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可以定义为正面的情绪或者具有正面向上价值的情绪。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由此可见,正确地解决了问题,达到某种成功与满意度,感觉到个体的存在价值伴有随之而来的愉悦的心情与感受。
积极情绪并不是消极接受、坦然享受、乐不思蜀的感觉。这些只是浅薄的感受,即时地享乐。积极情绪拓展到更深的层面——从欣赏到热爱。它并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真心喜欢、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欣喜。
“积极情绪”这个词,指向了重要的人性瞬间。那些轻微而短暂的愉悦状态,其实要比你想象的强大得多。作为人类,当感到与他人或与所爱的人心灵相通时;当感到有趣、有创意或忍俊不禁时;当感到自己的灵魂被蕴含在生命中的纯粹的美所打动时,你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爱、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和激励这样的积极情绪,它们会打开你的心扉。
然而,无论是迷恋、欢笑还是爱,你由衷的积极情绪总是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良好的感觉来了又去,这是人类的本性。积极情绪会逐渐消退,如果它长盛不衰,无法觉察到好消息和坏消息之间的差异,或是邀请与冒犯之间的差异。
如果你想重塑生活,让它变得更美好,秘诀就是不要把积极情绪抓得太紧,而是将它更多地植入生活——久而久之,你就会提高积极情绪的分量。我们发现,这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如果用正规的语言来描述,积极率就是:在任意一段时间内,这个系数就是P/N。积极率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预示生活轨迹将把你带向衰落失败还是充满活力。而当积极率超过某一个临界点,当积极率超过3:1时,人们会生活得更好。人们会表现出更高的开放性,乐于交朋友,也会在事业上更成功,会经常郁郁不乐,表现出抑郁症的征兆
(摘编自赵天红《开启幸福之门:积极心理学的魅力》)
材料二:
我们需要承认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千万年的进化历史上,在漫长的与各种各样的灾难抗衡的过程中,人类产生了一种特别重要的保护机制——应激反应,身体三个特别重要的器官:下丘脑、脑下垂体和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压力激素带来的影响使得人紧张、恐惧、愤怒。负面情绪出现其实也是有价值的——愤怒能够促使人保护自己、家人,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甚至连悲伤都是有作用的,发出的其实是求救信号,有利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关怀。所以在灾难面前,也没有必要特别紧张。
压力激素使人的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及骨骼力量加强、感觉更加敏锐,眼睛更尖、耳朵更灵、鼻子更灵敏,使我们能够辨别各种风险,一个行动是“斗”,一个行动是“逃”,打不赢就逃。心理学家发现,人类的这个选择机制在30多万年前发生了一次巨变,产生了一个特别了不起的能力——思维能力,出现大脑新皮质,出现风险、挑战、磨难时,不是选择“斗”或“逃”,也就是什么都不做了。压力激素不能靠“躺平”解决,只能靠动起来才能解决。如果“躺”久了,从心理学上来讲,负面情绪会大量出现。
虽然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负面情绪如果持续超过一周,一定会产生各种生理问题
为什么负面情绪的影响往往比较长久?这涉及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一个机制——负面信息加工优势。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你是700万年前在非洲草原上行走的人类先祖,突然看见前方风吹草动,一种可能是虎狼出没,另一种可能是瓜果落地。选择相信哪一种可能性更好?很简单,因为你觉得有风险就会立刻逃跑,这样就能活下来,而你因假设是坏事情逃跑了,没有得到瓜果,忽视负面的事情有非常坏的结果,而且不可逆。忽视好的事情,这就是人类进化选择出来的负面信息加工优势。
(摘编自彭凯平《负面情绪的本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情绪不是浅薄的感受,不是简单的迷恋,而是一种经过努力而获得的欢愉。
B.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能体验到积极情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
C.积极率能描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数量关系,通常可用数学公式P/N来表示。
