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宁
汤显祖
《 牡 丹 亭 》
学习目标
1.品味戏曲语言,体会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关注戏曲中的人物个性,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的向
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字义 仍,号海 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与莎士比亚 同一时代, 一在东方, 一在西方,遥 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
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
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 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 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因上章抨击朝政, 被贬广东徐闻典史。两年后调移浙江遂昌知县,抑制豪强,关 心民生疾苦,颇多善政。 四十九岁时弃官回家,致力戏曲创作。
人生经历
思想主张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反对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
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
进步主张。
创作特点
在戏剧创作上他反对拘于律声,提倡灵性,是明代浪漫主义 文艺思潮的旗手之一。
在戏剧史上,和关 汉 卿、王 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 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品
《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 合 称“玉茗 堂四梦”, 又 称“临川四梦”。
汤显祖曾说: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 《牡丹亭》题记
《西厢记》
《桃花扇》 《长生殿》 《牡丹亭》
王实甫
孔尚任 洪昇
汤显祖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昆曲知识
昆曲是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称为 “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有 “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
《皂罗袍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
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篇目
故事梗概
《紫钗记》
讲述了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 一见倾心,历经磨难,终喜结良缘的故事。
《南柯记》
讲述了淳于芬fén梦入蝼蚁之槐安国为南柯郡太守的故事。
《邯郸记》
讲述了吕洞宾度卢生而使其经历荣辱梦幻的故事。
作品简介
“临川四梦” (又称“玉茗堂四梦”)
《还魂记》 (即《牡丹亭》)
《皂罗袍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出自《牡丹亭》 第十出《惊梦》,是女主人公杜丽娘在游览自家后 花园时的一段唱词。
《牡丹亭》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是 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剧情简介
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华,正 是情窦初开的怀春时节,却为家中的封建礼教所禁锢,不能得到自由和 爱情 。
忽一日,她那当太守的父亲杜宝聘请一位老儒陈最良来给她教学授 课,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讲解《诗经》的 “关关雎鸠”, 即 把 杜丽 娘心中的情丝触动了。
数日后。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不一 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
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
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
其父这时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 “梅花庵观 ”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
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 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
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染风寒,卧病住进梅花庵中。病 愈后他在庵里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恩爱爱,如漆似胶地过起了夫
妻生活。
不久,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议请人掘
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见天日,并且复生如初。俩人随即做了真 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
考完后柳梦梅来到淮扬,找到杜府时被杜巡抚盘问审讯,柳梦梅自 称是杜家女婿,杜巡抚怒不可遏,认为这儒生简直在说梦话,因他女儿 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现在能复生,且又听说女儿杜丽娘的墓被这儒生发 掘,因而判了他斩刑。
在审讯正吊打之时,朝廷派人伴着柳梦梅的家属找到杜府上,报知
柳梦梅中了状元了,柳梦梅这才得以脱身。
但杜巡抚还是不信女儿会复活,并且怀疑这状元郎也是妖精,于是
写了奏本让皇上公断。
皇帝传杜丽娘来到公堂,在“照妖镜”前验明,果然是真人身。于 是下旨让这父子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
一段生而复死,死而复生的姻缘故事就这样以大团圆作了结局。
剧情简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 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
●“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王思任《牡丹亭叙》 ●“汤义仍《牡丹亭梦》 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明 · 沈德符《野获编》
诵读悟情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曲词,疏通曲词大意。
游园
汤显祖
【皂罗袍】原来姹chà紫嫣yān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tuí 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 轩xuān;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è看的这韶光贱!
补充注释: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艳丽多彩。
◆断井颓垣 (yuán): 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 的破旧冷落。
◆忒:太/过于。
◆“锦屏人”句意谓:深闺中的女子太不珍惜这美好的春光。这是 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
译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 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 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 使人欢心愉 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 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 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 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只有像我这样被 阻隔在深闺中的女子,才辜负了这大自然 的美好春光啊!
本曲,你脑海中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
思考:这支曲子极富画面美,读完
这样一幅春景,内心的情绪有何变化
(请结合相关唱词进行分析)
思考:诗中女主人公杜丽娘面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 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惋惜
无奈、伤感
哀怨惆怅
因春而喜,因春而伤
思考:女主人公面对明媚的春景,
情绪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情绪的变 化中,抒发了女主公杜丽娘什么样的情 感 (请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美好的春景,只有断井颓垣相伴、无人欣赏的感伤。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姹紫嫣红
断井颓垣
对比
美好的春景一自己青春明媚的生命
断 井 颓 垣 一 自己生活的封闭的、没有自由、
无趣的环境
自己拥有美好明媚的青春却被困于封闭无趣、 没有自由环境中,无人欣赏的无奈和失落。
写作背景:
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两 千年来作为社会思想基础的儒学,已经日益迂腐固 执,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发展,扼杀人性。在当时的 社会条件下,女性受到的礼教束缚就更为残酷。
《丛杂记》记载:明时,“以家有烈女贞妇为荣,愚
民遂有搭合死节之事。女有不愿,家人或垢骂辱之,甚 至有鞭打使从者"。
16世纪,新的商业城市在兴起,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社会上出现了反对迷信和正统思想的束缚,要求个性解 放的新思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
塑造了杜丽娘的形象。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用典,化用谢灵运“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 并”的典故,以抒发虽有良辰美景,但无赏心乐事的伤感。
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
无限哀怨的感伤之情。
→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
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辽阔的境界,表达了杜丽娘 对外部自由世界的无限向往。
→对自己美好的青春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惆怅, 对封建家教和封建礼教的不满。
用 典,“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中“画 栋朝 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杜丽娘是一位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
解放的 女性形象。
至情的化身 :因情生梦因情而死
死不弃情因情复生
曲词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雕
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
和煦的春风,夹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 着美丽的画船。这是一幅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啊!
万紫千红却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 自流逝,使杜丽娘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她对美好青春 被禁锢、被扼杀的叹息,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 建礼教的反叛精神、个性解放愿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 心 情。
景
(美)
情
( 伤 )
以乐衬哀
艺术特色
化情入景,情景交融
(1) 对比鲜明。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 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情与景的矛盾,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2) 以乐写哀。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绚丽夺目的春景图, 富于诗情画意,但景美情伤,流露出无奈、哀伤之情,运用的是以乐景 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3) 情深意远。这首曲子情深意远,有客观描绘,有主观抒情,情 与景水乳交融,是历来被传诵的借景抒情、富于诗情画意的名曲。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
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 青春的无情摧残。
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
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
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
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