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2.3 大气环(课件+同步练习)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7.9M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湘教版 | ||
科目 | 地理 | ||
更新时间 | 2016-04-25 07:08:52 |
(2)北京与东京相比,________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某城市2011年11月某日20 时气温实况图(图L2-1-9,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图L2-1-9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该市的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产生大量废热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3)应对此效应的理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虑到城市的这一效应及其产生的大气运动特点,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把__________________和卫星城布局在这一距离之外,以避免污染物回流和相互污染。
[综合拓展]
16.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图L2-1-10
(1)图L2-1-10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以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2)建温室大棚主要是为了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什么?
(3)冬季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在陕西取得成功,在贵阳附近却失败了,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贵阳附近冬季温和,温室大棚生产的优势不明显
B.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贵州交通不便,生产的蔬菜不能远销
D.市场竞争激烈,大棚蔬菜价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图L2-1-11
(4)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农业创收,38°34′N地区的一农户准备建一玻璃温室,他初步设计了如图L2-1-11所示温室。为获得充足的热量,温室顶部坡面的倾角α在一年中需不断调整。冬至日,α角的大小应为________。
答案
1.B [解析] 根据图示箭头的含义,很容易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
2.D [解析] 大气将获得的部分热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一部分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B [解析] 月球上大气极其稀薄,白天月球表面温度高,晚上月球表面温度低,昼夜温差大。
4.D [解析] 根据地面受热不均,判断下垫面温度的高低,由此判断空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判断热力环流的正误。
5.B [解析] 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即a;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的是风向,即c;与风向相反的是摩擦力,即d;与风向垂直的是地转偏向力,即b。
6.D [解析] 近地面的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因此符合条件的只有D项。
7.C [解析] A2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D2表示大气逆辐射。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减小,D2增大。
8.A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海拔高,大气密度小,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A1>A2;海拔高,地温低,地面辐射弱,B1<B2;大气密度小,透明度好,地面辐射散失到大气外界的多,大气逆辐射也弱,C1>C2,D1<D2。
9.C [解析] 读图可知,整个小村弥漫在浓密的烟尘之中,表示空气流通不畅,原因是受地形的影响出现了逆温现象。
10.D [解析] 在山谷地形中,白天谷地的气压高于山坡上的气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
11.C [解析] 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风都是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地面受热不均与下垫面热力状况有关。
12.A [解析] 根据气压值大小,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此排除②⑧;再根据北半球风向向右偏,确定A项正确。
13.C [解析]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题目没有指明水平面所在半球,则既要考虑右偏的情况,也要考虑左偏的情况。
14.(1)高压 A
(2)北京 北京附近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
[解析] 根据图中的等压线分布规律判断,甲处的气压值为 1035~1040百帕,乙处的气压值为1000~1005百帕。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区域,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15.(1)热岛 从郊区吹向市区 市区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2)A (3)增加绿地面积
(4)市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解析] 等温线的数值分布反映出城市上空出现了热岛效应,市区与郊区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热岛环流。在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上,一方面要尽力减弱热岛效应,理想的办法是增加绿地面积;另一方面要研究市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流向市区,卫星城也应布局在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16.(1)图略。工作门处,底部箭头从外指向大棚内,上部由大棚内指向外部。
(2)热量(温度或气温) 保温效应原理(即太阳辐射大部分透过塑料薄膜被地面吸收,温室中的气体吸收地面辐射使温室内气温上升)。
(3)B (4)62°
[解析] 第(1)题,因室内外温度差异,所以室内暖而轻的空气从上部向外流,室外冷而重的空气从下部向里进。第(2)题,本题考查温室效应原理的应用。第(3)题,受锋面(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贵阳附近冬季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制约了冬暖式温室大棚的推广。第(4)题,冬至日,38°34′N的正午太阳高度H=90°-(38°34′+23°26′)=28°,为获得最大太阳辐射,温室顶部坡面需与太阳光线垂直,故α与H为互余关系。
课件89张PPT。思考:什么叫气团?通常分成哪两类?(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思考:什么叫锋面?(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也称锋区。锋面(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结构:暖气团在锋面上,冷气团在锋面下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锋面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锋面锋面类型及天气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划分依据:类型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一) 锋面系统与天气1.冷锋
(1) 概念暖气团1.冷锋暖气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1.冷锋暖气团——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1.冷锋(锋面前进方向)暖气团(锋面前进方向)——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1.冷锋暖气团冷锋冷锋冷暖冷锋冷冷暖暖冷锋冷冷暖暖北半球南半球(锋面前进方向)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B(锋面前进方向)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B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CBA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CBA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CBA暖晴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CBA阴天、下雨刮风、降温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锋前锋后暖气团暖气团CB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2.