D.压力激素使人体出现血液循环加快等现象,从而使人类产生抗击灾难的应激反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有开放的心态,乐于接受新事物,会让人的事业更成功
B.当积极率处于2:1甚至是1:1时,人们会经常郁郁不乐,还可能会容易更加沮丧。
C.负面情绪如持续超过一周会影响我们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睡眠,因此要及时关注。
D.应对风险与挑战,如果什么也不做,而是选择“躺平”
(3)下列俗语不能够用“负面信息加工优势”来进行解释的一项是
A.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B.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C.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D.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画线部分的论证效果。
(5)心理治疗中长期存在“力图减少负面情绪”的倾向,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的观点对这一倾向进行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落地生根
余华
冬去春来,林祥福留在了溪镇,没有和冬天一起离去。当绿芽在树木冻裂敞开处生长出来时
龙卷风之后是雪冻,溪镇破败的景象在门窗上一览无余。林祥福施展起了他的木工手艺,将陈永良家变形破损的门窗收拾一新,街上其他人家的邀请接踵而至,林祥福一人忙不过来,不用尺子,只是用手掌丈量,而且锯缝又直又细,陈永良还将过去制作扁担的本事也用在了门窗的翻新上。两个人联手后干起活来又快又好,两个人一样的木讷起来,不知道应该收多少。倒是李美莲有办法,让他们自己往里面扔工钱,愿意扔进去多少是多少,好听的话也是说了不少。
想到溪镇尽是变形破损的门窗,林祥福和陈永良商量继续做下去。两个人开始走街串户,做过大锯匠和扛房工人的陈永良,而且十分结实,只是在街上拉过去时声音响得出奇,板车的响声成为他们的吆喝声,人们只要听到嘎吱嘎吱仿佛一座木桥正在倒塌的声响
他们携带一只脏得像是装过木炭的米袋,挣到的工钱都扔在里面,黄昏回到家中,竹篮里的铜钱堆起来时,鲜艳的花瓣也在掉落下来,李美莲说这些钱里就会有一股喜气。
林祥福与陈永良精湛的木工手艺在溪镇流传开来。有人搬来破旧木器,看着林祥福将它们收拾一新。一传十,十传百,有人来定做新家具了。林祥福对陈永良说,如果开设一家木器社,可以盖两排楼房,楼下用作工房,两头砌上围墙就是院子,只是不知道那块空地是否可以用?陈永良说溪镇的空地都是顾益民的,顾益民会出价公允。陈永良说,难的是盖房的资金哪里来,盖房的话还是远远不够。
林祥福认真解开女儿的衣服,从里面摸出一个布包,打开布包后取出抵押田地和金条所换的十二张银票,他没有想到这个背井离乡的男人竟然携带如此惊人的财富。他将银票递回去,看着林祥福小心翼翼放进女儿衣服里面,银票要是丢了,他和女儿就不能活下去了。陈永良说要是女儿丢了呢,我还要银票干什么?”
街上人家的门窗油漆一新以后,林祥福和陈永良开工了。他们先后雇来了泥瓦匠和油漆工,梁柱门窗这些木工活自己动手,两排双层的青砖灰瓦的楼房拔地而起,再用围墙连上。两排房子的楼上各住两家人,另一排房子的楼下有李美莲的厨房和两个杂物间,还有一个最大的房间作为仓库。
陈永良请风水先生选了一个黄道吉日,作为木器社开张之日,也是他们两家乔迁之时。
这一天,二十多个邻居陆续走来,这些说话时语调飞快的男人和女人,风卷残云似的搬空了陈永良的家。他们每人搬起一物,三个孩子也被他们抱到了手上,就追上去搭一把手。这些人浩浩荡荡走在街上,后面跟着更多的孩子,这位历经漂泊之苦的女人,终于在这一天感到今后的生活有了根基,做人是做到头了。”
顾益民也来了,他带来了几串鞭炮,让两个仆人在院子大门前点燃鞭炮,顾益民看看崭新的两排楼房,又看看众多前来帮忙的人你们在这里落地生根了。”
顾益民看见林祥福的女儿站在一张桌子下面咯咯笑,她抱着桌腿像是抱着父亲的大腿。顾益民问林祥福,这孩子叫什么名字?林祥福对顾益民说:“她是吃百家奶过来的
顾益民点头说:“这名字好,这名字吉利。”
站在一旁的李美莲听了有些心酸,等人们散去,她悄声对林祥福说,她说:“不为自己,也该为孩子找个妈。”
林祥福笑了笑,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对李美莲说:“你就是孩子的妈。”
(节选自长篇小说《文城》,题目为编者所加)
[故事背景]林祥福为了寻找女儿的妈妈小美,从逼远的北方来到了江南水乡溪镇,得到同样从外地漂泊而来的陈永良夫妇的接济(陈永良腾出一间房给林祥福父女住,李美莲用自己的奶哺育林百家),也是溪镇第一富裕的乡绅。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林祥福和陈永良充分发挥各自的木工手艺,帮人修理窗户、家具,攒下了办木器社的资金。
B.林祥福把银票藏在女儿衣服里面,认为银票放在女儿身上最安全,体现他小心谨慎的性格。
C.林祥福给女儿取名叫“林百家”,是为了图个吉利,这一点得到当地乡绅顾益民的肯定。
D.面对龙卷风和雪冻的天灾,溪镇的人们相互关心,抱团取暖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和冬天一起离去”将人和冬天相提并论,使用比拟手法,巧妙交代林祥福留在溪镇。
B.把桃花和铜钱掺和到一起,营造温馨诗意的氛围,含蓄表达李美莲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
