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小石潭记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小石潭记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1 11:2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ɡ)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 翕忽(xī)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 ) (2)佁然不动 ( )
(3)悄怆幽邃 ( ) (3)隶而从者 ( )
3 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全石/以为底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四面竹树/环合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凄神寒骨            
B.潭西南而望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余弟宗玄
C.卷石底以出
D.不可久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根据提示填空。
(1)文中描写小石潭周围树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游鱼的数量和形神姿态,也从侧面生动传神地写出潭水的澄澈透明。
(3)文中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现溪水蜿蜒曲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5)着意渲染凄清气氛,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中学决定在全校开展以“纪念柳宗元”为主题的活动。
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你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按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方式:
(3)学校文学社团风帆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
作为风帆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为了圆满举办这次研讨会,你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语文的温老师,说:
②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
③文学社准备借此机会举办首届读书报告会,重点向全校师生介绍文化名人。小玲不知道该介绍哪位名人,想听听你的意见,你对小玲说:“我建议推介柳宗元,因为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5分)
小石潭记 /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补写出文中画“__________________”上的一句话。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水尤清冽 冽: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 斗折:_____________
(3)日光下澈 澈:_____________ (4)悄怆幽邃 悄怆_________
12.疏通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大意。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作者在第二段中写游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作用是什么?

1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发现小石潭时的心情怎样?游览到最后心情又是怎样?为什么心情会有这样的改变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庐山之面,在南康,数十里皆壁。水从壁罅出,万仞直落,势不得不森竖跃舞,故飞瀑多,而开先为绝胜。登望瀑搂,见飞瀑之半,不甚畅。沿崖而折,得青玉峡,峡苍壁立,汇为潭,巨石当其下,横偃侧布,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
次日晨起,复至峡,观香炉紫烟,心动。僧曰:“至黄岩之文殊塔,瀑势乃极。”杖而往,磴狭且多折,芒草割人面。少进,石愈钦。白日蒸崖,如行热冶中,微闻诸客皆有嗟叹声。
既至半,力皆惫,游者昏昏愁堕,一客眩思返。余曰:“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客大笑,勇百倍。
(节选自袁宏道《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15.参照阅读方法,解释下列字义。
文中未解字词 阅读策略 解释
横偃侧布 勾连成语:偃旗息鼓 (1)___________
而开先为绝胜 调动积累:会当凌绝顶 (2)___________
势不得不森竖跃舞 查阅字典:①因恐怖而毛发耸立;②犹林立 (3)_____(填序号)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且而与其死于床第,孰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17.(甲)(乙)两篇游记,写景手法多样,极富情趣,请结合提示,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动静结合的角度)
(2)瀑水掠潭行,与石遇,啮而斗。不胜,久乃敛狂斜趋,侵其趾而去。(修辞手法的角度)
18.补全“山水寄情”的活动收获卡。
活动收获卡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本无情,却被历代文人士大夫赋予丰富的情感内涵。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心中郁积的苦闷难以排遣,只能寄情于山水。起初游览幽美静谧的小石潭,产生(1)__________的心境,随后见到(2)_________景致,产生了一种幽深不可测的感觉,于是眼前之景显得“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与久谪荒远的(3)__________心情相吻合。 袁宏道生性酷爱自然山水,十一年赋闲,四处游山玩水。游庐山瀑布,(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山水寄情,因人而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李纲,自其祖始居无锡。登政和二年迸士第,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靖康元,以吴敏为行营副使,纲为参谋官。金将斡离不兵渡河,徽宗东幸,宰执议请上暂避敌锋。纲进曰:“今日之计,当整饬军马,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太宰时中忿曰:“李纲莫能将兵否?”纲曰:“陛下不以臣庸懦,傥使治兵,愿以死报。”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宰执犹守避敌之议。有旨以纲为东京留守,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上意颇悟。会内侍奏中宫已行,上色变,仓卒降御榻曰:“不能留矣。”纲泣拜,以死邀之。上感悟,遂命辍行。命纲为亲征行营使,以便宜从事,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敌兵攻城,纲身督战,募壮士缒城而下,斩酋长十余人,杀其众数千人。金人知有备,又闻上已内禅,乃退。
(节选自《宋史·李纲传》)
(注释)①斡离不:人名。②中官:皇后。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太宰时中忿曰(恼怒)    B.李纲莫能将兵出战否(率领)
C.以死邀之(阻拦)     D.遂命辍行(连续)
20.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言事忤权贵”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待勤王之师    B.愿以死报    C.以中有足乐者    D.策之不以其道
21.翻译下列句子。
(1)纲为上力陈不可去之意。
(2)治守战之具,不数日而毕。
22.国家危急时,李纲是怎样力挽狂澜的?请简要概括。
答案
1、D 2 清凉;呆呆的样子;忧伤的样子;跟随 3.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③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④六 4.B 5.A 6.C
7、(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情为之高兴。
(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小石潭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8、(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9、(1)与柳宗元牵手,让名家走进心灵。
(2)阅读柳宗元作品,陶冶情操 通过阅读柳宗元作品,培养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
①请知名作家到班上做专题讲座;
②举行“我爱柳宗元”的主题班会;
③举办“纪念柳宗元”的手抄报比赛。
(3)①“温老师,您好!为了积极配合学校‘纪念柳宗元’的活动,我们准备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恳请您给予支持与指导。”
②大家好!提到柳宗元,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是“独钓寒江雪”的千万孤独,还是“悄怆幽邃”的寂寥悲伤?请大家积极发言,分享你心中的那个“柳宗元”。
③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学创作、政治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
10. 俶尔远逝 11.(1)寒冷;(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3)穿过,透,这个意义现在写作“彻”。(4)寂静的让人感到忧伤。
12.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适合长时间停 留,于是就记下了这里的景色离开了。
13.侧面烘托潭水的清澈透明。
14开始心情愉悦(心乐之),被小石潭的美景所陶醉;最后心境仍然感到孤寂、悲凉。因为美景只能取悦于一时,而作者被贬官的抑郁苦闷始终难以排遣,所以最终难免会落寞、悲凉。
15. 倒下 极,最 ②
16.如果怜惜生命,为什么来游山呢?况且与其死在床上,哪里比得上死在一片冷石上?
17.(1)谭中的游鱼或是呆呆不动,或是突然飞快地蹿向远处。从字面上看,作者写动静相宜、怡然自乐的鱼儿,但透过字面看到:正是潭水清澈澄静,游鱼一动一静的自由之态才能尽收眼底,因此动态的游鱼与静态的潭水相映成趣。
(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水人格化特征。水遇石,咬石与之斗争,相持不下,只能收敛狂态斜着快速流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之水从好胜到妥协的变化,表现了它刚柔并济的一面。
18. 怡然自乐 水流曲折幽邃,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交错 孤寂、凄凉、哀怨 在开先寺登望瀑楼眺望,见瀑布之水形态多样,气势宏伟;第二天去看黄岩峰的瀑布,山路难行,天气闷热,作者却兴致盎然,不惜冒险登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瀑布之景的痴迷之情。
19.D
20.C
21.(1)李纲极力向皇上陈述不能离去的理由。
(2)(李纲)修整防守作战的器具,没几天便完成了。
22.①在宰执大臣建议“暂避敌锋”时挺身而出,愿领兵出战;②力劝皇帝不要离开东京;③敌兵攻打开封城时,李纲亲自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