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大气受热过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2 大气受热过程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04 15:5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大气受热过程——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
课时练习
一、单选题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较强的可见光部分吸收较少
D.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较强的可见光部分
2.雨后的天空格外蓝,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逆辐射作用
3.同一地区,山麓比山顶太阳辐射弱,但气温高,主要是因为山麓
A.吸收太阳辐射多 B.吸收大气辐射多
C.吸收大气逆辐射多 D.吸收地面辐射多
4.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
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
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晴天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下面是冰岛位置和火山喷发图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地壳 B.岩石圈 C.地幔 D.地核
6.火山喷发后,会导致部分地区温度下降,主要与下列哪个过程有关( )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大气逆辐射 D.地面辐射
7.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左图为火山景观图,右图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8.喷出地表的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9.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1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13.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气温变化和风霜雨雪天气,发生在( )
A.Ⅰ层 B.Ⅱ层 C.Ⅲ层 D.Ⅲ层以上
14.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5.读诗词学地理。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其中“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

A.②增强 B.③增强 C.②减弱 D.③减弱
冬季,北方部分地区常出现雾霾天气,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①减弱 B.③不变 C.②减弱 D.④减弱
17.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是为了( )
A.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B.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读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完成下面小题。
18.对近地面气温高低影响最直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④曲线表示的辐射量在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量大的原因是( )
A.地势高 B.下垫面为冰川地面 C.环境污染严重 D.人口增加
二、综合题
20.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中①、③、④表示的辐射名称分别是① 辐射,③ 辐射,④ 辐射。
(2)大气把 (填数组代码)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 (填数字代码)的形式把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3)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是因为甲图中数字 表示的作用弱。
(4)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主要与甲图中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填序号)。
(5)乙图①、②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 ,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 。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青藏高原景色优美,蓝天白云,雪山冰川,还因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而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 作用。
(2)青藏高原地区气温较低的原因是由于地表冰雪覆盖, (辐射)较弱。近年来,青藏高原上冰川面积呈 (扩大/缩小)趋势,该趋势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增加/减少)。
(3)青藏高原上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推断其地壳发生剧烈变动,地壳 (抬升/下降),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
(4)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四川盆地 (高/低),原因有 。
参考答案:
1.D
2.A
3.D
4.B
5.C
6.B
7.A
8.B
9.D
10.B
11.D
12.A
13.A
14.A
15.B
16.C
17.D
18.B
19.B
20.(1)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 ③ ④
(3)④
(4)②
(5) ② 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云层后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偏高,所以气温日较差小
21.(1)散射
(2) 地面 缩小 增加
(3) 抬升 海洋 陆地
(4) 高 海拔高,大气稀薄;降水少,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