C.“风卷残云似的搬空了陈永良的家”,用比喻和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邻居的热情与粗野。
D.“李美莲听了有些心酸”,运用心理描写,生动表现了李美莲对林百家的恻隐与怜爱之心。
(3)文中画线处说“做人是做到头了”,又说“你们在这里落地生根了”,请谈谈你的理解。
(4)文中频频出现“冬去春来”“龙卷风之后”“街上人家的门窗油漆一新以后”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鄙谚曰:“不习为吏,视已成事。”又曰:“前车覆,后车诫。”夫三代之所以长久者;然而不能从者,是不法圣智也。秦世之所以亟绝者其辙迹可见也然而不避是后车又将覆也。夫存亡之变、治乱之机,其要在是矣。天下之命,县于太子;太子之善,则化易成也;开于道术智谊之指,则左右而已。夫胡、粤之人,生而同声,及其长而成俗,累数译而不能相通,行者有虽死而不相为者,则教习然也。臣故曰选左右早谕教最急。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时务也。
(节选自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倡始也;末者,天地也;应和者,非天不生,非地不长,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庠序之礼,八佾之乐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则有逆气;地失其常;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秦世A之所以B亟绝者C其辙D迹可见也E然F而不避G是H后车又将覆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即关键,与《阿房宫赋》中“多于机上之工女”的“机”意思不同。
B.“而”是连词,与《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用法相同。
C.“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后成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
D.“患”意为灾祸,与俗语“防患于未然”中的“患”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人和粤人刚出生时声音、欲望和嗜好基本相同,长大后却形成了不同的风俗和语言,贾谊以此证明后天教育和习惯的重要性。
B.贾谊先引用俗语表明观点,接着将夏商周三代和秦王朝进行对比,得出国家存续、灭亡的变化规律
C.在诸葛亮看来,人君应当重视观测天文、祭祀祈福、礼乐教化之事,否则一旦天、地或人出现反常之态
D.诸葛亮认为,人君就像北辰星居于中心地位,臣僚官佐就像北辰星旁的台辅星,而百姓就像繁星。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教得而左右正,则太子正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
②《经》曰:“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此之谓也。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治国之策,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简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
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
潘阆
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作者选择了渭水边的高地进行赏秋,这个地点赋予了诗歌一种静谧而又高远的背景。
B.颔联描绘了残阳初落,雨水刚停时的画面,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秋天,增添了一份凄凉。
C.颈联中新月和水面上的帆船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一种清新欢快之感。
D.全诗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画出一幅清新幽美的图景。
(2)这首诗和李白的《行路难》都用到了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请分析其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个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非常推崇“仁以为己任”和“死而后已”,指出“士 , ”。
(2)面对“月”,诗人善于写景如画,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月“江天一色无纤尘, ”;也善于触月生情,如李白在《将进酒》中写到“人生得意须尽欢, ”。
(3)小龙在暑假期间参加了“壮阔的波澜”社会实践小组,面对祖国气势澎湃的江河湖海,感受到中华古典诗词中“ , ”的磅礴壮丽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个小题,7分)
