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人活着,
当哭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
从自己的哭声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生
数一 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 杜甫
“凭轩涕泗流”
诗中那一句话是描写杜甫的"泪水"
的呢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诗人为何会“凭轩涕泗流”呢 找出直接描写
诗人“凭轩涕泗流”原因的句子。
小组探究 :
诗歌的悲伤色彩很浓,但为何前 两联颇有豪迈之气 你如何理解。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 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 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祖国山河破 碎,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 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
今昔对照,为后文写景蓄势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找出其中最具有表现力的词。
坼 浮
广袤无垠,雄奇壮美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洞庭湖雄奇壮美,但却将吴楚两地分裂, 不禁让人想到唐王朝国家分裂、动荡的局势; 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更反衬出个人的孤单飘零 的处境。所以前面写得开阔雄伟,后面写得 极暗淡孤寂,前后对比,愈衬托出身世的飘 零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痛苦之情。
以壮景衬哀情
为何将洞庭写得如此壮阔
身世之悲:
孤单飘零,念亲、伤己。 家国之忧:
忧国忧民,担忧国运。
诗人因向“凭轩涕泗洗”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
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都植根于 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没有阔大之格局,文字无以情感充盈。 他笔下的洞庭,阔大无垠,不也是其阔 大的精神境界、襟怀的体现吗 而这种 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几乎贯穿杜甫所
有的诗歌。
群文共读
《 春 望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岳阳楼》
2025
群文共读
《 春望 》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 一 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小组讨论
这些诗歌当中杜甫因何而流泪 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憋 请结台诗句具休谈谈。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 叛军,中兴有望而流;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泪是为碌碌不得为的一生
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和割舍不下的国家而流。
为国为民而流
《春望》国 破山河在,城 春草木深。感 时花溅泪,恨 别乌惊心。烽 火连三月,家 书抵万金。白
头搔更短,浑
欲不胜簪。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却 看妻子愁何在,
《登岳阳楼》昔闻
洞 庭 水 ,
今上岳阳楼。吴楚
东 南 坼 ,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乾坤日夜浮。亲朋
日放歌须纵酒。 无 一 字 ,
群 文 诵 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课 堂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