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材理解
《故宫博物院》如同一篇解说词,按空间顺序条理分明地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重点介绍了三大殿,使我们了解到故宫的位置、地位、总体布局、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的知识,也使我们认识到封建帝王的奢靡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教学本文引导学生理清说明顺序。了解以空间为序的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正确使用方位语言,培养学生按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能力,体会说明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情感的倾向性,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和其他记叙文、散文、小说、童话等文体相比较而言,学习说明文要相对枯燥一些。《故宫博物院》如同一篇解说词,基于此,我们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迎奥运,游故宫”导游上岗培训的学习情境。
课堂教学应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生动展现故宫全景,形象再现作者的说明技巧,并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拟用一课时完成,适用的教学方法是: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图示法;3、延伸拓展法。
教学本课之前,应让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故宫,课堂上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题进行交流。学生在对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对本文的说明对象——故宫——也就觉得熟悉起来,阅读本文之时也就觉得心里有数,不至于眼花缭乱。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一、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二、多媒体显示:“迎奥运,游故宫”导游上岗培训。
(此时便已进入创设的学习情境,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角色的变化)
三、培训前的话题交流:“我所知道的故宫”。
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故宫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片交由老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观看,文字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者用自己的话介绍)。
2、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谈谈见闻和感受,也可展示拍摄的照片,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
四、解说词范本学习(学习黄传惕老师的《故宫博物院》):
1、速读,找出并勾画方位词;
2、基本功过关(多媒体显示需要正音和释义的字词);
3、练说(大声朗读);
4、学方法
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多媒体显示的说明顺序示意图;
②师生共同完成多媒体显示的文章结构板书。
五、模拟演练
培训教师: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必定游客云集,到时候,你作为一个导游带团游故宫,你准备走怎样的路线呢?(所拟路线由学生课堂生成,教师也可适当点拨。如:以神武门为出发点,沿中轴线前行到武门,介绍沿途的建筑;可以三大殿为中心,分别介绍三大殿前后的建筑;可以以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为中心分别介绍广场以南的建筑——南朝和广场以北乾清门以内的建筑——内廷……)
六、培训小结:(略)
七、作业布置:
多媒体显示一幅校园鸟瞰图,让学生运用本课学到的相关说明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故宫博物院》课件价值评价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媒体来辅助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们如果不考虑实际需要,一味地滥用瞎用,那就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喧宾夺主,架空内容,消极地影响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认为,多媒体语文教学要摆正媒体与文本之间的位置关系,不要舍本逐末,背离教学基本规律,不要吝啬课堂上让学生感悟、消化的时间,要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要哗众取宠,成为一个花架子。所以,我们认为,我们制作的这个课件,看起来简单,但能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课堂上,能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学以致用,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且操作简单(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操作),很有实用价值。
附:课件组成员名单
杨学红、张小斌、林肖慧、汪显进、方德富、姚 杰、刘为新、汪明春
《"迎奥运 游故宫"导游上岗培训》课件使用说明
江西省上饶县第六中学 八年级语文组
一、课件流程
二、操作说明
1、光盘插入电脑光驱后会自动运行并进入此课件;也可以打开光盘相应盘符运行其中根目录下的“00.exe”文件。
2、课件右下方按钮“继续”为跳到下一环节,“返回”为回到上一环节,“下一步”为课件进入本环节的下一画面。在“实战演练”环节,“开始”为开启鼠标画线功能,“复位”为关闭鼠标画线功能并清除已画线条。
3、课件右上方按钮“还原”将最大化的全屏画面还原为窗口模式播放此课件,或进入全屏播放模式。单击“关闭”按钮退出本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