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冰 心忆读书书是生活的大学;
书是知识的宝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代表作品有诗集《繁星》和《春水》,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等。 作者简介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的花》课外阅读留学美国冰心和丈夫吴文藻教授冰心全家合影冰心和巴金冰心雕像悬念 笸箩 酷爱
消遣 刊物 厌烦
凄惨 寻觅 无聊
聊斋 欣赏 催促 天罡 地煞 堆砌
烦琐 岳武穆
津津有味 若有所失 自作多情
人情世故 索然无味 心动神移
风花雪月 气愤填胸 兴亡盛衰
无病而呻 不能自已 栩栩如生
怒发冲冠 一知半解 悬念重点词语xuán niàn pǒ luo kù ài xiāo qiǎn kān wù yàn fán qī cǎn xún mì wú liáo liáo zhāi xīn shǎng cuī cù
tiān gāng dì shà duī qì fán suǒ yuè wǔ mù 林纾shū1、津津有味:特别有滋味,趣味。
2、气愤填胸:愤恨的情绪填满了胸膛,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3、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4、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的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5、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作品特别能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震动。
6、兴旺盛衰:兴盛和衰亡,多指国家。
7、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8、悬念:惦记,挂念。
背景资料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
写于1989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
当时,作者已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 历,并向青少年朋友们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的读书经验。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重点感悟
整体回顾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中心句: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冰心介绍自己读了那些书?觉得怎么样?写了那些具体的事情?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3《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2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4 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5《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6《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2、读书有什么好处呢?读书好能激发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扩大知识面。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年时读书经历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幼时) 、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冰心七岁时读的书:1、《三国演义》2、《聊斋志异》3、《水浒传》4、《荡寇志》5、《精忠说岳》6、《满江红》7、《声声慢》《茶花女遗事》冰心十二三岁时读的书:《红楼梦》冰心十一岁时读的书:读好书 古代小说则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则不是“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而是“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明确: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5.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忆读书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总说)第三部分—读好书第四部分—概括全文理清结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总分总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史美尔斯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考门斯基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读书体会。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的花》课外阅读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嫩绿的芽儿》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春水》第33首课件22张PPT。 冰 心
第 二 课 时忆读书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1、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中心句: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什么好处呢?读书好能激发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扩大知识面。 3、冰心介绍自己读了那些书?觉得怎么样?写了那些具体的事情?1《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3《水浒传》让作者“ 大加欣赏”,“气愤填胸”。2 读《聊斋志异》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4 回忆读《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的往事。5《茶花女遗事》让作者对林译外国小说产生了广泛的兴趣。6《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3.文学常识4、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年时读书经历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明确:作者是按时间顺序来忆读书的;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 (幼时) 、 “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少年时)。冰心七岁时读的书:1、《三国演义》2、《聊斋志异》3、《水浒传》4、《荡寇志》5、《精忠说岳》6、《满江红》7、《声声慢》《茶花女遗事》冰心十二三岁时读的书:《红楼梦》冰心十一岁时读的书:读好书 古代小说则要精彩而不烦琐,引人入胜而非索然无味;现代文艺作品则不是“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而是“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明确: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5.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忆读书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以时间为序)第一部分(总说)第三部分—读好书第四部分—概括全文理清结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总分总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
3、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神通。
—(宋)苏轼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 ——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好书是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史美尔斯 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 ——考门斯基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严文井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成功的花》课外阅读嫩绿的芽儿
和青年说:
发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儿
和青年说:
贡献你自己!
深红的果儿
和青年说:
牺牲你自己!《嫩绿的芽儿》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春水》第33首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读书体会。课件25张PPT。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目标理清本文记叙的事情,了解本文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品味文中的真实感情,从而领悟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死是千真万确的》 某一个“愚人节”,有人为了戏弄马克·吐温,在纽约的一家报纸上报道说他死了。结果,马克·吐温的亲戚朋友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吊丧。当他们来到马克·吐温家的时候,只见马克·吐温正在写作。亲戚朋友们先是一惊,接着都齐声谴责那家造谣的报纸。马克·吐温豪无怒色,幽默地说:“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小幽默猜一猜?马克吐温对一女人说:你真漂亮。女的说可惜我无法同样赞赏你,马克吐温说什么?
马克吐温说:没关系的,你可以与我一样说谎话。
(言外之意就是:你也没多好看!) 以上两则中的主人公马克·吐温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的作者,他的幽默诙谐在“笑话”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们通过文章来进一步感受他的幽默风格。
导入新课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塞缪尔·朗赫恩·克莱门斯的笔名。
马克·吐温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外出谋生。先是在一家报社的印刷所当学徒,后来,又当过排字工人、银矿工人、领航员和新闻记者,因此他并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
“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丰富的社会经历和生活经验也使他积累了众多的文学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865年因幽默故事《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成为闻名全国的幽默大师。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其写作风格: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既富于独特的个人机智与妙语,又不乏深刻的社会洞察与剖析,既是幽默辛辣的杰作,又是悲天悯人的严肃!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 、“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主要作品如《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傻瓜威尔逊》、《竞选州长》、《百万英镑》、《赤道环球游记》等。 听朗读1、听读音,在文中勾画应积累
疑难的生字新词。
2、注意节奏和停顿,圈点自己喜欢的好句及精彩片断,可适当做批注
3、理解文意,听出情感,能弄清文章的大意或主旨、中心,或者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本文写马克吐温尝试了什么?
