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1张PPT。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认识【江南村落】聚落的认识【中小城市---凤凰古城】聚落的认识【特大城市---长沙】聚落的认识【超级大城市---上海】读课本P88,思考: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分为哪两大类?
3.乡村与城市的差别?(2)分类: 按照性质和规模可分为:乡村和城市。(1)概念:
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还包括 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如道路、广场、公园、运动场等。)1、聚落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长沙江南村落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乡村——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为主的
聚落,规模较小,形成较早 。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
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乡 村城 市人口构成规 模联 系生产方式表填乡 村城 市人口构成规 模联 系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生产方式表填乡 村城 市人口构成规 模联 系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生产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表填乡 村城 市人口构成规 模联 系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较小较大生产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表填乡 村城 市人口构成规 模联 系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较小较大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的生产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三产业表填划分城市的标准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为2万人。我国规定:5千~2万:一般城镇20万以下:小城市20万~50万:中等城市50万~100万:大城市100万以上:特大城市 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城、北京、上海等。划分城市的标准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给先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半坡村落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给先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半坡村落河谷阶地上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给先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阅读:半坡村落河谷阶地上既接近水源,土壤肥沃,便于灌溉,利于农耕和渔猎,又不会被洪水淹没,同时河流有防御作用。活动1. 简要说明山区聚落和平原聚落的主要差异。
(从聚落规模、空间分布、人口等方面分析)
2. 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活动1. 简要说明山区聚落和平原聚落的主要差异。
(从聚落规模、空间分布、人口等方面分析)
2. 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山区平原活动1. 简要说明山区聚落和平原聚落的主要差异。
(从聚落规模、空间分布、人口等方面分析)
2. 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活动平坦开阔地形复杂
起伏大较大较小集中分散较多较少点状
带状团聚式
棋盘式
条带式1. 简要说明山区聚落和平原聚落的主要差异。
(从聚落规模、空间分布、人口等方面分析)
2. 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呈点状呈带状山区聚落团聚式棋盘格式平原聚落丽江古城纳西族家家门前绕水流,户户屋后垂杨柳 读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想一想: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活动 读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想一想: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活动 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丽江坝子上,海拔较高,因此夏无酷暑;古城纬度较低,北面、西面高山阻挡冬季风入侵,所以冬无严寒。 读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想一想: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活动 读图4-5及“丽江古城”材料,想一想: (1) 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 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 活动 古城北部、西部因高山地形,导致城区向东部和南部比较平坦开阔的地带伸展。活动 读图4—7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材料,回答问题: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有什么关系? 活动 读图4—7及“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材料,回答问题: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有什么关系? 城镇呈串珠状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 (这些地方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较为肥沃,水源条件相对较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大庆思考: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株洲华盛顿旅顺军港耶路撒冷拉萨甘肃酒泉张家界深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政治、军事、 宗教、科技、旅游、政策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山区公路 读图4-1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布局的影响。活动 读图4-10,简要说明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活动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山区——限制较大,“之”字形或线状分布
平原——限制较少,呈网状分布P93/ 2. 在图4-14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_____方案,为什么?活动P93/ 2. 在图4-14中,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是_____方案,为什么?活动C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问题 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 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2.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 山区——限制较大,“之”字形或线状分布
平原——限制较少,呈网状分布3.科技进步使地形的影响不断降低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瑞士和意大利之间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铁路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海底隧道 现在,交通线路的分布取决于资源开发的需要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小。总结: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2015·九江模拟)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
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
C.河谷阶地 D.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聚落布局充分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生物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
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 D.棋盘状
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宽阔的平原地区 B.深切的河谷地带
C.平坦的高原面 D.凉爽的高山地区
5.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与水源 B.植被与土壤
C.土壤与降水 D.日照与海拔
(2014·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7.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某岛屿图,回答8~9题。
8.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9.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
10.(2015·昆明一模)展线是铁路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的一种修筑形式,通常以延长、伸展的铺设方法来避开地形的不利影响。下图为某地铁路的展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处铁路路面平均海拔由高到低排序最可能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12.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二、综合题(共52分)
13.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判断图中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说明理由;指出甲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6分)
(2)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建水库,以解决甲镇的缺水问题,应该建在何处比较合理?理由是什么?(6分)
(3)分析影响图示中铁路选址的原则。(6分)
(4)简述影响该区域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的自然条件。(4分)
(5)图示甲、乙、丙三个聚落中,易发展成较大城市的是哪一个?分析其区位优势。(8分)
14.(2015·日照一中月考)“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结合某同学收集到的一幅茶马古道路线图,回答问题。(22分)
(1)指出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6分)
(2)说明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和意义。(7分)
(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9分)
答 案
1.C 2.A 3.B 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形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图中居民点位于河谷阶地上。②位于河流沿岸,沿河发展,一般形成带状聚落。
4.B 5.A 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只有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气温稍高,水源充足,适宜人类居住。
6.C 7.B 第6题,图中显示①地断裂抬升,②地断裂下沉,④地断裂抬升,但三地都高于黄河河床,都不会受到黄河干流流水侵蚀或堆积作用的影响,A、B、D三项均错误;③地靠近黄河,地势低平,图中显示有下沉,并有新老沉积层,C项正确。第7题,题干中提到,皇陵选址的条件是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题组材料中说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①④两地土层薄,③地地下水位浅,只有②地符合上述条件。
8.B 9.D 第8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9题,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如果是河谷,其海拔较低,修建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适合修建铁路线;如果等高线稀疏,则坡度小,也可以修建铁路线。
10.选D 结合方向标可以看出,图中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则图示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图示展线走向,②线架设在①③线的上部,说明②处地势最高;③架设在①线上部,说明①的地势最低。
11.A 12.C 第1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第12题,读图可判定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故C项正确。
13.解析:由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该地为一背斜构造。结合等高线分布判断为一盆地(谷地)地形。图中铁路线布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答案:(1)背斜。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外力侵蚀(溶蚀)。
(2)A处。水库宜建在口袋形洼地的狭窄出口处,且水可以顺流至甲镇;在B地建水库可能淹没甲镇。
(3)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在丘陵山区,铁路应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4)受山地(低山、丘陵)中的河流谷地影响,致使聚落在谷地中沿河呈带状分布。
(5)甲。地形平坦开阔;河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14.解析:第(1)题,聚落遗址分布在河流的凸岸;原因可从凸岸和凹岸部位流水的侵蚀或堆积作用分析。第(2)题,村落沿河分布,原因可从生活取水、农业生产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建设成本、线路选择、自然灾害等角度归纳。
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由于水力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则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
(2)沿河谷分布。利于取水灌溉,河流沉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多暴雨、洪水等气象灾害,增加了施工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