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锋面前进方向)(锋面前进方向)暖 冷 暖 冷 (锋面前进方向)锋前锋后暖 冷 暖 冷 (锋面前进方向)锋前锋后暖 冷 暖 冷 (锋面前进方向)锋前锋后北半球南半球暖 冷 暖 冷 ABC锋前锋后暖 冷 暖 冷 ABC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锋前锋后暖 冷 暖 冷 锋前锋后冷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ABC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连续性降水比较比较冷气团的箭头不同: 冷锋—主动,暖锋—被动比较比较雨带的位置:冷气团的箭头不同: 冷锋—主动,暖锋—被动比较雨带的位置:(都在冷气团一侧)冷气团的箭头不同: 冷锋—主动,暖锋—被动比较冷锋—在锋后,雨向暖气团一侧飘落暖锋—在锋前,雨向冷气团一侧飘落雨带的位置:(都在冷气团一侧)冷气团的箭头不同: 冷锋—主动,暖锋—被动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狂风暴雨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狂风暴雨例:我国冬季的寒潮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狂风暴雨例: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冬春季的大风、沙尘暴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狂风暴雨例: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冰雹北方冬春季的大风、沙尘暴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一场秋雨一场寒”——狂风暴雨例: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冰雹北方冬春季的大风、沙尘暴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一场秋雨一场寒”——狂风暴雨例:南方冬季的降雨例: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冰雹北方冬春季的大风、沙尘暴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慢行冷锋快行冷锋根据冷气团移动的速度——“一场秋雨一场寒”——狂风暴雨例:南方冬季的降雨例:我国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的暴雨、冰雹北方冬春季的大风、沙尘暴暖锋——“一场春雨一场暖”例:华南春季的降雨锋面类型及我国典型天气3. 准静止锋及天气(1) 概念:3. 准静止锋及天气(1) 概念: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遇到高大地形或稳定高压的阻挡3. 准静止锋及天气(1) 概念:移动幅度很小的锋冷暖冷暖北半球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锋面遇到高大地形或稳定高压的阻挡3. 准静止锋及天气(1) 概念:移动幅度很小的锋阴雨连绵(2)天气:江淮准静止锋(春末夏初) 江淮准静止锋(春末夏初) 江淮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春末夏初) 江淮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梅雨”季节(春末夏初) 江淮准静止锋——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梅雨”季节昆明准静止锋(冬半年) 昆明准静止锋昆明 贵阳 (冬半年) 昆明准静止锋 昆明 贵阳 冷暖(冬半年) 昆明准静止锋昆明 贵阳 冷暖贵阳“天无三日晴”(冬半年) 昆明准静止锋昆明 贵阳 冷暖贵阳“天无三日晴”昆明暖晴--“春城”(冬半年) 昆明准静止锋(二) 气压系统与天气990970980B970990980A990970980高970990980低990970980高高压脊脊线970990980低低压槽槽线990970980高高压脊脊线970990980低低压槽槽线高990970980高高压脊脊线970990980低低压槽槽线鞍部高低高(二) 气压系统与天气100810061010低(俯视图)100810061010低(俯视图)100810061010低北半球(俯视图)100810061010低北半球(俯视图)(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气旋)(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上升(气旋)(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气旋)(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上升低气旋模式图(侧视图)(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阴雨天气(台风)中心空气上升台 风风向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气旋)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北部-偏东风南部-偏西风(气旋)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课件106张PPT。ACBCB EFG EFG90°S30°S60°S0°60°N30°N90°NDD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90°S30°S60°S0°60°N30°N90°N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EFG EFG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90°S30°S60°S0°60°N30°N90°N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300 例1: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据图
判断季节。300N副热带高压带北半球夏季 例1: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据图
判断季节。60°30°30°60°0°30°0°15°15°ABCD风带气压带 例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60°30°30°60°0°30°0°15°15°CABCD风带气压带 例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
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
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同时对
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低压影响高压影响——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低压影响高压影响西风影响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多雨——少雨——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低压影响高压影响西风影响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降水特征单一——多雨——少雨——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和信风)(西风)低压影响高压影响西风影响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降水特征单一——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多雨——少雨——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
干、湿两季(赤道低压和信风)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高和西风)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60oN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60oN附近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高压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冰岛低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冰岛低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30oN附近30oS附近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呈带状分布30oN附近30oS附近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呈带状分布30oN附近30oS附近亚洲低压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呈带状分布30oN附近30oS附近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呈带状分布30oN附近30oS附近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南半球:呈带状分布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呈带状分布北半球
——陆地面积较广,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
——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仍呈带状分布。0°东北季风阿低赤低蒙高西北季风夏高印低0°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所以
季风最典型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温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温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冬季风夏季风 太平洋
(东南季风)西伯利亚
蒙古 印度洋
(西南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冬季风夏季风 太平洋
(东南季风)西伯利亚
蒙古偏北风偏南风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 太平洋
(东南季风)西伯利亚
