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 离 骚 》 屈原
课文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诗歌成就最高在唐代,那同学们 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里吗 对,在先秦。现实主义的 源头是孔子编纂的《诗经》,那么浪漫主义的源头, 是什么呢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 的诗歌总集。今天,我们就追随伟大诗人的脚步, 一 起来欣赏《楚辞》中成就最高的抒情诗,屈原的《离 骚》。
题目解析
"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离 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 也说"明己遭忧作辞也";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 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悱恻 ,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悲莫悲兮生别离,乐 莫乐兮新相知,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 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复沓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了解"楚辞体"的特征 和《离骚》的历史地位;
2、把握节选部分表现得诗人洁身自好、坚持正 道的高尚情操,理解诗歌的艺术技巧。
3、反复诵读,通过鉴赏句子,理解并欣赏屈原 高尚的人格美。
4、感受屈原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一部分
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是 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 义文学的奠基人,创造、发展了"楚辞体"这一 新的诗歌样式,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 誉为"楚辞之祖"
作者简介
代表作品:《离骚》《九歌》 (
十 一 篇 ) 《 九 章 》 ( 九 篇 ) 《 天 问》《招魂》《卜居》《渔父》 等,共二十五篇。《离骚》是中 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作者简介
风恰:采用了大量的神话传说以 驰骋想象,借香草美人的比兴言 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文采 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表现 了作者进步的政治理想、高洁的 人格情操、九死不悔的顽强斗争 精神以及高度的爱国情感。
知识链接
楚辞:"楚辞"是战国中晚期,楚国的屈原等诗人 吸收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出的 新诗体。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句式
灵活,并多用"兮"字。屈原、宋玉等为这一诗体 的代表作家,因该诗体代表作品以《离骚》为
最,所以这种新体诗又名骚体诗。该诗体的出 现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的新阶段的到来。
知识链接
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 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是屈原一生寻求爱 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可与日月争光 "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诗人自叙身世、品德、 理 想 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 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 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与《诗经》在 文学史上合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写作背景 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 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 ,面对楚怀王的软弱与多变,遭 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 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 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 375句,2456字,可分为八个部
分
第二部分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妗 (kua)
蕙镶 (xiang) 谣逐 (zhuó) 沌 (tún)
(kè)
(xiàng)
谇(sui)
揽匿(chǎi)
面 (miǎn)
馆僚(chà chi
诟 (gou)
) 溘 相
道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 表述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和九死不悔的 意志
●第二部分:反省、检讨自己的行为,表 现追求美德、崇尚正道情操。抒发诗人 抱洁守正、献身理想的激情
第三部分
●课文解析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 好修 妗以鞭羁兮,謇朝①谇而 夕②替。
译文:我揩着眼泪啊声声长叹,可怜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我虽爱好修洁严于责己,早晨被辱骂晚上又丢官。
①谇:谏诤 ②替:废弃、贬斥
课文解析
第一部分
课文解析
既替余①以②蕙縷兮,又③ 申之以揽萨。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①以:因为 ②蕙:用蕙草编成的佩带③申:加上
他们攻击我佩带蕙草啊,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蓝兰。这 是我心中追求的东西,就是多次死亡也不后悔。
怨灵修之①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 之蛾眉兮,谣该谓余以②善淫。
怨就怨楚王这样糊涂啊,他始终不体察别人心情。那些女 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
①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②谣逐:造谣、诽谤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固时俗之工巧兮,①面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 兮,竞②周容以为度。
①面:背向,引申为违背 ②周容:苟合取容
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违背 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
课文解析
①沌 郁邑余②佗僚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
③溘死 以④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①沌郁邑:强调忧闷之深切 ②佗僚:失意的样子
③溘:突然、忽然 ④流亡:随流水而消逝
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宁可 马上死去魂魄离散,媚俗取巧啊我坚决不干。
课文解析
鸷鸟之①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② 周兮,夫孰异道而③相安
①不群: 不合群 ② 周:合 ③相安:相处,相容
雄鹰不与那些燕雀同群,原本自古以来就是这般
。方和圆怎能够互相配各,志向不同何能彼此相
安。
课文解析
屈心而抑志兮,忍①尤而②攘诟 。③伏清白 以 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①尤:责骂 ② 攘:忍受③伏:守、守护
宁愿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宁把斥责咒骂统统承担。 保持清白节操死于直道,这本为古代圣贤所称赞!
