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有趣的食物链 课件(共14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有趣的食物链 课件(共14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25 22:02:00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脑筋急转弯
草地上来了一群羊;
(打一水果名称)
然后又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转弯
脑筋急转弯

螳螂
黄雀
树汁




小学科学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生物和栖息地




小学科学苏教版
活动一:小组大比拼
在自然界中,你还知道哪些生物之间也存在“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呢?小组讨论,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写在我们的报到单上。
小学科学苏教版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鲨鱼
蛤蜊
鳕鱼
硅藻
活动二:猜猜他是谁
硅藻
鲨鱼
鳕鱼
蛤蜊
活动二:猜猜他是谁
活动二:头脑大风暴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我们的这几组
食物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我们发现:
每条食物链的源头都是植物,终点都是凶猛的动物。
大多数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小学科学苏教版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
(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霉菌
甲虫
蚯蚓
蘑菇
分解者
小学科学苏教版
活动二:猜猜我是谁
农民活动四
你知道吗?
一条蛇一年能吃40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粮食,据统计我们人类要非科学用途屠杀掉200万条蛇,那么一年下来,等于放 过多少只老鼠?损失多少粮食?
老鼠:2000000×400=800000000(只)
粮食:800000000×5=4000000000(千克)
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松毛虫专吃松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整棵树的树叶吃光,使松树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
松毛虫一年中能生四代,危害松树的主要是幼虫,一年中数九月份危害最大。大量的松毛虫甚至会给松树带来灭顶之灾。请你们想想办法救救松树吧!
谢谢观看《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赖的条件。进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意识,初步体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本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谁吃谁。教材首先提出“图中的这些生物分别吃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然后通过展示脑筋急转弯,引导学生理清动植物间谁被谁吃的关系,知道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第二部分:利用所总结的规律进行实际训练,通过游戏画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再出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定义,思考三者的作用,并提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食物网。教材通过展示稻田里的生物,让学生找出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再用毛线模拟这些交接在一起的食物链,使学生形象的认识食物网,通过对食物网的分析与理解。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知道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含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研究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脑筋急转弯的图片,海洋生物图片,稻田里的生物名签、几十根毛线。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谁被谁吃
1.出示脑筋急转弯的图片,交流这里有哪些生物。
提问:它们分别吃什么?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如果将食物关系按“谁被谁吃”的顺序把它们连接起来,你打算用什么符号?在这里箭头表示什么意思呢?箭头朝向谁?
2.揭示概念:
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意图解析:因为草,羊,狼是草原常见的生物同时也是学生熟悉的生物,它们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敌对的“竞争者”通过讨论“这些生物在一起又会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激起学生对食物关系的探究,由此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并揭示食物链的概念。]
(二)画出食物链
教师出示海洋生物图片,你能画出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吗?
提问:食物链一般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呢?
[意图解析:学生利用所总结的规律画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海洋生物的食物链。成就感满满的同时继续分析食物链的起始与结束时的原则(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并注意箭头方向向着强者的那一方。]
(三)稻田里的食物网
1.出示稻田的图片,你能利用食物链的知识找出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吗?
[意图解析:通过寻找更多食物链的方式,让学生感知食物链的纵横交织,从而对食物网有更具体、直观的认识。]
2.游戏模拟食物网的变化。
(1)选取上图中的一种生物制作名签,每个同学抽取一张并代表该生物。
(2)握住几根毛线的一头,另一头递给与你代表的生物存在食物关系的其他“生物”。以此类推,尝试使每个同学都有毛线与其他同学相连。
(3)当去除“食物网”中的一种“生物”后,代表该生物的同学把毛线放下。
提问:
①连接起来的毛线像什么?
②去除一种生物后有多少种生物受到影响?
③这个活动说明食物网中的生物各起什么作用?
3.老师提供生物名签和毛线。
①发放生物名签和毛线,学生动手寻找自己的食物链;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食物链,特别指出从什么生物开始,再到什么生物结束,自己模拟的生物在网状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意图解析: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当前对食物链、食物网的的认识进行合理的推理,从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能力。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后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在食物网内一种生物的生存状况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终影响整个食物网的确定性。
(四)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揭示概念:
(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产者;
(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消费者;
(3)在自然界中,有一类生物专门以动植物残骸、垃圾甚至粪便为食,它们代谢的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为植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这类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提问:如果没有分解者,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4)大多数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糖类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意图解析:通过出示光合作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周围的生物环境,为下一节课《做个生态瓶》做知识储备。通过揭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概念,帮助学生既巩固知识,又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生物生存的条件进行思考的能力。]
【板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课题)
食物链
生产者
食物网 消费者
分解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