蒙古偏北风偏南风寒冷
干燥温暖
湿润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亚洲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亚洲南部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带来好处: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带来好处: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带来好处: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带来好处:不良影响: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
多水旱灾害。带来好处:不良影响: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副高弱、位置偏南:我国南涝北旱。副高强、位置偏北:我国南旱北涝。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地转
偏向力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大气环流的形成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东北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昼短夜长 副极地低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夏威夷高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东南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⑤图示季节( )
A.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的季节
B.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盛的季节
C. 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 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⑤图示季节( )
A.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的季节
B.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盛的季节
C. 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 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B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地面冷热不均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A地面冷热不均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A③地面冷热不均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A③地面冷热不均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副热带高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副热带高副极地低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副热带高副极地低中纬西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课件72张PPT。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C A B C60oN附近南半球:呈带状分布60oS附近一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冰岛低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南半球:呈带状分布30oN附近30oS附近C A B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南半球:呈带状分布30oN附近30oS附近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七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北半球
——陆地面积较广,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南半球
——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仍呈带状分布。0°东北季风阿低赤低蒙高西北季风夏高印低0°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 概念:季风是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变化而有
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的风。 季风
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东亚处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所以
季风最典型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温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中国东部、朝鲜
半岛和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及我国西南地区东南季风
温暖湿润西北季风
寒冷干燥西南季风
温暖湿润东北季风
温暖干燥温带、亚热带
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冬季风夏季风 太平洋
(东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源地风向性质西伯利亚
蒙古或当地的东北信风冬季风夏季风 太平洋
(东南季风)西伯利亚
蒙古或当地的东北信风偏北风偏南风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源地风向性质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 太平洋
(东南季风)偏北风偏南风寒冷
干燥温暖
湿润东亚:西北季风
南亚:东北季风东亚:东南季风
南亚:西南季风 印度洋
(西南季风)西伯利亚
蒙古或当地的东北信风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亚洲南部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雨、旱两季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亚洲南部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带来好处: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带来好处: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带来好处: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带来好处:不良影响: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讨论: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1.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所以成为“鱼米之
乡”,主要是受惠于湿热的夏季风。 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
多水旱灾害。带来好处:不良影响: 2.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夏
季高温多雨,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
都十分有利。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副高弱、位置偏南:我国南涝北旱。副高强、位置偏北:我国南旱北涝。大气活动中心的变化会影响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地转
偏向力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大气环流的形成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东北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副极地低压 1.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
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
风,D点盛行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为
主要特征。
(4)此季节我国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________。
(2)A气压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亚洲高压受冷收缩下沉西北东北寒冷干燥 昼短夜长 副极地低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夏威夷高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 ①判断风向:风从
_______吹向_______。
②判断季节:这种
风一般在____季出现。
③此时,北太平洋
上是__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亚欧
大陆上是 __________(气压中心) 强盛的季节。
④若该陆地为亚欧大陆的东部,这时沿海
吹_______风。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海洋陆地夏夏威夷高压亚洲低压东南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⑤图示季节( )
A.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的季节