伶( )俐( )差( )事煞( )费苦心滑稽( )撰( )文愧( )疚( )着迷( )戏谑( )乳臭( )未干诽( )谤( )línglìchāishàjīzhāoxuèxiùfěibàngzhuànkuìjìu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积累下列词语。
[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戏谑] 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分寸] 说话或做事的适当限度。
[出奇制胜] 出奇的取胜,战胜
[六神无主] 形容十分慌张或着急,没有注意力。
[煞费苦心]费尽心机
1.本文写马克·吐温尝试了什么?
①编报纸 ②发表习作
2.具体做了哪几件事?分别在哪几段?
1、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2-3)段
2、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4)段
3、给外乡人的书增写挖苦他的脚注。 (5)段
3.产生了哪些反响?
①展示了文学才华,让人们刮目相看—6段
②报纸畅销,轰动一时-7段
③让希金斯离开小镇;让裁缝动身到南方;让当地报纸编辑妥协求饶。—7段
探究课文内容4、叙写这些事时,作者是怎么安排其详略的?对于详写的事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详写的?
详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挖苦新来的外乡人
略写: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详写部分从写作想法、写作过程、写作内容三方面写
5、为什么三件事要这样安排详略?
因为详写的事反响很大,略写的事反响较小;详写的事足以展现马克吐温的文学才华;同时略写的事件是对详写事件的有力补充,是对文章主题的深化;这样安排使得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1.讽刺希金斯投河自杀(详)
2.嘲笑两个知名人士
(略)
3.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详)事 件详略得当板书根据提示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一、( )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内容。
1、( )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
2、( )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
3、( )给一个新来外乡人的诗增写
挖苦他的脚注。
二、( )写作者第一次文学尝试的巨大
反响。1——52——346——751、本课生字带拼音每个抄写五遍,成语带释义每个抄写两遍。
2、完成《学练优》中的第4页。
3、完成文学常识表格。
本 课 作 业第二课时赏 析 人 物,品 味语 言时间:夏天的一个吉日.
地点:<<汉尼巴尔周报>>报社.
人物:“我”,叔父,希金斯,两位知名人士,新来的外乡人.
事件的起因:叔父外出一周,临行前交代“我”编一期周报.
经过:“我”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嘲笑两个知名人士,挖苦一个新来的外乡人.将其发表在<<汉尼巴尔周报>>的同一期上.
结果:这一期报纸的销量大增,周围的人对“我”刮目相看.记叙六要素1、作者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在哪儿得到了体现?明确:“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
(听到希金斯事件,就想到“这可是一个好机会”;外乡人的诗发表时,“心血来潮”,登入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等。)“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
(很认真的去办那一期报纸,“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等。)参考:1、正直,有正义感——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嘲笑的都是些“我”认为应该受到嘲笑的人。 2、你认为,除了这些之外,作者还有哪些品质?4、有文学天赋——第一次文学尝试就编出了那样的报纸,而且语言“言简意赅,措辞辛辣”,能极富灵感地用漫画来讽刺嘲笑希金斯。3、胆大——年少却敢于嘲笑对立报纸的编辑,敢于嘲笑那些知名人士,敢于挖苦那个外乡人;敢于面对那些被激怒的人。2、能干——“这一期的报纸大大畅销”,“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及卖不出去的萝卜……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赏析人物
本文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诙谐讽刺,笔调轻松幽默,简洁明快。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着独特的 语言风格,你认为本文在语言风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你能举一两个例说明吗?品 味 语 言 作者在详写了希金斯投河未成半途而废这一富有闹剧色彩的报道后,为之配上一组讽刺性极强的插图,作者用简洁明快的漫画笔法对其讽刺对象的神态、肖像勾勒,仅寥寥数笔,但入木三分,十分传神:“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例句 “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鹅”在英语中读“goose”,这个词还有“笨蛋、傻瓜”的意思,作者这样写,暗含讽刺意味。
“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 ,高声喊叫,趾 高气扬 ,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一段体现了典型的美国式幽默。例句小结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很惊讶作者的文学尝试是在这么小的年纪开始的,还取得成功。我想只要大家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勇于尝试,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课件30张PPT。课前小热身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 鲁 迅了 解 作 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接着,又发表了一篇中篇小说《阿Q正传》,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chà líng dīng xián wù bǐ 丫杈 伶仃 嫌 恶 可鄙shí huáng sè shù什物 惊惶 瑟缩 宽恕zhì lěi nüè duò mú 掷 蕾 虐杀 堕 模样 qiáo cuì chéng yì憔悴 惩罚 苦心孤诣生字及词语积累xián 嫌恶 zhuàn 赚钱jué 诀别jué 决定jué 抉择duò 堕落zhuì 下坠shù 宽恕nù 愤怒形近字:shí什物什么shénè凶恶ě恶心wù嫌恶mó劳模mú模样多音字:根据意思写出正确的词语。1.孤独,没有依靠。 ( ) 2.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 3.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 ) 4.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 ) 5.形容忽然醒悟。 ( ) 6.身体心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 ) 7.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 ) 8.坚强不屈的样子。 ( ) 9.虐待人而致死。 ( ) 伶仃憔悴肃杀诀别恍然大悟瑟缩苦心孤诣傲然虐杀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吗? 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课文,按顺序每人读3段,其他同学带着下列问题认真听。