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1.让小车运动起来
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你知道哪些类型的车? 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
一、聚焦
类型 动力
马拉车
手推车
蒸汽
火车
马的拉力
人的推力
煤炭燃烧的能量
类型 动力
汽车
电单车
太阳能汽车
汽油的能量
电力
太阳能
1.车的类型和动力来源
二、探索
2.让小车动起来
二、探索
(1)利用垫圈和绳子, 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垫圈的重力转化成对小车的拉力
拉小车的绳子多长合适?
拉力是怎么产生的?
大约是桌面到地面的长度
2.让小车动起来
二、探索
(2)实验过程中怎样让小车停下来?
用手挡住小车,
可以让它停止。
① 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 终点结束。
② 从挂一个垫圈开始, 一个一个增加, 直到小车动起来。
③ 再多个多个增加, 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④ 记录。
开始计时
结束计时
2.让小车动起来
二、探索
(3)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可通过不断增加垫圈的数量, 观察小车运动快慢的变化。
4
6
8
每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2.让小车动起来
二、探索
活动手册P9
1. 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 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
2.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三、研讨
垫圈的重力作用在绳子上产生的拉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越大, 小车运动得就越快
拉力越小, 小车运动得就越慢
给小车提供足够的动力, 小车可能会运动起来。
给小车提供一定的阻力, 小车可能会静止。
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快或慢,启动或静止)
四、拓展
一个一个
多个多个
一定程度
大
大
快
动力
阻力
重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
抛向空中的皮球会落下来
水往低处流
随堂训练
一、判断题。
随堂训练
二、选择题。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重视新课导入,实现完美开端
俗话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环节可以称得上是整体过程的开端,并且这个环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导入环节,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饱满的情感状态。新课导入方式有很多种,针对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导入方式一定是能够符合他们发展规律的,并且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例如在学习云和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利用谈话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这种方式更能够体现出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首先我利用课件,展示出以云和雨为主要内容的图片,比如说蓝天白云、毛毛细雨等等。然后我问学生: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象? 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图片中的天气现象。紧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学生与我的互动下,已经对天气有了想要了解的欲望。随后我让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观察天气情况,引导学生体会观察天气变化要从观察云开始。比如说天空中万里无云,就说明是晴天;乌云密布,就说明可能要下雨了;白云片片,则是多云天气。谈话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对云和雨有了简单的认知,对这节课也有了探究的兴趣。通过对导入环节教学方法的优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进入状态,从而省去一些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和精力。导入环节的工作做得好,就相当于为接下来的教学,顺利地拉开了帷幕,并引导学生去迎接新的知识。
二、注重小组讨论,强化互动效率
小学科学本来就是一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时候,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很多时候小学生并不愿意一个人去钻研某些科学知识,但是如果此时教师能够注重小组讨论,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的互动气氛,那么相信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当中去,加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思考,强化活动效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提供及时的指导。在带领学生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时候,为了能够体现出互动在整体教学过程中的价值,我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第一个讨论的内容是绿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并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积极的讨论,讨论结束之后,将所得到的结果反馈给我。最终学生总结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浇水,需要种到土里并且要有合适的温度。经过讨论,学生对于这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有了准确的把握。其次我引出了第二部分讨论的内容: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会有怎样的结果? 可以改变哪些条件? 如何用实验证明? 第二部分的讨论内容提出之后,小组里的成员立刻对问题进行了记录,并且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共同探讨问题,比如说在绿豆种子发芽过程中不同的浇水量、光照程度会对发芽产生哪些影响等等。教师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浓厚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作用,对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探究。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更适用于处于发展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