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胸脯( fǔ ) 颤(chàn )动 憎(zēng)恶 书脊( jǐ )
B.卓( zhuó )越 参( cān )差 菜畦(qí ) 恐吓( xià )
C.脑髓( suǐ ) 嫉( jí)妒 殷( yīn )红 晌午(shǎng)
D.纤(xiān)细 叱咤( zhà ) 摒(bìng)弃 轶( yì)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瑟瑟寒风中,他不能自已,两腿不住的哆嗦起来。
B. 无论构造还是风格,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美丽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配合得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D.“扬剧下乡”活动中,演员们栩栩如生的表演,令乡亲们赞不绝口。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
C.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D. 4月18日上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来自海内外的近3000多名嘉宾相聚扬州,以节会友,共享商机,共谋发展。
4.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B.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C. 建筑大师贝聿铭、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以及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
人的“艺术三宝”。
D. 扬州是一座古城风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一篇人物通讯,之所以以“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为题,是因为由贝聿铭建筑设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在设计中融进了中国——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他向世界展示的是建筑的艺术,是华夏文化的魅力。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表现了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追求快乐自由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了封建教育的方法和内容是对儿童天性的束缚。
C. 《柳叶儿》《我的老师》《三颗枸杞豆》都是叙事性散文,作者分别是宋学孟、魏巍和程海。
D.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在写浮雕时,用了由东到南到西到北的顺序,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决定的。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níng固的音乐。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钟山南lù巍巍的中山陵,气势hóng伟、金bì辉煌的法国凡尔赛宫,体现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特色的黄鹤楼和于园,从这些建筑,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印记和社会发展的足迹,可以领悟到人类的勤劳、智慧和对美的追求。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 ▲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戎马关山北, ▲ 。 (杜甫《登岳阳楼》)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 ▲ 。(《宋史·赵普传》)
(4)油蛉在这里低唱, ▲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5)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自由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6)《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动衬静,以静写动,于寂静中突出佛寺中特有的声音,暗合诗人常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7)《登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像,将洞庭湖的气象描写得壮阔生动。
8.语文实践活动。(9分)
自去年以来,雾霾不断“光顾”扬州,雾霾天气几乎已经成了扬州的常态天气, 为此蓝天中学策划了以“驱走雾霾,还我蓝天”为主题的活动。
(1)校刊准备以雾霾为话题办一期专刊,波波作为该校的一名小记者,需要对不同人群进行采访,请你帮他从下列两个不同的采访对象中任选一个设计一个问题。(2分)
