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6 10:0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中小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历史
(时限: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的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1. 语文教材《化石吟》中这样描述:“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据此判断,“元谋人牙齿化石”可以向我们讲述的是( )
A.史前时期的自然环境 B.该原始人类距今时间
C.石器时代的生产状况 D.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2. 下表是大汶口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材料可以反映的现象是( )
号数 随葬品数量
61号 只有1件陶鼎和1块砺石
70号 两位成年人合葬,总共只有1把石斧(钱)
10号 陶器82件,石器4件,玉器2件,象牙器五件等共289件
A.商业交换频繁 B.社会生活奢侈
C.性别差异突出 D.贫富分化明显
3. 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长1900米,宽1700米,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能够修建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当时良渚( )
A.以原始农耕生活为主 B.统治者组织调动能力强
C.具有原始的宗教信仰 D.社会阶级分化相当明显
4. 老师课件中列出了“周王室衰微,列国纷争”“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诸侯国竟相实行变法改革”“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四个现象。老师授课的题目是( )
A.朝代更替 B.三国鼎立 C.民族交融 D.社会变革
5. 根据“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B.鱼嘴是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
C.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与宝瓶口之间长120米的一个滚水坝
D.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6. 中国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问天”之名取自于先秦诗人屈原的长诗《楚辞·天问》;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均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我国源远流长的( )
A.思想理论 B.政治制度 C.文化底蕴 D.经济繁荣
7. 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 汉文帝是西汉初年著名的皇帝,下图是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这体现了他的治国理念是( )
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 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A.重视农业 B.轻徭薄赋 C.勤俭治国 D.减轻刑罚
9. 汉武帝时重开西南夷,新设很多郡县,但仍然保留了当地部族的王、侯等首领。如滇王属地置为益州郡的同时,重新赐给滇王印信,让他继续统治当地。这些措施( )
A.具有因地制宜的特色 B.源于汉朝固有的制度
C.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中外友好交流
10. 画像砖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重要文物。利用下面两张画像砖拓片,可以研究的内容是( )
A.东汉百姓的劳动生活 B.东汉商业经济的繁荣
C.东汉南方地区的开发 D.东汉盐铁官营的实施
11. 电视剧《大汉天子》里“汉武帝宴送张骞”的一场戏中,下列道具不应该出现在场景里的是( )
A.丝绸 B.铁器 C.玻璃 D.漆器
12.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材料反映的是( )
A.扁鹊总结四诊法 B.蔡伦改进造纸工艺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钟繇独创楷书书法
13. 七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主题学习时找到以下素材,据此判断同学们的学习主题是( )
[人口流入地]:陕西关中、山西一带、辽宁及河套地区。 [文献记载]:“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匈奴五部,户至数万人口之盛过于西戎”。
A.西晋实行移民政策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D.东晋的建立
14. 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繁,北方人逃往战争较少、相对安定的南方;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B.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
C.南方比北方自然条件优越 D.人口迁移不利于社会发展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蓟城(今北京地区)是塞外各族人民从游牧生活过渡到农耕生活的良好场所,在这里,少数民族与当地汉人一起发展着蓟城的历史。这说明当时蓟城( )
A.农业经济超过了南方 B.成为北方地区贸易中心
C.是北方军事防卫重镇 D.是民族交融的重要地区
16. 李华同学进入“云冈石窟全景漫游”平台,截图保存了第20窟佛像的图片,并做了相关记录。据此可知其( )
云冈石窟第20窟 由于洞窟前立壁的坍塌,第20窟整个佛像显露在外。露天大佛为释迦牟尼本尊,高13.7米,面相丰圆,两耳垂肩,深目高鼻,身着半袒右肩的厚重袈裟,衣纹凸起。作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以其博大、恢宏的气魄和撼动人心的力度,征服了国内外无数的专家学者以及游人,成为印度犍陀罗艺术东传中国后最优秀、最典型的巅峰之作。
A.原型是北魏改革皇帝孝文帝 B.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
C.是中国史上唯一的皇家石窟 D.是佛教中国化的艺术结晶
第二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
17. 【临阵倒戈·天下归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 (地点)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18. 【心怀天下·百家争鸣】孟子主张实行“ ”,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19. 【制度建设·千秋伟业】下图为秦朝形势图。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__。该制度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0. 【战火纷飞·三分天下】阅读文字信息,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曹操南下,不习水性,孙刘联合,曹操大败,三分天下。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内容是 之战。
21. 【改革创新·民族交融】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将都城迁到____,进一步采取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