B.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盛的季节
C. 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 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 2.当北半球某地,在某季节内近地面大气
等压面呈图中状态时,据此回答:⑤图示季节( )
A.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的季节
B. 夏威夷高压势力强
盛的季节
C. 阿留申低压强盛的季节
D. 冰岛低压强盛的季节B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地面冷热不均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A地面冷热不均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A③地面冷热不均 (1)若此图是热力环流侧视
图 ,A、B两处比较____处气温
低,____处气压较低。引起这个
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是冬季季风环流侧视图,根据热
力环流原理,可能是亚洲大陆的是____(A或
B)。东亚的西北风应是_______(用数字代号
表示),季风环流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ABA③地面冷热不均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副热带高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副热带高副极地低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 (3)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
图,则A、B中_____处是城区判
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若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则A处为__________气压带,B处为_________
气压带,③处为__________风带。B城市气温较高,副热带高副极地低中纬西3.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气流上升课件61张PPT。什么叫大气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
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②太阳永远直射赤道③ 地球不自转0°30°30°60°60°90°90°单圈环流0°30°30°60°60°90°90°低高单圈环流0°30°30°60°60°90°90°低高高低低高单圈环流0°30°30°60°60°90°90°低高高低低高单圈环流0°30°30°60°60°90°90°低高高低高单圈环流极地高压带低赤道低压带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②太阳永远直射赤道③ 地球不自转30°N0°60°N90°N30°N0°60°N90°N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三圈环流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30°N0°60°N90°N三圈环流极锋东北信风带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30°S0°60°S90°S三圈环流极锋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90°S30°S60°S0°60°N30°N90°N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A.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对称
赤道分布,且高低相间;
B. 全球共形成六个风带,对称赤
道分布,风向东西相同,南北相反。 赤道低压带副极地
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信风带西风带东风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90°0°30°60°ABC 若该环流分别代表低纬环流、中
纬环流、高纬环流,则图中A、B、C
分别代表什么?(1)甲在 ________(纬度)附近;
(2)乙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①是___________(风带);
(4)如果该图是北半球,②是 ______(风向)。 读图回答:(1)甲在 ________(纬度)附近;
(2)乙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①是___________(风带);
(4)如果该图是北半球,②是 ______(风向)。 读图回答:300(1)甲在 ________(纬度)附近;
(2)乙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①是___________(风带);
(4)如果该图是北半球,②是 ______(风向)。 读图回答:300副极地低气压带(1)甲在 ________(纬度)附近;
(2)乙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①是___________(风带);
(4)如果该图是北半球,②是 ______(风向)。 读图回答:300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1)甲在 ________(纬度)附近;
(2)乙是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3)①是___________(风带);
(4)如果该图是北半球,②是 ______(风向)。 读图回答:300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东北风假设条件:① 地表均匀、平坦②太阳永远直射赤道③ 地球不自转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300 例1: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据图
判断季节。300N副热带高压带北半球夏季 例1:图中阴影表示某气压带,据图
判断季节。60°30°30°60°0°30°0°15°15°ABCD风带气压带 例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60°30°30°60°0°30°0°15°15°CABCD风带气压带 例2: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
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
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促进了
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同时对
天气和气候有很大影响。低压影响高压影响——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低压影响高压影响西风影响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多雨——少雨——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低压影响高压影响西风影响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降水特征单一——多雨——少雨——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和信风)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多雨(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和信风)(西风)低压影响高压影响西风影响信风和极地东风影响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降水特征单一——降水具有季节变化——多雨——少雨——多雨——少雨气压带和风带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一年分明显的
干、湿两季(赤道低压和信风)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副高和西风)ACBCB EFG EFG90°S30°S60°S0°60°N30°N90°NDD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90°S30°S60°S0°60°N30°N90°N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EFG EFG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90°S30°S60°S0°60°N30°N90°N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课件61张PPT。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压线图(百帕) 1006
1008
1010——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水平气压梯度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F1 (百帕) 1006
1008
10101. 水平气压梯度力: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面上促使大气由高压
区流向低压区的力1. 水平气压梯度力F1 (百帕) 1006
1008
1010a. 垂直于 等压线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 水平气压梯度力F1 (百帕) 1006
1008
1010a. 垂直于 等压线b. 由高压
指向低压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F1 (百帕) 1006
1008
1010F2 2. 地转偏向力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北半球F1 (百帕) 1006
1008
