相侠累(名傀)结仇,逃往濮阳。后与聂政结识,在聂政母亲生日时给予重金,聂政虽不受,但许身为友。③不幸:指聂政母亲去世。④季父:最小的叔父。⑤得失:这垦指差错。⑥抉眼:指聂政挖出自己的眼睛。
14. 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划分停顿(划两处)。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免冠徒跣 (2)彗星袭月
(3)徒以亲在 (4)遂谢车骑人徒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持兵戟而卫者甚众
B.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因自皮面抉眼
C. 以君为长者 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D. 今吾以十倍之地 遂以死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
18. 研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比较唐睢和聂政人物形象的异同。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异自以久在外,不自安,上书思慕阙廷①,愿亲帷幄②,帝不许。后人有章言异专制关中,斩长安令,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帝使以章示异。异惶惧,上书谢曰:“臣本诸生,遭遇受命之会,充备行伍,过蒙恩私,位大将,爵通侯,受任方面,以立微功,皆自国家③谋虑,愚臣无所能及。臣伏④自思惟: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国家独见之明,久而益远,乃知‘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⑤。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竟逐迷惑千数。臣以遭遇,托身圣明,在倾危混淆之中,尚不敢过差,而况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臣爵位所蒙,巍巍不测乎?诚冀以谨敕,遂自终始。见所示臣章,战栗怖惧。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诏报曰:“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节选自《后汉书 冯异列传》,有删改))
(注)①阙廷:朝廷。②亲帷幄:侍奉皇帝。帷幄,指帝王。③国家:指皇帝。④伏:敬词,古时臣对君奏言多用。⑤“性与”以下两句:语出《论语》。以此来赞誉光武的圣明,说明自己的愚钝。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当 兵 革 始 起 扰 攘 之 时 豪 杰 竞 逐 迷 惑 千 数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上书谢曰   谢:
(2)久而益远   益:
(3)而臣爵位所蒙   蒙:
(4)恩犹父子     犹: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诏敕战攻,每辄如意;时以私心断决,未尝不有悔。
(2)伏念明主知臣愚性,固敢因缘自陈。
22.选文第二段表现了冯异的哪些特点?请分条概括。
答案
(1)fú(2)qiāng(3)xiǎn(4)guī(5)jìn(6)gǎo 2.C 3.C 4.C 5.D 6.B 7.C
8.(1)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
(2)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3)怀怒未发 休祲降于天
9.①虽然 ②通“悦”,“高兴、愉快” ③ 穿丧服 ④道歉 ⑤明白,懂得
10.①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②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1.色挠 外强中干或色厉内荏
12.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国。
13.晏子使楚 烛之武退秦师 蔺相如完璧归赵等
14. 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15. (1)光着(2)扫过(3)只(4)谢绝
16. B
17 (1)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片的土地交换小的土地,很好。(2)机密一泄露,则韩国全国便会和仲子结仇,这岂不危险吗!
18.相同: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同:唐雎忠诚,擅长言辞,具有高超的说话技巧。聂政孝顺,具有侠义精神,不畏死。
19.当兵革始起/扰攘之时/豪杰竞逐/迷惑千数
20.(1)谢罪(2)更加(3)蒙蔽(4)如,好像
21.(1)按照圣上的诏令开战,每次都能称心如意;我偶尔私自做出征战的决断,没有不后悔的。
(2)知道圣明的君主了解我的愚钝品性,所以才敢借机表白自己的心迹。
22.(1)善战功高(2)谦卑谨慎(3)忠于国家(4)谨遵君臣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