A一位正在公园里晨练的老人 B扬州市环保局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收即将开始,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了有效遏止,但仍有少数农民认识不够,悄悄焚烧麦秸。学校组织同学们走上田头,当起了“小小巡查员”,波波也是其中的一员,面对正准备焚烧秸秆的农民伯伯,他该怎样劝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波波从网上找到了一张有关雾霾的漫画(如右图),他想把它贴到学校厨窗里,你能帮他写一段话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和涵义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登 高①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②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③萧萧④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⑤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②渚:水中的小洲。③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④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⑤百年:犹言一生。
9.阅读中间两联,完成以下两题。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三种。(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乙) 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①人过。主事茹太素②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③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④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注】①讦(jié):攻击。②茹太素:人名,明朝官员。③恶:同“勿”。④微:非,如果没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未尝讦人过( ▲ ) (2)既而帝览其书 ( ▲ )
(3)普少习吏事 ( ▲ ) (4)发箧视之( ▲ )
11.下列各项中加点为字的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 及为相
B. 或指其书曰 或王命急宣
C. 开国文臣之首 家人发箧视之
D. 不以姓氏 劝以读书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
▲
⑵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
⑶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
13.(1)选文中的赵普、宋濂都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1分)
(2)说说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2分)
▲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6分)
埃菲尔铁塔
①1875年,法国第三共和国建立以后,决定为隆重纪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00周年,于1889年在巴黎举办一次轰动世界的国际博览会。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要在巴黎建造一座千尺高塔。为此,一下子送来了700个建筑方案。经部长洛克卢瓦和其他官员的会审,选出了其中18个方案进行严格复审,最后仅确定了一个可行方案,那就是建筑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
②铁塔于1887年1月26日破土动工了,但遭到当时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吓坏了,有人居然还跑到法院对埃菲尔进行起诉。埃菲尔力排众议,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他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尽量杜绝一丝一毫的偏差。他在勒瓦卢瓦工地上搭起的巨大“积木”,精确度几乎高达1/10毫米。1888年春天,4根倾斜的塔柱开始合拢。第一块板安上去时,每个孔洞都相当精确,以至铆接时都不用锉一下。铁塔的安装工作于1888年4月5日彻底竣工。全部工程仅费时21个半月,耗资7799401法郎(埃菲尔原预算为800万法郎)。
③建成后的铁塔高320米,分三层,共1711级台阶,分别在离地面57米、115米和276米处建有平台。据说,该塔共用钢铁7000吨,12000个金属部件,由250只铆钉连结起来。1889年5月15日11点50分,埃菲尔为国际博览会开幕式剪彩,是他亲手将法兰西的国旗第一次升到了三百多米的高空。为了铭记这位钢铁建筑之父,人们将铁塔命名为“埃菲尔铁塔”。并在塔下为他塑了一座半身铜像。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参观铁塔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估计总数已达1.9亿多,其中有近8000万人次登上了铁塔。
④从1889年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在这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埃菲尔铁塔目睹了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1892年,巴黎的一位面包师脚踩高跷,成功地迈过了363级台阶,到达了铁塔的第一层平台。1912年,有一“鸟人”用自制的翅膀从塔上飞下来,折断了双腿。1923年,一位体育专栏作家骑着自行车从塔上驶了下来。1945年,竟有人驾着飞机成功地从铁塔的脚柱下穿过。此后,有骑独轮脚踏车驶下铁塔的;有似登山运动员攀登铁塔的,五花八门,各显其能。但最为大喜大悲的例子是:1965年,一位西班牙游人在欢乐之中忘乎所以,竟将妻子从塔上扔入空中。此外,从1898年第一次有人在这里自杀开始,至今已有大约400多人从塔上纵身跃下或是上吊身亡。更为离奇的是,竟有骗子两次企图将铁塔当废铁出售……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一切无疑是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有力见证。
