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炼(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炼(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10:0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炼-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jié( )难 yǔn( )石
yǎn( )射 huì( )星
二、选择题
2.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褶皱(zhě) 陨石 鸟臀 天衣无缝
B.骨骼(gé) 飘移 致密 南极洲
C.追溯(sù) 流逝 慧星 平流层
D.两栖(xī) 潮汐 劫难 碳原子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所有陆地    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2)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    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3)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    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
(4)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    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似乎 一直 仅 应该
C.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
B.为了杜绝溺水事故不再发生,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了多个休闲公园,成为市民娱乐的新去处。
D.中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5.下面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1亿年___,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①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 ②气候逐渐变冷
③ 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④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三、填空题
6.本文作者阿西莫夫, 国著名 ,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
A.美 B.魔幻现实主义作家 C.科幻作家 D.英
7.《恐龙无处不有》谈到了 ,它为 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 ”的反思,证明 。
8.《恐龙无处不有》在第1段提出逻辑基础,然后通过举例子说明 ,并提出问题: ?然后给出答案—— ,从而引出“ ”理论。接下来作者按照 顺序介绍了板块学说,说明了恐龙是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布到南极的,从而得出了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有力证据。
9.《被压扁的沙子》一文提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 ,而应该是 。根据一: 。根据二: 。
10.“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本句中“几乎”一词是“ ”的意思,能起到 作用。用于句中表示“板块构造”很快为 的地质界问题如火山、地震等提供了答案。体现文章 的特点了。
1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本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南极洲”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极异常 ,冰天雪地的特点。也补充说明了漂移到南极的恐龙等动植物走向灭亡的原因。当然如果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来说,这叫 。
四、基础知识综合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①pēn_______发,造成大火和潮②xī_______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pēn 发 ②潮xī
(2)给语段中加点字“薄”选择正确的读音。( )
A.bó B.báo
五、现代文阅读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恐龙无处不有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板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沟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⑥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⑦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⑧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⑨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⑩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说说本文题目有何作用?
(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泛大陆是由一个板块构成的。
B.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C.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3)下面语段是从原文中摘抄出来的,请将其放回最合适的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4)本文和《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了“恐龙”,一篇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另一篇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中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
唐 淼
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
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1月平均气温为﹣9.3℃,而我国沈阳位于北纬41度48分,纬度比莫斯科低得多,1月平均气温却是﹣11.5℃。
④北方地区是如此,那么南方地区呢?古巴首都哈瓦那与我国广州市的纬度相似,而且两地都是冬季不下雪、四季常开花。但哈瓦那基本全年都是夏天,最强寒潮来临时也都还有9℃。而广州1月平均气温比哈瓦那低了8℃左右,且还有2.8天的有霜期,最低气温可以下降到0℃。
⑤以此看来,我国冬季确实比世界同纬度上其他国家要寒冷。
⑥事实上,在同样的纬度上,世界各地的温度往往不尽相同。把全球纬圈上各点的温度加以平均,叫作纬圈平均温度。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黄河中下游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就连华南沿海地区也偏低5℃左右。
⑦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呢?
⑧这一“祸首”就是频频南下的寒潮。冷空气最早大都来自北冰洋,然后经过西伯利亚得到加强。西伯利亚高原不但纬度高,而且海拔高,地处大陆内部,获得热量少,散热快,成为北半球寒冷中心。这里的盆地地形使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冬季,地面散热快,又处于周围山坡的环绕之中,冷气流沿着山坡下沉至盆地底部,使盆地底部更加寒冷。在高空西北气流的引导下,寒潮就会大爆发,并不断积累入侵我国。
⑨寒潮来临时究竟有多强,对我国影响有多大呢?以上海为例,百年来曾经有两次大的寒潮来袭。第一次是1908年的4月,24日气温还高达31.6℃,人们纷纷身着短袖出行,第二天,经过冷空气的“洗礼”,气温居然下降到7.7℃。后来,温度降至6℃,在短短的两天中,人们经历了从夏季到冬季的转换。
⑩第二次是1961年1月,21日气温为19.9℃,傍晚冷空气来袭,第二天气温降到10.1℃,第三天寒潮势头强劲,最低温降至﹣2.1℃,24日早晨,气温再创新低,达到﹣10.6℃。
寒潮来临往往引发多种严重的气象灾害。可以说它对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很大,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甚至人们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14.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15.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比纬圈平均温度大约要低14℃~18℃。
17.选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六、综合性学习
18.班级要召开一次题为“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班主任想让你当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这次活动的主要环节。
(2)活动中展示了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海洋的图片和资料,请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写一段话引导大家对这件事提出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第6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同步精炼-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5
答案 A B D D
1. 劫 陨 衍 彗
2.A
3.B
4.D
5.D
6. A C
7. 恐龙的灭绝 大陆漂移假说 被压扁的沙子 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8.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是如何迁移的 大陆漂移 板块构造 时间
9. 火山活动 撞击 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压扁的沙子 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任何由火山从地壳深处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会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岩层中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10. 差不多 限制 大部分 语言准确严密
11. 比喻 全球的大冰箱 寒冷 打比方
12.(1) 喷 汐
(2)B
13.(1)“恐龙无处不有”这个题目用双重否定的形式,强调了恐龙哪里都有的事实,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A
(3)放在第④段后(或第⑤段前);理由:因为所选文字起着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前一部分承接前文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事实,后一部分用设间引出后文大陆漂移假说。
(4)示例: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推测、研究、论证后又有新发现,用科学发现来进行科学研究。我们也从中受到启发,要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4.同样纬度,我国更冷的具体情况与原因。 15.列数字、作比较。列出具体的气温度数,把我国冬季漠河的温度与英国冬季利物浦的温度进行比较,说明虽然纬度基本相同,但两地气温相差巨大,表明我国更冷,也为了引出下文“处在同样的纬度范围内,为何我国的冬季温度比较低”这一问题。 16.不能删去,“大约”表明是大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删掉,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的温度一定比纬圈平均温度低14℃~18℃,过于绝对,不符合实际,“大约”一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7.主要运用了由现象到本质、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作者先列举我国无论北方还是南方,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都更冷,然后说明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运用这样的顺序进行说理,符合大众的逻辑,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18.(1)第一项:开场白,说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主要环节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第二项:具体活动内容,展示图片,请大家评论图片中人的行为。第三项:请同学朗诵描写自然的诗歌。第四项:发出活动倡议。第五项:全班合唱热爱自然的歌曲结束活动。
(2)保护环境,热爱海洋早已是人们的共识,日本福岛核泄漏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极大地破坏了环境,这将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你了解的情况对这一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