1010F2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b.垂直于空气的运 动方向(即风向);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北半球2. 地转偏向力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北半球)(百帕)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风向(北半球)(百帕)气压梯度力F1 F2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适用于高空) 3. 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3. 地面摩擦力:3. 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北半球)(北半球) 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北半球)F1 F2 风向f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
力共同作用下的风摩擦力(北半球)F1 F2 风向f 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气压梯度力——风向斜穿等压线(适用于近地面) 摩擦力(北半球)F1F2风向f 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αf 越大,α越大——风向斜穿等压线(适用于近地面) 地转偏向力F2地面摩擦力f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F1地转偏向力F2地面摩擦力f大气作水平运动所受作用力风向平行于等压线风向斜穿等压线4. 等压线图 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高(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低(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低低压槽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 判读气压场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低低压槽槽线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 判读气压场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低低压槽槽线(1) 判读气压场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高高压脊脊线低低压槽槽线鞍部:对称于两个高压或两个低压之间的部位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绘风向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绘风向4. 等压线图 (2) 判读风向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绘风向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绘风向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北半球绘风向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北半球绘风向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北半球东北风绘风向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北半球东北风绘风向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北半球东北风绘风向AB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北半球东北风西南风绘风向AB4. 等压线图(2) 判读风向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bc(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a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bca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bcaa>b>c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bcaa>b>c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a>b>c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b>cF1 a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b>c南半球F1 a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b>c南半球F1 根据风向判断近地面或高空:a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b>c南半球F1 根据风向判断近地面或高空:a近地面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根据风向判断等压线数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减小根据风向判断南北半球:bca>b>c南半球F1 根据风向判断近地面或高空: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近地面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a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2) 判读风向4. 等压线图(3) 判读风力大小4. 等压线图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 判读风力大小风力:A>B4. 等压线图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3) 判读风力大小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风力:A>B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4. 等压线图AB五、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件84张PPT。(二) 气压系统与天气990970980B970990980A990970980高970990980低990970980高高压脊脊线970990980低低压槽槽线990970980高高压脊脊线970990980低低压槽槽线高990970980高高压脊脊线970990980低低压槽槽线鞍部高低高(二) 气压系统与天气100810061010低(俯视图)100810061010低(俯视图)100810061010低北半球(俯视图)100810061010低北半球(俯视图)(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气旋)(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上升(气旋)(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气旋)(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上升低气旋模式图(侧视图)(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阴雨天气(台风)中心空气上升台 风风向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气旋)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北部-偏东风南部-偏西风(气旋)北半球—逆时针(俯视图)风向101010081006高(俯视图)100810101006高(俯视图)101010081006高北半球(俯视图)101010081006高(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下沉(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下沉(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侧视图)高反气旋模式图——天气晴朗(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下沉(伏旱、秋高气爽)(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侧视图)中心空气下沉——天气晴朗(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101010081006高(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风 向北部-偏西风南部-偏东风风 向(俯视图)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气旋反气旋101010081006高100810061010低—顺时针—逆时针(俯视图)南半球气旋反气旋101010081006高100810061010低—顺时针—逆时针同是气旋或反气旋,南北半球旋转方向和风向相反,其它特点相同。 高低高低高压脊低压槽低低压槽 低压槽线上气流以辐合为
主,易形成锋面。高高压脊 高压脊线上气流以辐散为
主,不易形成锋面。低北半球低北半球暖冷低北半球暖冷低暖冷锋冷北半球低暖冷锋暖锋冷北半球低暖ABDC冷锋暖锋冷北半球低冷冷锋暖锋暖南半球低冷冷锋暖锋暖南半球低冷ABDC冷锋暖锋暖南半球P57(1)H地与甲聚落的
相对高差约为
( )
A. 800米
B. 1500米
C. 1800米
D. 2100米 [例1]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
东移。据图完成(1)~(3)题。P57(1)H地与甲聚落的
相对高差约为
( )
A. 800米
B. 1500米
C. 1800米
D. 2100米 [例1]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
东移。据图完成(1)~(3)题。B [例1]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
东移。据图完成(1)~(3)题。P57 (2)上午10时,H
地气温为12oC,甲聚
落气温为17oC。到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
近( )
A. 15oC B. 18oC
C. 21oC D. 24oC [例1]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