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欧阳修的一生是与酒为伴的一生。纵观他对酒的态度的变化:从“无饮酒”到“颓然乎其间”,再到渴望“常置酒一壶”,得意于其间 ,可以说,他们既是儒家思想的传播者,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儒家激励人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要以天下为己任,(A)地承担社会使命。因此他们的人生之路,② 。于是,在青年时期欧阳修的身上,可以看到“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在闪耀。不饮酒(B)的体现。但现实是残酷的。多年的仕途闯荡,风波迭起,一方面尊奉儒学,对于政务勤勤恳恳,面对官场的黑暗丑恶现象,又无法做到(C),便是官场起伏中的欧阳修心灵纠结的外现。
(1)请在文中括号内A、B、C处填入恰切的成语。
(2)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表意完整且前后关联,逻辑严密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3个小题,13分)
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不可否认,短视频已成为当下人们交流沟通、内容消费、商业经营的重要平台。但与此同时,短视频发展的短板日益凸显,版权保护缺位,低俗内容和创意抄袭大行其道,下到小朋友”,成为“时间黑洞”的代名词,冲击公序良俗,影响社会稳定。这些消极负面影响最终要社会和受众埋单
②低快乐高伤害,短视频已成“杀时间”利器。①根据数据显示,②2023年我国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151分钟。③刷视频猛烈吞噬我们的时间,④会让人忽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容易让人陷入“信息茧房”,过度依赖虚拟世界,只看“偏好”内容,实则效果边际递减,无需费脑的快乐要靠不断加强刺激强度或延长时间来维持,会使个人的思维变得浅薄和僵化。
③假幸福真孤独,沉迷短视频损害心理健康。与其他上瘾现象类似,短视频成瘾者也表现出不使用时焦躁不安、与家人朋友疏离、人际关系冲突等种种病态现象。沉迷于短视频中的喜怒哀乐,指尖余温尚存,幸福却一触即散。短视频中普遍使用的美化和滤镜效果;长时间高频次的广告洗脑,削弱人们理性消费的定力,联手冲击着人们对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潜在危害尤其不容忽视。
④热经济冷思考,短视频不能只“叫座”不“叫好”。从记录生活、才艺展示,到经验分享、情绪表达,再到搞笑段子、花式科普,短视频生动呈现着世界的千姿百态,也折射出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这也导致各方资本加速投向短视频行业,各家平台上的爆火视频都如出一辙,并无太多创新。只要能获取流量,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的共享单车之战,资本一拥而上,浪费大量资源;资本一哄而散。
(1)文中第②段标序号的画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2)文中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叫座’不‘叫好’”,有人说用得巧妙,有人说使用不恰当。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3)文中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对仗工整,语言凝练。请以“人生”或“生命”为话题,语意完整,表达流畅。
四、写作(60分)
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4年12月2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备受追捧的“松弛感”入选。相较于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内卷和压力下干事创业的“紧张感”,善待自己、不慌张、不焦虑的处事风格。
对于这则材料所提及的“紧张感”和“松弛感”,你是怎样看待的?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1.答案:
(1)D
(2)A
(3)A
(4)①从论证方法上看,画线部分运用举例论证,有力论证了积极情绪有“不同的形态和滋味”这一观点。
②从论证语言上看,画线部分运用多个相同句式,深入细致地呈现人生愉悦状态。
(5)①这种倾向关注到了人类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②负面情绪的出现有其必要性,负面情绪对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出现负面情绪时没必要感到特别紧张。
③减少负面情绪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当积极率低于临界点或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过长,进行心理治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答案:
