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监测
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作家冯骥才说:“从历史角度看,天津小洋楼是西方入侵的一目了然的证据;从文化角度看,它却是本土文化一个奇异的创造,进而说,是在被动历史背景下主动的文化创造。”在“西方入侵”过程中把天津开为商埠的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3.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
A.软弱妥协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于求成
4.《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5.1854年,英法美三国照会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条约,无理要求允许外国人进入整个中国内地,至少进入长江流城和沿海各城市;要求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改订税则等。据此可知,英法美的根本目的是( )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
C.争取外交平等地位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6.有学者说“思想家们的议论和主张远不是那样完满,存在着软钢性、空想性和不成熟性等种种弱点……遭受暂时挫败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经过他们的奔走呼号,终于在原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正统观念的的网罗上,撕开了一个巨大的裂口”。这一历史事件(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实现了君主立宪制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7.19世纪中后期,清初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左宗棠提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为化解塞防危机,左宗棠的贡献是( )
A.建成北洋水师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成功收复新疆 D.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8.张謇说:“国家如同一棵大树,教育是花,军队是果,而实业才是根。”为此,他创办了( )
A.南通博物苑 B.福新面粉公司 C.大生纱厂 D.湖北织布局
9.义和团运动前,西方媒体对中国人的评价是“一群没有活力的群众”“无可救药”“没有民族热望”之后却多见诸如“有光荣革命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等议论。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 )
A.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挽救了濒临崩溃的清政府
C.打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10.下表格是近代某历史人物的简要年谱。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
1866年 出生于广东香山
1894年 上书,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成立中兴会
1905年 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A.李鸿章 B.宋教仁 C.孙中山 D.陈独秀
11.右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 )
A.揭露了晚清政府的腐败
B.描绘了二次革命的过程
C.反映了军阀割据的危害
D.说明了北伐战争的局限
12.广大青年应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下列最能体现五四精神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变法图强,维新变法”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3.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1912—1921年的时间轴。该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显著变化是( )
A.从专制走向民主 B.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转变
C.从分裂走向统一 D.革命领导阶级和目标的改变
14.下面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促成国共合作 B.领导工人运动
C.夺取中心城市 D.“工农武装割据”
15.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淞沪会战 D.武汉会战
16.下表为1938—1945年间山海关内侵华日军战场兵力分布情况(万人),据此可知( )
年份 山海关内侵华日军人数 敌后战场抗击人数 占比(%)
1938 68 40 58.8
1939 86 54 62.8
1940 80 47 58.8
…… …… ……
1944 73 46.8 64.1
1945 108.85 75.87 69.7
A. 日本政治诱降南京国民政府 B.侵华日军败局已定
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
17.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8.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毛泽东此次来重庆的主要目的是( )
A.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 B.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
C.推进解放区土地改革 D.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19.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船划出来的。这些都说明了解放战争胜利是因为( )
A.战略战术运用恰当 B.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C.后勤物资保障充足 D.国统区经济已崩溃
20.如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淳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 】
(2)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陈独秀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
(3)1949年初,张治中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 】
(4)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左权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改正:
(5)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发发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体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的特点。(6分)
材料二 张謇作为清末状元,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创办了大生纱厂、并于1899年正式投产。此后,大生纱厂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二十年代初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1925年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大生纱厂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张謇的认识。(6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况》一书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A段使中国社会发展轨迹降到谷底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4分)
材料二 中国一方面要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当时十分猖獗的复古尊孔的反动思潮,进行勇猛的斗争,他们举起民主和科学的旗帜,要用民主和科学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编自金开诚《新文化运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文化运动救治中国在文化上黑暗的举措。(6分)
材料三 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3)进入C段后,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核心___。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战胜材料三中“苦难十四年”。它所作出的努力。(6分)
四、活动探究题。(18分)
24.美术作品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记录和反映历史事件、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请你结合下列美术作品,完成探究活动。
作品名称 作品展示 赏析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 图1:1928年初春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通过画面毛泽东的形象居于画面的核心,显示出它正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思考和探索崭新的理论。从远处的青山可以看出,此时正是万物萌发的初春时节,而这是象征了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
《百团大战》 图2:1940年8月 至1941年1月
《 ① 》 图3:1949年4月23日
(1)根据图3,确定合适的作品名称,并填写在①处横线上。(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图2、图3中任选一幅作品,撰写对应的赏析。(9分)
(3)给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D A C C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D A C D D B C
二、辨析改错题(10分)
21.(1)【×】将“京师同文馆”改为“京师大学堂”
(2)× 把“陈独秀”改为“李大钊”
(3)× 把“张治中”改为“傅作义”
(4)× 把“左权”改为“彭德怀”
(5)√
三、材料研析
22.(1)以自救为目的;“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涉及多个领域;兼具经济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双重性。
(2)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瑕顾及中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答出两点即可)
(3)认识:近代著名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具有进步性;张謇创办实业、发展教育。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是我国近代民族实业家的楷模;张謇爱国报国,实干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事件:八国联军侵华发 变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思想:民主和科学 举措: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核心:中国共产党 作用: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等。
四、活动探究题(18分)
24.(1)作品名称:《百万雄师过大江》或《渡江战役》或《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等(4分)
(2)评分标准:创作背景3分,作品内容描述3分,历史事件影响3分
图2: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广阔的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3分)作品描绘的是长城下八路军和日伪军激战的场面。整个画面构图安排紧凑,画面右下方对军民合力破坏敌人铁路场景的刻画,以及画面左下方对我军痛击敌军的描绘,共同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战争是军民团结一心的全民抗战;象征着抗日战争必胜的结果;(3分)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3分)
图3: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3分)作品描绘了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乘坐船只横渡长江的场景。在炮火的映照之下,风帆与红旗相映生辉,与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画面以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关系来描绘航渡中的大军,在滔滔翻滚的江水、炮弹击起的水柱衬托下,展现出渡江时的紧张激烈和千帆竞出、势不可挡的壮观场面。(3分)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覆灭。(3分)
(3)成功经验: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革命路线;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