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圈圈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转圈圈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4-25 19:3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转圈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转圈圈》,感受歌曲中所描绘的月光下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引导学生感知彝族音乐的民族风格,从而激发他们对生活和我国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并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中不同段落所表现的不同情绪。 2.跟着录音哼唱部分词句。 3.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材分析 《转 圈圈》是云南撒尼人(彝族的支系)的童谣,表现了撒尼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圈圈时的生动情景。全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但结构完 整,表现力丰富,表达了热烈、质朴、欢快的情绪,而且曲调的进行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有别于外国大调歌曲中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歌曲开始的领唱犹如一位先 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接着是大伙的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然后,欢乐的舞蹈开始了,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表现了歌声越唱越 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图片:优美的夜晚、宁静的夜晚和皎洁的月光,导入新课的学习。 教师:在美丽宁静、令我们产生遐想的夜晚,云南撒尼族的小朋友们会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 学生回答:在月亮底下跳圆圈舞。 教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夜晚,彝族的人们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经常会在村寨的空地上点起篝火,拉起圈来唱歌跳舞。这首歌曲就是表现了云南撒尼族小朋 友拉起圈跳起舞的情景,歌曲的名字叫《转圈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听听这首歌曲什么情绪?歌中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情景? 二、寓教于乐 1.初听歌曲《转圈圈》音频并思考:歌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优美、抒情、宁静等。 教师: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深受撒尼族小朋友们的喜爱。 教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歌曲描绘了月光下撒尼族儿童欢乐歌舞的情景。 2.复听歌曲《转圈圈》音频。 (1)出示歌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2)歌曲开始的领唱部分唱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月亮出来了。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好像一位先出来的儿童在召唤小伙伴们出来玩,紧接着大家一起呼应“月亮出来了,月亮出来了”。 (3)请学生仔细听辨,欢乐的舞蹈开始后,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 教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表现了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的情景。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彝族儿童的歌声越唱越欢,舞步越跳越快,表达了他们热烈、质朴和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片段。 (1)引导学生跟着琴学唱简谱。 (2)分组演唱。 (3)学生跟着歌曲录音演唱。 4.完整欣赏歌曲《转圈圈》音频。 当听出歌曲不同的情绪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三、创造表现 1.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伴奏。 (1)分组讨论,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简单的节奏。 (2)分组汇报。?? 2.即兴表演。 (1)教师教学生学跳彝族舞蹈动作。 彝族基本动作: a.双脚交叉前脚掌着地,膝盖微屈并稍稍向两侧打开,双手自然下垂,双脚随音乐节拍左右摆动,身体随着自然摆动。 b.双脚并拢,膝盖夹紧,双手侧平举位置,上身稍向前倾,双脚随音乐左右跳动,身体和头随音乐转向膝盖的同方向。 c.学生围成一圈双手拉起并随音乐向后画圈,右脚向右迈步左脚跟进,右脚再迈一步左脚向右前方踢出,再进行反方向。 (2)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分别表现歌曲自由抒情的段落和热情欢快的段落。不求动作统一,只求与音乐合拍,表演自信大方,教师应启发、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表演。 (3)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用已学会的彝族舞蹈动作随音乐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明快的节奏。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具有彝族舞蹈性民族风格的歌曲——撒尼童谣《转圈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了解彝族、了解撒尼啊?! 1、了解撒尼:看相关撒尼的PPT,介绍其人文地理、服饰文化、舞蹈音乐乐器。 2、 小结:(这首撒尼童谣《转圈圈》既有有2/4拍又有3/4拍。而且这首歌曲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为基础构成的。do?mi?sol三个音互相连 接组合形成连续的跳进,使音乐具有活泼、跳动的特点,加上明快的节奏,音乐显得分外的生动、活泼,富有 舞蹈的韵律性。不少撒尼民歌都是由do mi? soL三个音所构成,独具特色。 五、完美结课 《转圈圈》这首歌曲表现了撒尼族儿童在皎洁的月光下,欢歌跳舞转圈圈时的生动情景。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彝族的风土人情,而且还能随音乐的节拍即兴表演,从中感受歌曲舞蹈性的明快节奏。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加喜欢彝族歌曲。 ? 教学反思: 《转圈圈》是一首撒尼族民歌,歌曲前两个乐句节奏自由、速度缓慢,勾勒了明月初升的宁静夜色。 在 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曾试过把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进行巩固与教学。但这一课的教学有一定的难 度,歌曲本身就分为快慢两部分,这样一来,就显的很乱,学生也找不到方向。2/4、3/4拍的交替也为歌曲的演唱和律动带来一定的难度。关于歌曲的律动以 及2/4、3/4拍的有机结合做过很多的尝试,经过多次修改,发现一定要把其他歌曲以外的其它都不讲,就是以最简单的、不同的方式反复地唱和听。通过多种 手段去引导学生听、感受、唱歌曲,律动也是为进一步感受歌曲和表现歌曲服务。 设计思路: 1、这首歌曲涉及的知识点多,而且歌曲有一定 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不得不做一定的取舍。特别是它的两声部,节奏基本相同,高低声部旋律很相似,因此两个声部很容易串。对于六年级学生很容易一个声部随 另一个声部跑,要唱好两个声部有较大的难度。因此,这个课时只选了第一部分的两个声部进行教学,通过听、辨、唱、合等手段逐渐建立两个声部的音高概念,并 唱好它。 2、歌曲两个声部情绪、速度有较大的差别,对比鲜明,一次性教学全曲学生很难适应,因此采用先分别教学,再整体感受延长的手段来教学,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3、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循序渐进,逐步解决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4、 根据歌曲结构慢、快两部分,而且慢的部分很短,歌曲意境浓郁。歌曲以快板结束,如果把它处理一下加个慢的结尾会感觉更完整。因此对歌曲进行了发展,月亮出 来了(慢A)——大家出来玩(快B)_月亮回家了(慢A第一部分音乐的再现)。做了以上的处理,进一步完善歌曲意境。学生也有了发展音乐,创作作品的体 验,并且通过给作品结构命名,初步接触曲式结构——A??B??A. 5、通过做一定的歌曲律动及转圈圈,加强对作品的感受,体会彝族同胞欢快歌唱舞蹈的愉悦心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