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探索并深入理解蒙古族独特的风土人情,通过聆听和感受蒙古族的音乐,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
2.引导学生带着对蒙古族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用真挚的情感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充分展现歌曲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3.鼓励学生运用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一系列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一步表达和展现这首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并熟练运用歌曲中的八度音程和附点节奏;
2.根据歌曲词的内容创编不同的动作,小组合作进行表演。
教学环节:
组织教学
用科尔文手势带唱,对学生进行音高的常规训练:
1.音阶训练
2.音程关系训练
3.旋律音程训练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我相信大家都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那么,谁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们都去了哪些地方玩耍,有哪些难忘的回忆呢?
生:(学生们热烈讨论,分享着各自的旅行经历)
师:(等学生们稍微安静下来后,总结)大家的旅行经历真是丰富多彩啊!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从繁华的都市到宁静的乡村,从巍峨的高山到辽阔的大海,每一处都承载着我们的记忆和情感。
今天,我们的课堂也要进行一次特别的“旅行”。我们将跨越千山万水,走进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去参加他们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去感受那里的蓝天白云、绿草如茵,还有那些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美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走进《草原就是我的家》这堂音乐课,去领略草原的魅力和风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围绕那达慕大会构建的真实情境,如同植入一个真实语言学习场域,引领学生从初步接触逐渐深入,历经认知的阶梯,步步攀升。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动者,更是参与者与创造者,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其思维与情感随情境的深化而丰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融合及全面提升。
三、课程新授
1.看一看
师:从歌曲的谱面看到了哪些音乐要素?
生:节拍、情绪等····
师:总结拍的强弱规律和指挥图示;
2.听一听
①学生初次聆听,过程中要求加上拍的强弱规律;
②学生再次聆听,过程中要求加上拍的指挥图示;
③听完以后分享感受(可以从旋律、歌词和情绪等几个维度展开);
3.唱一唱
歌谱教学:
①教:用琴带着学生进行逐句跟唱歌谱;
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画旋律线条,找出本首歌曲的难点音程,并解决八度的音高跨度和大附点的节奏;
②扶:用琴轻声跟着学生唱歌谱;
在八度音程和大附点节奏处加重琴的声音给学生提示,以助力学生平稳迈过难点的槛;
③放:通过对重难点的多次训练,学生独立唱歌谱。
歌曲熟练:
①提前分析歌词,并带入演唱,让学生知道每句歌词的关联性,从而更好的理解歌曲;
②通过男女轮唱、小组接龙等方式,多次进行演唱,让学生熟习曲调的同时熟记歌词;
【设计意图】:通过逐句跟唱、模唱、轻声演唱、师生对唱、律动演唱等形式,使学生快乐的学唱歌曲。在教唱过程中,通过大屏幕将歌曲中的难点乐句“挥动鞭儿唱起歌”进行了重点讲解,并用旋律线清晰直观的将音高展示给学生,便于正确掌握音高,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体态语言或手势语言辅助强化对八度音程的迅速转换演唱。再由教师指导唱、学生自由唱、分小组演唱解决了本课难点乐句又加强了歌词记忆,避免连贯演唱中出现不准确的现象。这样用清晰简单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轻松地掌握了八度的正确演唱,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有效地突破了难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蒙古族歌曲演唱的兴趣。
四、创意实践
1.学一学:根据歌词内容给学生讲解蒙古经典的舞蹈动作;
2.编一编:分小组进行合作,对于整首歌曲进行演唱和创编, 要求:可以选择加入乐器(串铃、小鼓、木鱼、铃鼓);一人指挥;剩余组员演唱并加表演动作;
3.演一演:小组成员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创编,上台展示;
4.评一评:根据上台展示同学的表演,台下的学生作为评委,通过速度、力度、音色、情绪这四个维度进行评价。选出可以参加那达慕大会的小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用歌声,舞姿融入到欢快的草原盛会中,感受该民族的歌舞特点,同时学生自信大胆的表演,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尊重他们的个性,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让他们爱上充满魅力、活力的音乐课堂,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首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以宽广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与美丽,以及草原上人们热情奔放的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大家相互倾听、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了这首美妙的歌曲,让我们带着那达慕大会的入场券,一起去感受大会的热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