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之 美》课 件 内 容 设 计
江西省兴国一中 李 琼
一.导语设计
在有月或无月的夜晚,吟一段美文,细细品味,就像品一杯香茗,呷茶入口,茶香在口中回旋,香气四溢,回味悠长……一片茶叶、一篇美文,总是让人品出许多人生的韵味。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画家吴冠中一起去品一杯好“茶”——《桥之美》。
伴随背景音乐、流动画面、出示课题:桥之美 吴冠中
二.走近作者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等,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和谐、清新的景色,宁静、淡美的意境,使画面有一种抒情诗般的感染力。(添加作者照片,展示代表作品)
朗读与感知——泡“茶”
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用舒缓、深情的语调自由朗读课文,用心感受画家笔下的“桥之美”!
(课文是茶,你饱满的情感就是那壶清泉。请用心“泡一泡”,“茶”香一定会扑鼻而来……)
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桥?边读边在原文中划出。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展示图片:江南石桥、石拱桥、长桥、乡间小桥、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等
赏读课文——赏“茶”
走进吴冠中的〈〈桥之美〉〉,一幅幅美丽的桥之风景如姿态万千的“杯中茶叶”呈现在面前,我们的心灵为之震动。“桥”美在何处?你一定感受颇多吧?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种桥呢?请以“我喜欢 桥,因为 ”的句式,把你体会的“桥之美”表述出来,与大家交流。
交流后小结:桥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不同的美学效果。
五.品味桥之美——品“茶”
桥与环境相互辉映,自然而和谐。请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最美的例子,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反复地朗读,细细地品味,并用铅笔在文章的空白处作点批注,你一定能体会到“香绕齿间”的美妙。
点击后出现下面五幅画面的内容,体现桥与环境的关系。点击任一画面后,画面放大,并随之出现相关文字和朗读。
桥←--(美)--→环境
1.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2.江南石桥←→细柳拂丝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
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3.长桥卧虹←→湖水苍茫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4.风雨桥←→飞瀑流泉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5.乡间小桥←→浮萍倒影
(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桥之美小结
对 映 变 和
比 衬 化 谐
桥―――――――→美
六.比较与讨论——说“茶”
同样是写桥,与〈〈中国石拱桥〉〉相比,〈〈桥之美〉〉有什么独特之处?思考后与小组的同学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讨论后,开展小组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最后小结:
《桥之美》作为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典范的说明文相比,有其独特之处:
视角――审美角度:着眼于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
写法――写景抒情: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桥之风景,欣赏与赞叹溢于言表。
语言――生动优美:或描写,或抒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七.写作与交流——以“茶”会友
你一定也喜欢桥吧?你记忆中最美的桥是怎样的?仿照课文第4、5段的例子,用优美的文字把它描绘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吧!
八.延伸与积累——回味
课外积累与活动:
1.课外搜集绘画、雕刻、摄影及影视作品中的桥。
2.摘抄有关桥的成语、诗歌、散文,进一步品读桥的审美韵味。
3利用休息日,进行一次摄影采风,拍摄一些桥的照片收在影集里,然后就这次采风写一篇随笔。
《桥之美》课件说明
江西省兴国一中 李 琼
【教材分析】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的小品文。课文以画家独特的眼光发掘桥之美,即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文章运用大量的描写与抒情,列举了江南石桥、长桥、风雨桥、乡间小桥等不同形式的桥,体现桥与周围景物之间的对比、变化、和谐之美。作者笔下的桥如诗如画,包含了丰富的意韵,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
本课件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了情境导入、整体感知、深入品读、写作练笔、课外延伸等几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读而写、由课内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综合学习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文。教学设计不但注重了文本的学习,还注意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象与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引领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领会桥之审美韵味,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课件主要制作技术】用Flash制作课件,Photoshop处理图像,Goldwave处理声音
【课件价值说明】
利用配乐动画,情境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通过画家作品展示,让学生大略了解吴冠中作品的风格。
展示桥的图片,使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知和了解。
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语段,分别制成几个独立的动画,再配上文字和朗读。通过观看动画、听朗读、读文段、品文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领学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进一步体会桥的审美韵味。
课件制作注重了构思的创新,将课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形象地比喻为喝茶,把教学的几个环节分别喻为:泡茶、赏茶、品茶、说茶、以茶会友、等,新颖形象,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