⑤除这些奇闻轶事外,埃菲尔铁塔的经济效益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铁塔第一层,设有酒吧和餐馆,游人可随时进餐、休息。第二层和第三层设有休息室、了望台、小卖部,供游客观赏风景、选购工艺品、纪念品等。铁塔上还设有小邮箱,专供游人即时向亲友寄送明信片或传递登塔感受之用。据说,铁塔建成后的第一年,参观人数即近200万,仅门票收入便为全部建筑费用的3/4。由此可见铁塔的经济效益是何等可观。
⑥今天,埃菲尔铁塔已成为法国和巴黎的标志。
14.阅读第②段,哪些内容验证了埃菲尔“精打细算,一丝不苟,尽量杜绝一丝一毫的偏差”?(3分)
▲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介绍埃菲尔铁塔?其作用是什么?(3分)
▲
16、读下列句子,分别说说句中加点字的作用。(6分)
(1)在这10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埃菲尔铁塔目睹了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说,铁塔建成后的第一年,参观人数即近200万,仅门票收入便为全部建筑费用的3/4。
▲ ____
17.选文第④段插入了许多关于埃菲尔铁塔的奇闻轶事,你认为这是否必要?为什么?(4分)
▲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修 车 人
丁立梅
①修车人姓蒋,人称蒋大。50岁出头的年纪,瘦小的个子,看上去,不像是个干得动重活的人。他却能在眨眼之间,把坏掉的轮胎卸下来,修好了,再安装上去。
②有幸目睹他的手艺,是在一个深夜。我和女友在咖啡厅闲坐,不知不觉,竟聊到凌晨。出门,风寒,星稀。街上的店铺,差不多都关门了。
③偏偏女友的电动车车胎破了,寸步难行。凌晨的大街上,我们守着那辆“庞然大物”,真有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我走了很远的路,帮着去寻补车胎的,明知不会有希望的,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一连寻过两条街道,也没寻到。正在泄气间,一晚归踏三轮车的路过,以为揽到生意了,热情地问我:“去哪里?我送你。”我说:“是车子坏了,走不了了,正找补车胎的呢。”那人一听,乐了,说:“打电话给蒋大呀,他会帮你修好的。”
④这才得知,小城有个修车人,叫蒋大。天天推着他修车的家当,在大街上呆着,白天守在一家报亭旁,晚上移到一交通要道的边上。大街上踏三轮车的,跑出租车的,没有一个不认识他。
⑤那人翻出蒋大的号码给我,说:“你只要拨打这个号,他马上就出来了。”
⑥我将信将疑:“这么晚,人家不是早睡了吗?”
⑦那人笑了,说:“没事没事,比这更晚的,蒋大也会出来的。上次,都到凌晨三点了,有个人的车在高速出口那儿坏掉了,一个电话打给他,他也立即起床,赶过去了。”
⑧我把号码揣着,回到女友身边,把蒋大的事,跟女友说了。女友大喜,又隐隐不安:“这么晚,叫醒人家不好吧?”我们站在凌晨清寒的风里,面面相觑,颇是踌躇了一会。到底没别的办法可想,只好拨通那个电话。
⑨电话只响了一声,便接通了。还未等我们说话,那边先说了:“车子坏了吧?”是司空见惯的样子。紧跟着又来一句:“告诉我,你在哪儿,我马上就到。”
⑩他果真很快就到了。一件沾满油污的工作服,套在身上,头上戴一顶同样沾满油污的帽子。我们过意不去,说:“这么晚了,却还打搅你。”他说:“没事的,我手机一天24小时都开着,能打我手机的,肯定都有急事,不能耽搁。”一边说着,一边已蹲下身子,拿起工具卸轮胎。轮胎破掉的地方,很快被他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我们笑:“这么小的洞。”他也笑了:“别看这么小的洞,它就会让你的车走不了。”
(11)趁他修车的当儿,跟他随便聊,知道他干这行,近30年了。全城修车的,他都熟,只要他一个电话,所有零件,都有人给送来。
(12)我们随口道:“都是你的徒弟吧?”
(13)“嗯。”他头不抬,语气淡淡的,浑身却洋溢着骄傲。
(14)十来分钟后,车胎补好。我们问他:“多少钱?”心想着,这么深的夜,这么寒的风,他多收点钱,也是应该的。他却让我们先把车子启动好了再说,当看到我们的车子能顺利行驶了,这才说:“好了,车没问题了,你们就给五块钱吧。”
(15)我们很意外,要多给他,他不肯要,只收下五块钱。
(16)“以后若车子坏了,随时可以打电话找我。”他跟我们挥挥手,走了。瘦小的身影,依然瘦小,却那么让人感动。风吹在身上,再不觉寒。
18.阅读全文,梳理出随着事件的发展,我们的心情的变化情况,填好下表(5分)
事件发展的各阶段 我们的心情变化
a 焦急绝望
三轮车夫推荐蒋大 b
拨打蒋大电话 c
d 过意不去
蒋大不肯多收钱 e
19.文中多次提到“寒风”,这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3分)
▲
▲
20.细读全文,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蒋大是个怎样的人 (4分)
▲
▲
其实,像文中蒋大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他们在平凡甚至卑微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很多年,不但不抱怨,反而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给予人们很多,所求却很有少。有人说他们像蜜蜂,有人说他们像路灯,还有人说他们像道旁树……你认为他们像什么呢 请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喻体,并写一段话,表达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可以选择题目中提到的喻体,也可另外选择别的。80-100字,5分)
