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5 06:4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回忆前两次科技革命,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
第一次:
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汽船
英国
史蒂芬孙、瓦特;蒸汽时代。
第二次:
电灯、汽车、飞机
美国、德国
爱迪生、卡尔.本茨;电气时代神十返回,航天员张晓光、聂海胜、王亚平。神十太空授课
1、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 些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课前导读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背景:
3、范围:
4、重点领域:
5、核心: 阅读102----104面的内容,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阅读、思考、抢答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原子能、计算机、
空间技术、生物工程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一个国家:美国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基因工程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
的山羊在哪里诞生?中国第二轮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
发明了电灯?3、是谁发明了火车?5、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
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6、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4、是谁发明了轮船?瓦特爱迪生史蒂芬孙富尔顿莱特兄弟卡尔、本茨、是谁改进了蒸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科技展厅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
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1946年2月15日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
(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计算机。特别是“上网(internet)”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都能“坐在家中,知晓天下事”。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的食品。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或者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统称为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太空世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人类第一次在另外一个星球上留下足迹!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材料一: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如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2年;而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代.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材料二:
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
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材料三: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代已达80%
科技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材料一: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生产力内在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初级技术型转变为高技术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化.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除了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还有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历史总结三次 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
1.对生产:
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
发展。
2.对生活:
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加强了
世界的联系
3.消极:
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 展望未来,你认为中国能在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吗?向科技进军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即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我国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吴文俊获得500万元,江总书记亲自为获奖者颁奖。 2010年1月11日,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向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孙家栋颁奖。 练一练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
①原子能; ②电子计算机;
③生物工程; ④航天技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DB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BCDEFGH第一次的是( ),第二次的是( ), 第三次的是( )CDABEFGH对号入座 3、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起源于美国
B、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C、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D、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B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增长到6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材料二:1865-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达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材料三: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技,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讯、、空间科和军事应用等领域。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全面落实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的思想,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 863计划,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邓小平同志亲自作了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1)材料一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的
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
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等方面个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一例相关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领域、哪一特点?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由此进入什么时代?
(4)综上所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积极影响有哪些?由此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
(3)空间技术领域;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信息时代
(4)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是哪次科技革命最有代表性的成就?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全球化趋势
(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图三代表的组织在这一趋势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多极化趋势
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3)图一代表的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分别有什么影响?
加速了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在多极化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