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4 古人谈读书
单元人文主题: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书沙龙
爱阅读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的读书沙龙大咖云集,你可千万不要错过!
邀请人:书香精灵
今日嘉宾:孔子
读书沙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是我对读书的看法,同学们,你们能熟练地读一读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会读
我认识(shí)的李明是一个博闻强识(zhì)的人。
(认识)
识
shí
知道,认得,能辨别
(博闻强识)
zhì
记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大比拼
一分钟速读:同桌两人为一个单位,一人读一人计对方读了几遍。要求吐字清晰、不错字不漏字。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课下注释
2、联系原文
3、结合所学
4、扩词法
方法回顾
小组合作要求:
按照老师给定的任务完成内容大意的解读。
我探究
小组展示要求:
1、说清楚自己组翻译哪两句。
2、说清楚运用了什么方法完成了句意分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知
知
知
知
知
不一样,最后一个“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前面几个“知”的意思都是知道。
这句话里面的最后一个“知”和前面的“知”的意思一样吗?
知道。
品读课文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实践的重要性。
尝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任务检查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任务检查
《论语》中的这几句话,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你明白了什么?
示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给我的启发最大。热爱学习的人都是谦虚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懂就问,乐于向他人请教的学习态度。
我懂得
游戏规则:一名同学说任意一句的翻译,可随机点一名同学来背诵原文。译文正确积一分,背诵正确积两分。
我说你猜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呢,课下请同学们自己再去找一找并尝试理解意思。
课后作业
今日嘉宾:朱熹
读书沙龙
朱熹,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中国南宋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人,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的哲学理念与“二程”学说合称为“程朱理学”。其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官方哲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yǐ
矣
我会读
qǐ
岂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随意
要紧,重要。
品读释疑
是
虚词,表难道
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
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到:心到 眼到 口到
①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
“心到”指思考,只有用心思考,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奥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