三、综合回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2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的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广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种,实行撂荒耕作制,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据现有资料,中国原始农业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区发生。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55年开始,在位于现在河北石家庄市市庄村发掘出了战国中、晚期居住遗址,这个遗址属于中山国或赵国,其中发现农业生产工具四十七件,遗址中又发现有牛、羊、狗、猪、鸡、鱼的骨骼、鸡蛋壳及炭化了的高粱。
——摘编自词典网
材料三
——摘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距今6000年左右中国古代原始农业的两个代表,(2分)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原始农业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遗址中发掘的生产工具主要类别是什么?(2分)分析这类生产工具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的影响。(2分)
(3)材料三中粮食平均亩产量最高的是哪个时期?(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个时期最高的原因。(2分)
(4)从以上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中我们可得出什么历史启示?(2分)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小题15分,第24小题14分,共29分。
23. 分享中华文明智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溯源中华文明的辉煌。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①刻有文字的甲骨 ②居延汉简 ③纸本地图
(1)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说出书写材料变化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
①老子 ②孔子 ③墨子 ④韩非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历史人物,仿照示例进行介绍(示例除外)。
示例: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其主要思想被收录在《韩非子》一书中。(4分)
材料三

蔡伦 《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两者之间的联系。(3分)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建议。(4分)
24. 某中学历史小组开展以秦汉时期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清单。(14分)
【任务一:制度的建立与完备】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所示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个朝代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此制度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图二金缕玉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汉初年诸侯王势力的强大威胁中央权力,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4分)
【任务二:疆域的统一与拓展】
材料二:
(2)对比秦汉疆域图,西汉王朝在西北地区拓展了大片领土。当时西汉王朝设置什么机构来管理地图中A地区?(2分)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2分)
【任务三: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材料三: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3)根据材料三,请从交流内容方面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作用。(2分)
【任务四:历史地位与影响的总结】
材料四: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论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2分)
答案 一、1.B 2.D 3.B 4.D 5.D 6.C 7.D 8.A 9.A 10.A 11.C 12.B 13.C 14.B 15.D 16.D
二、17. 牧野 18.仁政 19.郡县制 20.赤壁 21. 洛阳
22.(1)两个代表:半坡文明遗址(半坡人);河姆渡文明遗址(河姆渡人)(2分)
特点:生产工具以石质和木质为主;刀耕火种;种植业、畜牧业与采集渔猎并存;产生时间早。(2分)
(2)主要类别:铁农具(铁制生产工具、铁犁、铁工具等)(2分)
影响:推动农业生产的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2分)
(3)时期:秦汉时期。(1分)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生产技术的进步;兴修水利。(2分)
(4)启示: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注重农业科技发展;推行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2分)
23.(1)变化:从龟甲、兽骨到竹简,再到纸。(2分)影响:有利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能够记录历史信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2分)
(2)老子是道教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主张“无为而治”。其主要思想收录在《道德经》。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政治主张“为政以德”。其思想主要收录在《论语》。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要选贤治国,提倡节俭。思想主要集中在《墨子》。(介绍一位人物即可)(4分)
(3) 联系:造纸术的改进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3分)
(4)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髓等。(答出2点即可)(4分)
24.(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实行推恩建议(4分)。
(2)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2分)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3)特点:交流内容丰富,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相结合;(或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或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
(4)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奠定了基础。(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