东移。据图完成(1)~(3)题。P57 (2)上午10时,H
地气温为12oC,甲聚
落气温为17oC。到15
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
近( )
A. 15oC B. 18oC
C. 21oC D. 24oCD [例1]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
东移。据图完成(1)~(3)题。P57(3)甲聚落第二天的天
气状况为( )
A. 晴天转阴雨
B. 大风有浮尘
C. 晴暖有微风
D. 阵风间暴雨 [例1]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
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
东移。据图完成(1)~(3)题。P57(3)甲聚落第二天的天
气状况为( )
A. 晴天转阴雨
B. 大风有浮尘
C. 晴暖有微风
D. 阵风间暴雨CP58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1~3题。1.下列关于甲、丙两地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正确的是( )
A. 甲地大
B. 丙地大
C. 一样大
D. 无可比性P58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1~3题。1.下列关于甲、丙两地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正确的是( )
A. 甲地大
B. 丙地大
C. 一样大
D. 无可比性B2.对图中所示各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
是( )
A. a地吹东南风
B. b地吹东北风
C. c地吹西南风
D. d地吹西北风P58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1~3题。2.对图中所示各地风向的判断,正确的
是( )
A. a地吹东南风
B. b地吹东北风
C. c地吹西南风
D. d地吹西北风P58B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1~3题。P5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 甲乙是冷锋,
丙丁是暖锋
C. 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伏旱是受
甲系统控制
D. a、b、c、d四地
中,d地风力最大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1~3题。P58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 甲乙是冷锋,
丙丁是暖锋
C. 长江中下游地
区的伏旱是受
甲系统控制
D. a、b、c、d四地
中,d地风力最大 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
hPa),完成1~3题。AP58读下列四幅图,回答4~5题。4.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该气压系统在1月
份可能出现的地
点为( )
A. 60oN附近海域
B. 15oN附近海域
C. 15oS附近海域
D. 60oS附近海域P58读下列四幅图,回答4~5题。4.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该气压系统在1月
份可能出现的地
点为( )
A. 60oN附近海域
B. 15oN附近海域
C. 15oS附近海域
D. 60oS附近海域DP58读下列四幅图,回答4~5题。4.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该气压系统在1月
份可能出现的地
点为( )
A. 60oN附近海域
B. 15oN附近海域
C. 15oS附近海域
D. 60oS附近海域DCP58-596.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
线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
展前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
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据图回答6~8题。P58-596.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
线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
展前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D 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
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据图回答6~8题。P58-596.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
线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7.以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的环流系统为存在和发
展前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DD 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
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据图回答6~8题。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 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
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 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
降低,气压升高,天气
转晴
D. 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
晴朗 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
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据图回答6~8题。P58-59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
B. 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
的气流以上升为主
C. 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
降低,气压升高,天气
转晴
D. 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
晴朗 下图为某月3日至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
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据图回答6~8题。CP58-59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2题。P59 10.下图正
确反映济南市
该时段气压变
化的是( )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2题。P59 10.下图正
确反映济南市
该时段气压变
化的是( )C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2题。P59 11.此时
我国各地可
能出现的现
象是( )
A. 齐鲁大地——烈日炎炎似火烧
B.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D. 太行山地——霜叶红于二月花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2题。P59 11.此时
我国各地可
能出现的现
象是( )
A. 齐鲁大地——烈日炎炎似火烧
B. 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D. 太行山地——霜叶红于二月花C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2题。P59 12.由图
中气温曲线
变化判断,
该地天气最
有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时间是( )
A. 8、9日 B. 9、10日
C. 10、11日 D. 13、14日 读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
完成10~12题。P59 12.由图
中气温曲线
变化判断,
该地天气最
有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时间是( )
A. 8、9日 B. 9、10日
