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自然奥秘
光
学
之
科
八下第二单元情境整合设计
探
索
自
然
奥
秘
科
学
实
践
周
第一阶段 知识打卡
第二阶段 鉴赏争霸
第三阶段 圆桌分享会
第四阶段 事理我来说
自然语言传播站
恐龙科普展
候鸟档案馆
地球“石头记”
聚焦语言,品析特点
学习目标:对比五篇文章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和不同风格,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鉴赏小组争霸赛
第一关:寻文觅准确
赏析指导之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意标志词:
①表估计、推测——大约、可能、上下、左右、也许、大概……
②表限制:限制时间(目前、当时……),限制程度(最、比较、至少……),限制数量(多于、少于、很多、之一……),限制范围(一般、主要、基本、大部分……),限制频率(往往、常常、通常、经常、总是……)
③表来源——据调查、据统计、据资料显示……
答题支架:
(1)某词表何义+(2)结合内容分析(说明了什么内容?体现事物具有什么特征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谨性)
任务:跳读课文,深入字里行间,去文中寻找并勾画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每组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进行赏析。
活动:随机提问。其他同学边听边完善笔记。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0分 5-7分 5分以下 得分
(总分20分)
知识性体现 是否按照支架规范回答,在阐述中是否出现知识性错误 规范答题; 熟练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答题不规范;会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但不熟练; 不规范;无逻辑;不会方法;分析有误;
其他 语言表达和表现力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表达流畅; 声音能听见,但不洪亮; 吐字不够清晰;磕巴,但还算流畅; 声音太轻,听不清楚;磕磕巴巴,一点也不流畅; 笑场;
评
价
量
表
第二关:寻文觅生动
答题规范:
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
(1)点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
(2)结合内容分析
(3)表达效果、作用
(4)情感态度
修辞手法
说明方法
赏析指导之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表达方式
词语运用
任务:跳读课文,深入字里行间,找出每篇文章中最能代表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一个例子,试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等多角度进行赏析。
时间:组内合作,讨论三分钟,然后每组选代表展示,同组同学可补充、点评。其他同学边听边完善笔记。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0分 5-7分 5分以下 得分
(总分20分)
知识性体现 是否按照支架规范回答,在阐述中是否出现知识性错误 规范答题; 熟练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答题不规范;会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但不熟练; 不规范;无逻辑;不会方法;分析有误;
其他 语言表达和表现力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表达流畅; 声音能听见,但不洪亮; 吐字不够清晰;磕巴,但还算流畅; 声音太轻,听不清楚;磕磕巴巴,一点也不流畅; 笑场;
评
价
量
表
第三关:对比寻差异
任务:阅读表格中的句子,对比并概括四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共性 原句摘录 个性
《大自然的语言》 准确生动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任务:阅读表格中的句子,对比并概括四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共性 原句摘录 个性
《大雁归来》 准确生动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 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时间的脚印》 时间是没有脚的。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的作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0分 5-7分 5分以下 得分
(总分20分)
知识性体现 是否按照支架规范回答,在阐述中是否出现知识性错误 规范答题; 熟练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答题不规范;会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但不熟练; 不规范;无逻辑;不会方法;分析有误;
其他 语言表达和表现力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表达流畅; 声音能听见,但不洪亮; 吐字不够清晰;磕巴,但还算流畅; 声音太轻,听不清楚;磕磕巴巴,一点也不流畅; 笑场;
评
价
量
表
今日作业
1.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说明文语言赏析的角度及方法。(可采用鱼骨图、组织架构图等形式)
2.搜集四位科学家的资料,下节课做分享。(专属)
3.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专属)
我的收获:
我们的科学实践月
感谢大家的参与科学小品文语言鉴赏争霸赛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单元五篇事理说明文,语言朴素幽默,带有“科学小品”的特点,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也带给读者美的感受。五篇文章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竺可桢语言严谨准确,阿西莫夫语言略带幽默,利奥波德语言文学味十足,陶世龙语言表现力强。
学生在八年级上学期已接触过说明文语言,对其准确性的特点有所掌握,本节课将着力于带领学生鉴赏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比五篇文章的不同风格。
教学目标:
对比五篇文章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和不同风格,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品析说明文语言既准确简明,又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析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比五篇文章的不同风格。
教学策略设计与教具:
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课前找出每篇文章中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语句,在课文中进行批注赏析。并把最具代表性的句子,摘录在预习学案中,进行赏析,完成预习表格。
(二)情境导入:鉴赏小组争霸赛
各位同学好!在科学实践周活动里,我们上节课进行了“自然语言传播站”、“恐龙科普馆”、“候鸟档案展”、地球“石头记”四项打卡活动。我们本节课将继续科学实践周活动,聚焦语言,品析特点,来开展鉴赏小组争霸赛的活动。本次活动共设置三个环节,四个大组参赛,大赛第两名免作业,后两名加强训练,比如作业奖励。
(三)第一个环节:寻文觅准确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赛制,在学过的说明文当中课文中,有很多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我们来回顾一下标志词(简略复习即可,无需用太多时间):
①表估计、推测——大约、可能、上下、左右、也许、大概……
②表限制:限制时间(目前、当时……),限制程度(最、比较、至少……),限制数量(多于、少于、很多、之一……),限制范围(一般、主要、基本、大部分……),限制频率(往往、常常、通常、经常、总是……)
③表来源——据调查、据统计、据资料显示……
任务:请大家跳读课文,深入字里行间,去文中寻找并勾画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每篇不少于两处。
答题支架:某词表何意+结合内容分析(说明了什么内容?体现事物具有什么特征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谨性)
学生活动:每组选学生代表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同组学生评价。其他学生在课本上圈点批注。(此问题较简单,省去讨论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预设:
赏析
《大自然的语言》 渐渐、好像、许多、左右、凡是、约、一定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小片、非常、几乎、大约、似乎
《大雁归来》 也许、在通常条件下、似乎、可能、应该
《时间的脚印》 时大致、逐渐
(四)寻文觅生动
第二个环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赛制,如何理解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语言生动性如何体现?