2,“风筝”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请同学们复述出来。课文记叙了“我”( )弟弟的( ),后来我知道自己( ),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 ),我的心只得( )。 “我”曾经不许小兄弟防风筝,一次竟然毁坏了小兄弟亲手做的风筝。二十年后,终于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醒悟过来,回想自己当年的行径,简直是“精神的虐杀”。于是”我”总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觉悟了以”我”永远无法补过,心情依然沉重, 悲哀之至。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中一个词概括。2,你能给课文划分层次吗?每一部分又在给我们讲什么?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来。本文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你分出来了吗?第一部分、(1~2)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第二部分、(3~10)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1、(3~4):写“我”扼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2、(5~6):写“我”中年时读到“外国的讲
论儿童的书”,感到了无限的悔恨。
3、(7~10):写“我”想补过自己当年的过
失,却又未能如愿的经过。第三部分、(11~12)照应开头,由对往事的
回忆回到北京的现实的冬天。阅读课文1、2段,回答下列问题。3、见到风筝,应是愉快的,“我”却产生
了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这是为什么?惊异:北京冬天放风筝。悲哀:想起了小时侯对弟弟
的“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 ,从结构上说是为了
引起下文。阅读3-10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是如何描写小兄弟喜欢风筝的?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孩子?神态描写:张着小嘴,呆看空中出神。动作描写:惊呼、跳跃、苦心孤诣的地偷做风筝。从中可以看出小兄弟是一个天真活泼、
心灵手巧、善于创新的孩子。2、“我”对小兄弟放风筝持什么态度?找出原文中的
描述。这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认为是没出息的孩子玩的玩意、嫌恶。
愤怒地折断了他的风筝。表现了“我”粗暴、专横、自私冷酷的性格。3、“我”毁坏了小兄弟的风筝后,为什么他只是“绝望”,而没有反抗?小兄弟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其压迫下,他的精神早已被虐杀而全然不知,早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只会一味顺从,哥哥的管教在他看来,都是对的,他只会遵从,根本没有意识到精神正在被虐杀,更别说反抗了。这也体现了弟弟性格懦弱的一面。4、多年后,“我”意识到当年的行为是一种精神的虐杀,一心想要补过,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这又说明了什么?说明我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而小兄弟作为受虐者却浑然不知,可见内心之麻木。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我”对弟弟的“精神虐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二十年后,“我”对精神的虐杀有了新的认识,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为什么“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更加沉重呢?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愤怒地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折断踏扁了。 作者为人严肃认真,富有自省精神,为得到宽恕,各种补过的方法都用尽了,因“全然忘却”而始终得不到宽恕,所以感到很沉重;更因为小兄弟的毫无抗争,逆来顺受,对于“我”的这种“精神虐杀”式的管束,只知全盘接受,时过境迁,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麻木、懦弱的性格让“我”感到沉重。作者感到正是由于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才使得其能够被肆意虐杀,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所以,他的心,只得沉重着。品味语言文中“我不幸偶而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一句,为什么说是“不幸”?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是对的,而当看到书上所讲,知道了自己的管束其实是一种“精神虐杀”,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良心遭受了谴责,所以,是不幸的。“而我的心仿佛也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反复。作者把“心”比喻铅块,两个“很重”反复出现,突出强调了“我”知道自己犯错后心情的沉重。对比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说说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1、环境对比
2、人物对比
3、时间对比学完整篇文章,你有哪些感受?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1、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是要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2、从作者的自省精神看,作者是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的人,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就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3、从小兄弟深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作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的落脚点就在这一点上,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悲哀和沉重的思考。嫌恶风筝爱弟弟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
而不知,全然忘却。麻木,不觉醒。
(社会谴责)甘受辱,受辱不知精神虐杀忏悔: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
勇于承担责任(自我谴责)我悲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情绪: 朗读时,语调应是—— 忏 悔 ——沉重的包含强烈着自我谴责意味。朗读4—6段小结二: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绪:—— 悲 哀 ——朗读时,语调是沉重的,包含着强烈的社会谴责意味。朗读9—12段总结练习2.文章结尾与开头有一种 关系。
两段都突出作者 的心情。 照应悲哀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起 作用,
其中关键的词语是惊异和悲哀。总领课 堂 总 结本文意蕴:
1、手足情
2、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
3、“我”的自醒精神
4、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