100
三、作文(60+3分)
22. 因为有父母,我们感受到了被呵护的温暖;因为有老师,我们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因为有朋友,我们懂得了生活需要分享……
请以“因为有你,我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叙事清楚,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1.D 2.B 3.B 4.D 5.C (1-4题每题2分,第5题3分)
6. 凝 麓 宏 碧(每字一分,计4分)
7. (每空1分,计9分)
(1) 曲径通幽处 (2)凭轩涕泗流 (3)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4)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5)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6)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8.(1)(称呼得体,问题切合主题及对象身份,计2分)
示例一: A老爷爷,您好,我是蓝天中学的学生,请问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扬州连续的雾霾天气给您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示例二:B局长先生您好,我是蓝天中学校刊的小记者,请您谈谈针对扬州连日来的雾霾天气,环保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进行治理。
(2)示例:伯伯您好,您知道吗?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会使本来就很严重的雾霾天气变得更加严重。那样的话,您、您的家人以及我们大家的健康会受到更大的危害,生活会受到影响。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请您别烧秸秆,好吗?(称呼得体,语气委婉,理由充分,表达明确,计3分)
(3)示例:这是一幅名叫“十面‘霾’伏”的漫画,漫画运用拟人的手法,画着在浓重的雾霾笼罩下,几座楼房表情痛苦地发出“咳咳”的咳嗽声。形象地表现了雾霾的严重以及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带来的危害。(4分,画面介绍及涵义各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9.(1)示例: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来。(3分)
(2)客居家乡(漂泊无依,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年老多病);穷困潦倒。(意对即可。每点1分,计3分)
10.(1)曾经 (2)读,看 (3)熟悉 (4)打开(每空1分,计4分)
11. D(2分)
12. (每小题2分,计6分)
(1)登门求写(索要)文章的官吏,前后相继,接连不断(接踵而至)。
(2)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整天读书。
(3)(如果)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大门的钥匙是不会拿了来开门迎客的。
13.(1)读书勤奋(1分)
(2)运用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宋濂学术之高(1分)
14.精确度几乎高达1/10毫米;每个孔洞都相当精确,以至铆接时都不用锉一下;全部工程仅费时21个半月;耗资7799401法郎(埃菲尔原预算为800万法郎)。(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15.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突出了参观及登上埃菲尔铁塔的人数之多(1分),使说明具体准确(1分)。(计3分)
16、(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的写出了许许多的事件在铁塔上上演,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性。(3分)
(2)“仅”和“便”强调了门票收入之高,说明了埃菲尔铁塔经济效益可观。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3分)
17. 有必要(1分)。见证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1分);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1分);增强文章文学性与趣味性(1分)。
18.(5分,每空1 分)
事件发展的各阶段 我们的心情变化
A凌晨女友车胎破了 焦急绝望
三轮车夫推荐蒋大 B将信将疑
拨打蒋大电话 C踌躇不安
D蒋大很快赶到 过意不去
蒋大不肯多收钱 E非常感动
19.环境描写(1分),烘托出我们焦急无助的心理(1分),反衬了蒋大不顾寒冷为人修车的热情(或与结尾“风吹在身上,再不觉寒”形成对比,突出蒋大给人带来温暖)(1分)。
20.修车技术高超,从“眨眼之间,把坏掉的轮胎卸下来,修好了,再装上去”可以看出;为他人着想,从他的语言“我手机一天24小时都开着,能打我手机的,肯定都有急事,不能耽搁”可以看出;热爱自己工作,从他坚持30年如一日的为人修车可以看出;诚信修车,不贪便宜,从他拒绝我们多给他钱可以看出。(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结论、依据各1分)
21.(略)
22. (依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