生动说明是指运用了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更吸引读者,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更深刻的印象。
方法指导:
①从表达方式看:生动说明经常运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特别是描写的表达方式,使说明对象栩栩如生,避免枯燥乏味。
②从修辞手法看:生动说明经常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
③从选择词语看:生动说明通常使用描述性的形容词,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增添真实性和生动性,而平实说明较少使用此类词语。
④从说明方法的运用来看,生动说明常常使用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任务:找出每篇文章中最能代表说明文语言生动性的一个例子,试从说明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等角度进行赏析。每组选代表发言。
友情提示答题支架: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说明方法/修辞手法+内容分析+表达效果、作用
学生活动:四个大组讨论三分钟,每组选学生代表回答问题,同组学生评价。
预设:
原句 赏析
《大自然的语言》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说明方法:举例子修辞手法:拟人选择词语:传语、暗示、唱歌结合内容分析: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把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写活了,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映,说明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说明方法:打比方,将“板块构造”这一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地说出来,通俗易懂。选择词语:驮,写出了大陆漂移时的样子,生动有趣
《大雁归来》 返回地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地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说明方法:打比方,形象地写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修辞手法:比喻,把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的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形象地写出了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时间的脚印》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要遥远的地方。 修辞手法:拟人,“跑不远”“旅行”等词语赋予了石块和沙砾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
(五)对比寻差异
过渡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任务:阅读表格中的句子,对比并概括四篇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预设:
共性 个性
《大自然的语言》 准确生动 各种花次第开放。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年年如是,周而复始。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典雅、诗意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幽默
《大雁归来》 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细腻的描写文学性强
《时间的脚印》 时间是没有脚的。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人的作用。 语言含蓄可读性强
总结:这一节课,竺可桢严谨准确,阿西莫夫略带幽默,利奥波德文学味十足,陶世龙表现力强的说明语言。
从说明的准确平实到语言的生动细腻、典雅诗意,我们的语文素养也得到提高。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板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说明文的学习要追求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但如果你仅仅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美感停留在语言的生动性、逻辑的缜密性,那你就肤浅了,下节课咱们共同深入文本,看一看这些语言的背后,到底藏着科学家们怎样有趣的灵魂。也希望大家永葆一个“鉴赏者”的眼光,去发现每一篇文章里隐藏的美。
学案最下面的方框写我的收获:你的收获可以是知识性的,你学会了品析语言的支架;也可以是鼓励型的,你今天终于勇敢的回答了问题;还可以,是思维成长型的,今天我听懂了语文老师委婉的讽刺。总而言之,相比于昨天,你进步了,就是好的,你离有趣的灵魂就更近了一步!你每一次的自我评价都是你成长的见证!
作业设计:
1.绘制思维导图,总结说明文语言赏析的角度及方法。(可采用鱼骨图、组织架构图等形式)
2.搜集四位科学家的资料,下节课做分享。
3.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写一个片段,用准确简练、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10分 5-7分 5分以下 得分(总分20分)
知识性体现 是否按照支架规范回答,在阐述中是否出现知识性错误 规范答题;熟练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赏析到位 答题不规范;会运用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但不熟练; 不规范;无逻辑;不会方法;分析有误;
其他 语言表达和表现力 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表达流畅; 声音能听见,但不洪亮;吐字不够清晰;磕巴,但还算流畅; 声音太轻,听不清楚;磕磕巴巴,一点也不流畅;笑场;
板书设计:
第一关 第二关 第三关 总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说明文语言赏析
说明文语言之准确性 原句摘录 赏析
《时间的脚印》
说明文语言之生动性 原句摘录 赏析
《时间的脚印》
说明文语言赏析
说明文语言之准确、凝练 原句摘录 赏析
《大雁归来》
说明文语言之生动性 原句摘录 赏析
《大雁归来》
说明文语言赏析
说明文语言之准确、凝练 原句摘录 赏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说明文语言之生动性 原句摘录 赏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说明文语言赏析
说明文语言之准确、凝练 原句摘录 赏析
《时间的脚印》
说明文语言之生动性 原句摘录 赏析
《时间的脚印》
副板书: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
本节课我的收获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