C. 10、11日 D. 13、14日C课件79张PPT。风风霜风霜雨风霜雨雪太阳辐射ABCB:可见光区(0.4~0.76微米)A:紫外区(<0.4微米)C:红外区(>0.76微米)50%7%43%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 面大气上界1. 吸收作用:1. 吸收作用:氧原子吸收紫外线1. 吸收作用:臭氧吸收紫外线氧原子吸收紫外线1. 吸收作用: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1. 吸收作用: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1. 吸收作用:特点:有选择性氧原子吸收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1. 吸收作用:特点:有选择性1. 吸收作用:最弱特点:有选择性氧离子吸收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太阳辐射地 面大气吸收大气上界19%2. 反射作用:2. 反射作用:(1)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2. 反射作用:(2) 特点:(1)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2. 反射作用:(2) 特点:无选择性(1)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2. 反射作用:(2) 特点:(3) 影响因素:(1)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无选择性2. 反射作用:(2) 特点:(3) 影响因素:(1) 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颗粒较大的尘埃无选择性 云层的密度、厚度、颗粒大小、分布高度3. 散射作用3. 散射作用(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3. 散射作用(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2) 特点:3. 散射作用一般具有选择性:(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2) 特点:3. 散射作用一般具有选择性:(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2) 特点: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3. 散射作用一般具有选择性:质点大时无选择性:(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2) 特点:——蓝光、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3. 散射作用一般具有选择性:质点大时无选择性:(1)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2) 特点:——蓝光、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漫散射波长越短,越易被散射思考:1.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尤其是雨过天晴后天空呈蔚蓝色,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思考:1.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尤其是雨过天晴后天空呈蔚蓝色,阴天的天空呈灰白色?2. 交通信号灯为何用红灯表示禁止通行?太阳辐射 地 面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太阳辐射大气反射大气散射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吸收 地 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 地 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75~95% 地 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75~95% 地 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75~95% 地 面大气逆辐射(2) 影响因素:(1)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保温作用 云 ——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好。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75~95% 地 面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太阳暖大地”75~95% 地 面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75~95%“太阳暖大地” 地 面射向地面射向宇宙空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吸收大气反射大气散射34%19%47%100%地面反射大气吸收大气上界地面辐射“大气还大地”75~95%“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地 面 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 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弱作用_____了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_____了夜间的最低气温. 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弱作用_____了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保温作用_____了夜间的最低气温.提高 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弱作用_____了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保温作用_____了夜间的最低气温.提高昼 夜温差小 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弱作用_____了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保温作用_____了夜间的最低气温.提高昼 夜温差小有利于生物
生存和发展 1. 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想一想: 1. 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不如月球表面大? 想一想: 2. 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还有哪些现象
与地球不同? 1.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2.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1. 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低2.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____高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3.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 及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3. 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 及阴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大气的散射作用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4. 旭日和夕阳呈红色,朝霞和晚霞也是 红色的,而正午的太阳却是白色的。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4. 旭日和夕阳呈红色,朝霞和晚霞也是 红色的,而正午的太阳却是白色的。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大气的散射作用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5.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雾、霜冻多出现晴朗的夜晚。 解释常见的大气现象 晴朗的夜晚,天空无云或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5.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季节,雾、霜冻多出现晴朗的夜晚。秋冬季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农作物冻害? 讨论:秋冬季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农作物冻害? 建玻璃温室、塑料大棚; 讨论: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秋冬季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农作物冻害? 建玻璃温室、塑料大棚;讨论:秋冬季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农作物冻害? 建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农田;讨论:秋冬季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农作物冻害? 建玻璃温室、塑料大棚; 用塑料薄膜覆盖农田;用潮湿的秸杆、柴草等燃烧,冒出浓烟笼罩农田、果园。讨论:倒春寒来袭,人造烟幕防霜冻秋冬季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止农作物冻害? 建玻璃温室、塑料大棚;用塑料薄膜覆盖农田;用潮湿的秸杆、柴草等燃烧,冒出浓烟笼罩农田、果园。 人造烟幕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并使大气逆辐射增强,起到保温作用。 讨论:[练习1]读图,完成1~2题。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
A.地面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 图中A、B、C三 个箭头所表示的 辐射依次是 ( )B[练习1]读图,完成1~2题。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
A.地面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 图中A、B、C三 个箭头所表示的 辐射依次是 ( )BA[练习1]读图,完成1~2题。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
A.地面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 图中A、B、C三 个箭头所表示的 辐射依次是 ( )[练习2]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 射方向C[练习2]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1. 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 射方向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2、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B2、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