(1)D
(2)C
(3)①“做人是做到头了”是李美莲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对人情的感慨。大家愿意来帮忙,有一种“做到头”的满足感,她得到大家的真心接纳与热情帮助,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溪镇人民的感激之情。
②“你们在这里落地生根了”是顾益民对陈永良和林祥福的肯定和认可。他见陈永良和林祥福通过自己努力建了房舍安了家,由衷表示赞叹。
(4)①时间词语的使用,暗示行文的线索;
②通过季节的更换、时光的流转,也更为动人;
③通过“冬去春来”“街上人家的门窗油漆一新以后”等环境的变化,暗示着苦难终将过去,有利于表现作品的主题。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3.答案:
(1)CEG
(2)B
(3)C
(4)①(如果)教育得当而左右亲随品行端正,那么太子必定品行端正。
②《经》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礼法的衣服,不敢穿戴。
(5)①材料一侧重于强调治国要注意吸取历史教训,以尽早教育太子和替他选择左右之人为当务之急。
②材料二侧重于强调治国要致力于确立天、地、人的根本。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俗语说:“不熟悉做官的事。”又说:“前面的车翻了。”夏、商,看以往的事可以明白了,这是不效法圣人智慧,其车轮的痕迹(原因)也可以看得清楚了,这样后面的车(汉朝)又将面临覆灭的危险,治与乱的关键。天下的命运;要使太子成为好的继承人。在思想还没有放开时就先进行教育;领悟治国道理和知识道义的要旨。至于太子习惯的养成。北方的胡人和南方的粤人,欲望和嗜好也没有什么差异,(各自的语言)经过多次翻译却仍无法相互理解,这是教育和习惯所造成的、及早进行教育最为紧迫,那么太子必定品行端正。《书》说:“天子一人有庆幸的事。”教育太子是当务之急。
材料二:
治国。治家,根本立住了则末节自会端正,是事物的源头,是(对源头的)呼应附和,就是天地,就是万物,没有天就不会产生,没有人就不会成功,就像天空以北极星为中心,其他众多星宿就像主要官员的属吏。所以北极星的位置不能变动,其他众星宿的排列不能杂乱无章。因此建造高台来观测天象、避免不祥气象来配享神灵;耕田种地、在山林和川泽建立祠庙,这就是致力于地的根本,建立八佾乐舞,修造高墙宗庙。所以所谓本,规矩中最关键的,铅做的刀不能用来砍伐树木,不使用恰当的工具就不能成就精巧,就会产生违逆不顺之气,就会发生枯萎之事,就会出现祸害,不敢穿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分)
4.答案:
(1)B
(2)同:两首诗都运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表达对渴望重用的期盼之情。
异:潘诗:尾联用典和对比,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
李诗: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的乐观心胸。
译文:
秋天的美景布满秦川,来到渭水边观览风景。
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
遥远的水滨上悬挂着一轮明月,一叶小舟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间。
渔人都已经老了,还有谁能像太公一样贤明呢?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个小题,6分)
5.答案:
(1)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
(2)皎皎空中孤月轮 莫使金樽空对月(重点字:樽)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重点字: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个小题,7分)
6.答案:
(1)A.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无反顾)
B.恪尽职守(坚守正道/雄心壮志)
C.熟视无睹
(2)①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②必然以入世求仕为开端
(二)语言文字应用Ⅱ(本题共3个小题,13分)
7.答案:
(1)①删掉“根据”或者“显示”。
⑤“促使”改为“导致”。
(2)我认为“‘叫座’不‘叫好’”用得巧妙。
短视频在当下非常受欢迎,有大量的用户观看和参与。“叫好”表示获得赞誉,短视频虽然在人气上很高,难以获得真正的好评。表述生动形象。
我认为“‘叫座’不‘叫好’”使用不当。
“叫座”和“叫好”一般用于形容电影、戏剧。而短视频是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内容形式,在语境上不太契合。
(3)人生一路狂奔,错过诸多风景,徒留满心遗憾。
生命一朝沉迷,忽略人生美好,方知时光已逝。
四、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