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中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三次月考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中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三次月考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2-05 09: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七年级历史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一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正确
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有被火烧过的鹿角和很厚的灰烬层,还发现了6个头盖
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 (   )
A.过群居生活 B.会缝制衣服
C.会人工取火 D.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
2.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可靠的途径.下图所示的文物最适合用于共同探究 (  )
A.国内最早人类起源 B.原始的农耕生活
C.夏、商、周的更替 D.灿烂的青铜文明
3.山西运城夏县大量流传的口头传说文本中,嫘祖教导民众养蚕取丝编绢,福祉万民,被尊
称为“先蚕娘娘”“蚕祖”“蚕神”.2009年,夏县有关嫘祖的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山西省省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对夏县师村遗址进行发掘时,出土了距
今6000年以上、仰韶早期中国最早的石雕蚕蛹.这说明 (   )
A.传说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 B.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C.传说中的内容都是真实的 D.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唯一途径
4.下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中①处应填入的事件是 (   )
大禹建夏 → 成汤建商 → ① → 平王东迁
A.炎黄联盟 B.秦灭六国 C.武王伐纣 D.楚汉之争
5.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表是汉字“兔”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 (   )
A.早期汉字缺乏使用价值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 D.最早起源夏朝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第1页(共6页)】
6.在春秋时期战乱过程中,宋国、陈国、郑国、蔡国等小诸侯国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的
诸侯国.这表明 (  )
A.分封制遭彻底瓦解 B.统一趋势逐渐显现
C.七国争霸局面形成 D.诸侯取代王室地位
7.对于“商鞅变法”,班固 汉书 食货志 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
之赏 倾邻国而雄诸侯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桓宽 盐铁论 非鞅 记载:“商鞅以
重刑峻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 知其为秦开帝业,而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分析材
料的过程,让我们知道 (  )
A.商鞅变法发生在秦朝时期 B.法家思想不利于治理国家
C.商鞅变法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D.分析历史事件需一分为二
8.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名句,用中国经典讲“中国经
验”,以中国道理说“中国道路”.下列孔子的典故名句中,对你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是 (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把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
建立秦朝.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用世纪方式表示为 (  )
A.公元2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前3世纪
10.据 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 记载,在楚汉战争中,以旧秦朝人为主的郎中骑,战斗力极
强,以功封侯者9-10人.由此可以推断 (  )
A.秦朝统治残暴 B.秦朝统治失去民心
C.刘邦善用人才 D.旧秦人是反秦主力
11. 汉书 景帝纪 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
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说明汉初 (  )
A.吸取教训休养生息 B.经济发展达到鼎盛
C.君主专制矛盾激化 D.政治制度日趋完备
12.王红开展研究性学习准备了下列图片,这组图片反映了她学习的主题为 (  )
A.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3.如图是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的一
幅示意图,图中 A、B两处应为 (  )
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
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
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
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
14.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
历史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
A.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把该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B.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C.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D.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第2页(共6页)】
15.如图人物成就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
A.有利于书籍的传播与发展 B.推动中国传统医学的进步
C.有利于两汉时期社会的发展 D.为史学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6.下表所示内容历史作用的共同之处是 (  )
郡县制 刺史制度
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全国初分为36郡,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
在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 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
任免 地方
A.维护了领土完整 B.促进了文化传播
C.强化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经济发展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7.【中华文明 始于足下】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
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18.【历史变革 创新发展】制度是政治文
明的体现.左图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
时期的分封制;右图印证了    
在秦国的变法举措,该变法为以后秦
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9.【巩固一统 思想统一】秦始皇为禁锢
人们的思想言论,禁绝士人非议朝政,
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20.【科技发展 医学为先】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著有      ,这部著作发展了中
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然后
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21.【开启先河 边疆治理】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
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    ,标志着
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三、综合回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2.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既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吸纳外来文化精
华、推动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第3页(共6页)】
(1)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 (写出图片编号即可).(1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2秦朝统一并颁行全国的文字称为什么 (2分)根据图3可以看出我国
汉字的演变具有什么特点 (2分)
材料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曰: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
(3)根据材料三指出哪一句原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主张.(2分)
材料四 直至公元9—10世纪,中国的造纸术才由丝绸之路西传,古印度才有了用纸印
刷的佛教经卷 在中世纪的西欧,据说印制一部 圣经 要耗费羊皮300多张,价格昂
贵,一般人难以使用.纸与造纸术的传入,为当时欧洲蓬勃发展的教育、政治、商业等活
动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张伟 四大发明是如何外传的
(4)根据材料四指出通过丝绸之路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哪一项技术 (2分)两汉时期,外
来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并深深影响了中国.请举一例并结合所学说明.(2分)
材料五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素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习总书记要求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2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4分,共29分.
23.农业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你对中国早期农业会
有更全面的认识.(15分)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第4页(共6页)】
【农业起源】
材料一 
 ———部编版七上历史
材料二 禹(图3)伤(感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治水未成功)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不敢入. 以决(疏通)九川致(通达)四海,浚(疏通)畎浍(河渠)致之川.
——— 史记
(1)图1中B处原始遗址名称是什么 (2分)这里的原始居民培育出的农作物作为我们
今天南方的主要食物之一.这种农作物是什么 (1分)
(2)材料一中图2是图1遗址出土的骨耜,是用于什么劳动的 (2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大禹治水的措施是什么 (2分)从禹的治水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
有什么样的精神 (答出2个即可)(2分)
【铁器牛耕推广】
材料三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至迟在春秋末
年,一些诸侯国已使用牛来耕地.铁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
提高的重要标志.
———部编版七上历史
(4)根据材料三,归纳春秋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2分)
【重农抑商政策】
材料四 及秦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井田中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耕织和军
功)之堂,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固,倾(灭亡)邻国而雄诸侯.
——— 汉书
材料五 据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也.”
——— 华阳国志 蜀志
(5)根据材料四、五,概括都江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2分)
(6)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综上概括中国古代农业高度发达的具体表现(成果).
(答出两条即可)(2分)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第5页(共6页)】
2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
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
———摘编自司马迁 史记 周本纪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2分)结合所学,分析分封制的作用.(2分)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
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 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2)请将“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2分)从材料二“大—统的框
架”中任选除政治大一统外的两个方面并指出其具体措施.(2分)
材料三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
地方 千 里,缓 则 骄 奢,易 为
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
逆京师 愿陛下令诸侯得
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
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
国,不削而稍弱矣.”上从之.
西汉初期中央力量与封国力量对比 ———摘编自司马光
资治通鉴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西汉初期中央面临的问题.(2分)简述汉武帝时期解决这一问题
的举措和结果.(2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2分)
【贵州省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学科质量监测(三) 第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