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 课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 课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6 15:29:2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江上渔者
古诗词诵读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技法品读,对比悟情
三重身份,知人论诗
读出音韵,理解大意
任务一
读出音韵
理解大意
江上渔者
范仲淹 (宋)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渔者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学弈》
大意: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动词:捕鱼
“……的人”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单单,只是
喜欢
味道鲜美
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白居易
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
——元稹
大意:江岸边行人来来往往,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大意:你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波浪
任务二
技法品读
对比悟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动态场景对比
江边岸上的人群往来图
江水风浪中的渔人捕鱼图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动态场景对比
热闹非凡,许多人会为美食而聚集于此,让读者不禁感到岁月安好, 甚至可以想象画面上的嬉笑喧嚷,不绝于耳。
“风波”一词,让读者转而关注“江上渔者”冒着生命危险捕鱼的悲苦命运。“风波”也可以比喻为变动的形势、动荡的艰辛、混乱的纠纷。
2.人物处境对比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食鱼之人
捕鱼之人
岸上人流不断,纷至沓来,热闹非凡。
远处江中,天水之间的小 舟都以“一叶”来形容,舟上渔人又是多么渺小、孤 寂、无力、无声!
2.人物处境对比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食鱼之人
捕鱼之人
人潮如织,往来不绝,意味着岸上的社会环境是安然无碍的,食客们享受着出行的便利、烹饪的美味和聚会的愉悦。
一叶小舟在江水中时而显现、时而隐没,江岸上人们对鲈鱼的期待有多高,潜藏在风浪里的艰辛、风险和不安就有多深。
3.情感态度对比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食鱼之人“爱且只爱”鲈鱼的美味,他们对美食的热情高涨,胜过对其他生命的关怀 挂念,冷漠无情,颇有讽刺意味。
舟似一叶,命如草芥。捕鱼之人不得已又无休止的劳作,恰是对一个时代民生疾苦的有力呈现。
任务三
三重身份
知人论诗
范仲淹(989—1052)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少孤家贫, 随母改嫁
作为“寒儒”历经苦读及第
在朝堂上为民请命,
在地方体恤民情,
在西北戍守时爱护百姓。
因秉公直言、慷慨劝谏而屡遭贬斥
别人眼中只有“鲈鱼美”时,他满心关怀“一叶舟”。他理解生活的艰难困窘,对底层百姓的苦难有更深切的同情。
45岁的范仲淹来到苏州,走在往来的人群中,坐 在江边的酒楼上,像任何一位来 此品尝鲈鱼的普通食客。
普通食客
作为苏州知州,他视察吴淞江,积极疏通河渠,治理水患。
苏州知州
文学家
他的诗歌韵脚落在飘摇起落的渔船和悲苦劳作的渔人身上,落在对可怜之人的共情和对无情之人的规劝上。
他眼中有“鱼”
他眼中有“水”
他眼中有“人”
心中有“人”
笔下有“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江上捕鱼时的视频或图片。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感受较深,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仁人志士的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岳阳楼记》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二、熟读古诗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
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4.学生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5.引导学生了解诗句大意,知道打鱼人和吃鱼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1)学习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你们看,每天江上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指导理解“但”,在这里的意思是“单单,只是”)
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片)教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想象:这只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一片漂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6.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明确: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江中那可怜的打鱼人吧,他们驾着小船在风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四、读诗悟情
初读《江上渔者》,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对打鱼人的深切同情。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由此创作出这首诗。
1.当我们读着这首诗时,能否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形?“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客人很多,来来往往,鲈鱼味道鲜美)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2.如果你是酒楼的客人,吃着美味的鲈鱼,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打鱼人乘着的小船像一片树叶一样在风浪里漂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捕鱼人随时都有可能丢掉自己的性命)
请同学们朗读第三、四句,读出自己的感情。
3.播放相关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相关联想,体会劳动者的艰辛。
看着这画面,看着这滚滚波涛,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点拨:看着这滚滚波涛,想到打鱼人吃、住的艰难;想到渔民可能随时会遭受强风雷暴的袭击;想到一叶小舟行驶的危险,随时可能翻船……
小结:李绅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实“江上渔者”也很辛苦,每一条鱼得来也不易呀。
五、总结梳理,朗读全诗
1.教师小结:面对这汹涌的波涛,面对着在波涛中捕鱼的人,大家无比感慨。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于作者巧妙的构思,作者将“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进行对比,描绘出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而又意境深远。
2.请学生饱含深情地朗读全诗,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5江上渔者
江上对风波
往来比出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