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社戏 同步精炼(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社戏 同步精炼(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09: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社戏 同步精炼-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字词书写
1.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大抵:
(2)怠慢:
(3) :同“婉转”,抑扬动听。
(4) :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凫水(fú) 撺掇(duo) 蕴藻(yùn)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冗杂(rǒng) 戛然而止(gā)
C.羯鼓(jié) 铮铮(zhēn) 花坞(wù) 霍然(huò)
D.戏谑(xuè) 粗犷(kuàng) 作孽(niè) 屈从(qū)
3.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怠慢 踊跃 屹立 人情事故
B.好歹 皎洁 偏僻 世外桃园
C.朦胧 吩咐 船蓬 疏疏朗朗
D.豆荚 树梢 赤膊 叹为观止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C.悠扬 宛转 沉静 自失 消失
D.宛转 悠扬 愉快 自失 弥散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絮叨:来回地说。)
B.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大悟:彻底明白。)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依稀:稀疏。)
D.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好歹:好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 ① 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 ② 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 ③ 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7.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sàn jī B.sǎn jī C.sǎn jǐ D.sàn jǐ
8.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朦 ②涌 ③希 B.①朦 ②涌 ③稀 C.①朦 ②踊 ③稀 D.①朦 ②踊 ③希
四、语言表达
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以下句子。
(1)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五、现代文阅读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⑩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节选自鲁迅《社戏》)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⑨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⑩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节选自鲁迅《社戏》)
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六、综合性学习
12.《社戏》一文以“社戏”为线索,回忆了美好的童年往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说‘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发扬光大中国地方戏曲,让世界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让中国的戏曲文化走向世界。
(2)下列是某校初中生对戏剧了解情况的调查表,请简要概括其反映的现象。(至少答出2条)
(3)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请你提出两条可行性的建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1课 社戏 同步精炼-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6
答案 A D B C C
1. (1)大概,大都。 (2)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3)宛转 (4)自失
2.A
3.D
4.B
5.C
6.C
7.D 8.C
9.(1)动作描写,运用“点”“磕”“退”“上”“架”等一系列动词,充分描绘出小伙伴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们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
(2)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阿发淳朴、憨厚、无私的性格特点。
10.我们在看戏回来的过程中偷煮蚕豆吃,六一公公发现佯装责备,最后还是送豆并夸赞我。
11.双喜形象:聪明,能干,考虑问题比较周到。偷豆前跳到岸上问阿阿、阿发兄弟,偷多了担心阿发娘知道,以及对我的母亲说写包票等等。
12.(1)示例:弘扬戏曲文化,演绎经典传奇。
(2)示例:①初中生对传统戏曲剧种比较熟悉的是京剧;②将近一半的初中生对传统戏曲不了解。
(3)示例:①多渠道地学习传统的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②多参加地方戏曲方面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兴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