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精卫填海》是同统编教材后的新选课文,是一篇讲述神话故事的文言文,课文选自《山海经》,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课文是文言文,寥寥数语,仅用35个字,就将这个传奇的神话传说写得非常清楚。它与单元中的其他几篇课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神话故事提供了语言范本。学生通过这一单元学习,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特点,感受鲜明的神话人物的形象,大胆想象神话故事的情节,又为“习作”我和——过一天,“语文园地”神话内容,“快乐读书吧”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做了铺垫。
课后练习第一题:“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在一读为主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第二题: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要求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进行语言实践,讲述神话故事。
第三题:说一说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这题需要学生通过课文学习,感受精卫的形象,感悟人物的精神,并联系实际说一说现实生活中,像精卫一样的人和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帝”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曰”等5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插图,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把故事说生动说具体,并感受精卫的人物形象。
4.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精卫精神”及在现代社会的提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展开想象,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感受精卫形象。
教学难点: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精卫精神”及在现代社会的提现。
学情分析:
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通过三年级文言文《司马光》《守株待兔》的学习,再加上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他们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词义与现代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你看图,猜一猜:这是中国古代的哪个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
2.介绍山海经。
今天我们要一起要学习的就是精卫填海的文言文,一起读课题。
精卫填海出自于《山海经》。《山海经》是古代的一本奇书,里面有很多神魔鬼怪,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大型地理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
3.提出任务:参加中国好故事比赛。讲故事。
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多音字少,学写衔。
出示课文内容请学生朗读。
请学生讲解分享多音字少。
还有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注意呢?(曰不是日、溺注意是门洞n,堙于东海的堙。)很棒,同学们都很会学习。
认读讲解生字“衔”,并指导书写。
(左中右结构的,三个部件占位平均,互相依傍,写紧凑些,特别是中间的“钅”,尽量写得纤长一些。)
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同学们之前都接触过小古文,我们知道古人写的文章,以单音节词为主,因此要特别注意读好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了恰当的停顿,不仅能把故事的意思读清楚,还能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味。(怕时间不够,这一环节可以省略。)
理解文意,感受精神。
1.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不够,我们还要读懂他的意思,想要读懂文言文的意思,你都有哪些好办法
(借助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
2.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之前所学到的方法,选用适当的方法来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先自己理解不懂的地方再同桌交流。
3.现在老师出示一句,请一个同学来说他的意思,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把意思说清楚。
出示第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请学生说意思。相机肯定,少女的意思是小女儿。讲解古今异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起来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出示第二句: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请学生说意思,强调于、溺、返、故、为的意思。
女娃游于东海就是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了,不能回来,因此变成了精卫鸟。
出示第三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指名学生说意思。请另外的学生来评价。
同桌来说说他把意思说清楚了吗?哪里没有?
常是经常,精卫鸟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东海。
西山的木石,去填东海,你有什么发现?是啊,路途肯定很遥远,精卫就这样衔着树木石头,飞了很久去填东海,你有什么感受?这是一只怎样的精卫鸟?(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坚持不懈、坚韧执着)
这里用东海的浩瀚与精卫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了精卫勇敢、坚定、持之以恒的精神。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课文。炎帝之少女……
播放视频,根据进度,出示课文,学生朗读。。
四、讲演故事,提升感悟。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现在根据提示,说说这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吧!
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 )游玩,(溺水了没有回去 ),因此( 变成了精卫鸟 )。精卫常常(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头,把它们填进东海)。
2.交流讲故事的方法。
说说怎么能把这个故事说得更具体生动。
看来同学们的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中国好故事大赛即将就拉开帷幕,马上要请同学们到讲台前来讲精卫填海的故事。要想讲好这个故事,怎么才能更生动更具体呢?
请学生说。
评价:是的,要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可以添加一些细节和自己的想象。
师生共同讨论。
在正式参加比赛之前,我们先练习一下。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精卫填海的故事。
①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炎帝有个怎样的小女儿?
炎帝的小女儿肤如凝脂,白里透红,温婉如玉,晶莹剔透,十分乖巧可爱。炎帝视她为掌上明珠。
评价:我们在讲故事时,可以在开头进行铺垫,这样会更加吸引人。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为什么会溺水?女娃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搅得天昏地暗。女娃拼命地挣扎,大喊“救命呀!救命呀!”可是无情的大海还是淹没了她,女娃再也没有回来。
评价:可以想象故事发生的环境,让故事更加完整
③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为何填海?如果你是精卫,你怎么想?复仇,不想其他人和她一样,感受到父亲的悲伤。
女娃非常痛恨东海吞没了她的生命。从那以后,精卫鸟每天飞到西山去衔一根小树枝或一颗小石子投到东海里面。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从不休息。
评价:加上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故事会更加生动
读读这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大海苍茫无边,小树枝和小石子投进去,便不见了踪影。小鸟加上小木石,想要对抗茫茫大海,多么的反差,实力悬殊啊!
在这个画面里,除了精卫,你还能看到谁?(大海)大海会怎样?他会说什么?精卫呢?
4.同桌表演对话。同桌之间演一演他们之间的对话。
全班练演,请一两组来演一演。
评价:除了说到填多久,还可以说怎么填的,大海与小鸟对比,实力悬殊。
4.小试牛刀,学生展示,生生互评。
同学们,你看,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神话故事的魅力。
完整地讲故事。如果把刚刚大家想象的内容结合起来,完整地讲一讲这个故事,相信一定能在中国好故事比赛中崭露头角,谁敢挑战,为我们讲一讲?
对照这这张评价表,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
你能不能也像这样(把精卫为何填海,怎么填海,故事的结果)讲一讲,还要注意具体讲到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独有的故事?
五、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从远古时代,人们就在讲述这个故事,世世代代的人们也都在称颂精卫:
【引读】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这首诗中写到: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在读到精卫填海这一个故事时,也想象着精卫的样子感叹道: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2.这个故事,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讲。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是精卫的精神感动了我们。(百折不回的毅力和意志,执着,矢志不渝,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战胜自然,悲壮与坚强)
▲板书:神话。神话的神奇,有丰富的想象。死而复生,化为鸟,还拥有了人类的高尚品质。
▲不仅如此,大海在今天都不是我们人类可以对抗的自然力量。而在远古时代,人们创造了神话故事,把这种征服自然的愿望,寄托在他们幻想的神灵或英雄的身上,赋予他们高贵的品质或无穷的法力。所以,我们今天读起来,除了感到神奇之外,也很受鼓舞。
3.精卫填海的故事代代相传,而精卫填海的精神也在代代相传。但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义无反顾,百折不回,最终获得了成功,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现代精卫。
最后我们一起再来尝试背诵这个感人的故事。
像精卫填海这样的神话故事,在我们的中华文化宝库璃还有许多,比如《中国神话故事》《搜神记》,同学们课下的时候可以去读一读。
布置作业:读一读延学单上《盘古开天地》的古文版,尝试用自己的话丰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