课文解析
悔①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 ② 复路兮 ,③及行迷之未远。
①相道:观察、选择道路 ②复路:回原路 ③及:趁着
后悔当初不曾看清前途,迟疑了一阵我又将回头。调转 我的车走回原路啊,趁着迷途未远赶快罢休。
课文解析
①步余马于兰皋兮,②驰椒丘且焉③止息 。进④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①步:缓 行 ②驰:快跑 ③止息:停下来休息
④不入:不被君王所用
我打马在兰草水边行走,跑上椒木小山暂且停留。 既然进取不成反而获罪,那就回来把我旧服重修。
课文解析
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 已兮,苟余情其②信芳。
①制:裁剪②信芳:确实美好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上衣,我并用荷花把下裳织就 。没有人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内心真正馥郁芳 柔。
把我的帽子加得高高的,把我的佩带增得长悠悠。虽然芳
洁污垢混杂一起,只有纯洁品质不会腐朽。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①芳与泽 其 杂糅兮,唯②昭质其犹未亏。
①芳:芳香 ②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
课文解析
课文解析
忽①反顾以 ② 游 目兮,将③往观乎四荒。佩缤 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①反顾:回头看 ②游目:放眼观看③往观:去观察
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着五彩缤纷华丽装饰,散发出一阵阵浓郁清香。
课文解析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①好修②以为常。 虽③ 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④惩。
①好修:爱美 ②以为常:认为是常规③体解:肢解④ 惩:受创而改变
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啊,我独爱好修饰习以为常。即使 粉身碎骨也不改变,难道我能受警戒而彷徨!
第四部分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赏析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极度痛苦之情。以"哀"字为中心,前面描 写哀痛的情状,尽现哀痛之深,后面写哀痛的原因,形象地概括 了诗人忧国优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长"与"衰"折射出他苍凉苦闷 的心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问题探究
面对自身的遭遇,诗人的心情如何
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诗人爆发出痛
苦而无奈的浩叹:"沌郁邑余佗僚兮,吾独穷困乎 此时也。""沌"和"郁邑"都是忧愁烦闷的意思,两 个词连用,表现了诗人的忧愁之深。诗人发出痛 苦而无奈的浩叹,表明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决 心 。
问题探究
"既替余以蕙纏兮,又申之以揽匿"传递了什么信 息 使 用 " 蕙 " " 匿 " 有 什 么 用 意
申述自己被贬的罪名。以"替"字承上,说明自己遭受废弃的罪名 竟然是因为"蕙縷""揽苗",竟然是因为自己"好修婷以鞭羁",竟然 是因为自己追求美政,竟然是因为自己拥有了太多的美德。一 个 荒唐的罪名,暴露了楚怀王不分贤忠好的愚昧。
诗用对偶的形式,节奏鲜明。用香草"蕙""蓝"比喻高洁的品德,
比喻他心目中的美政,用"蕙攘""揽萤"比喻自己对高尚美德和美 好政治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形象生动。这种艺术手法,就是比兴
O
第五部分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通假字
1. 缅规矩面改错("错"通"措",措施)
2 . 饨郁邑余佬像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心情抑郁不快的样子)
3 . 何 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圆凿<受榫头的 穿孔>)
4 . 进不入以离尤 兮 ("离"通"罹",遭受) 5.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明显)
6.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
知识链接
古今异义
1 . 回朕车以复路兮(古义:第一人称代词"我的" 今义: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称)
2. 以为(古义:"以之为"的省略 今义:认为
)
3.代序(古义:依次替代 今义:代替序言的文 章)
4. 纯粹(古义:美德、完美
今 义:①不掺杂别的成分;②副词,表示判断、结 论的毋庸置疑)
知识链接
J 天 1A 八J
形容词用作动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向往)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加高 加长)
伏清白以 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为……而死)
欢迎下次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