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古
诗
三
首
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任务】古诗填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________挂前川。
接天________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遥望________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瀑布
莲叶
荷花
洞庭
【思考】诗句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________挂前川。
接天________无穷碧,映日________别样红。
遥望________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瀑布
莲叶
荷花
洞庭
【思考】诗句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
一起学习
写
景
诗
第一首
暮 江 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772—864)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魔”或“诗王”。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思考
1.诗题“暮江吟”包含的信息——
【注】甲骨文表示太阳落入草木丛中的情景。
暮
吟
【注】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思考
2.朗读整首诗歌后,你看到了什么景观?
夕阳
江水
露珠
明月
思考
3. “一道残阳铺水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
指出太阳接近地平线,而不是在半空中,体现观察细致。
铺
思考
4. “半江瑟瑟半江红”说明江面上有几种颜色?为什么又有这些颜色?
近处——?
远处——夕阳照耀
瑟瑟
【注】诗中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思考
5. “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听老师讲述《暮江吟》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观景时的心情。
思考
6.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想象
闭上眼,想象一下诗歌描绘的画面……
古
诗
三
首
学习任务群教学课件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9
抒情
说理
唐诗
宋诗
描写风景
第二课时
一起体会宋诗
理
趣
第二首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宋四家”之一。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
任务
1.朗读诗歌,搞定生字词。
任务
2.朗读诗歌,注意停顿。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解读诗题。
题西林壁
任务
在墙壁上题写诗歌。
4.说说你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理解。
任务
5.用下列句式说说庐山的不同形态特征。
任务
“远望庐山……近观庐山……俯视庐山……仰望庐山……”
6.诗人的观点正确吗?想看清庐山全貌,应采用什么视角?
任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最后两句诗蕴含怎样的道理?能不能用成语概括
任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局者迷
第三首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回答问题
(1)古诗讲了什么季节的发生的事情?
(2)梅和雪在做什么?
(3)他们是怎样争的?
(4)“骚人”指的是哪些人
(5)诗人评议的轻松吗?你从哪个字看出来?
(6)在费尽心思的一番评论之后,诗人得出怎样的结论?
(7)诗人分别都运用了哪些感官?从哪些方面对梅和雪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9)作者在描述雪梅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0)你喜欢梅花的香?还是雪花的白?
(11)梅以香为美却比不上雪白,雪以白取胜却输给梅一段清香。那这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雪梅》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怎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