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1《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31 20:0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 轼
( 一 )知识与技能:
知人论世,了解词人苏轼的生平以及本词的创作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①了解宋词“ 豪 放 派 ”的风格特点;
②品读词句,掌握词中写 景、咏 史、抒 情相结合的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苏轼二十岁进士及第,宋神
宗时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因“乌 台 诗 案” 被贬为黄 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
一、导入新课
定 州
汴京
(1056) 密 州
(1071)
颍 州
徐 州
(1077)
黄州 常 州
(1080)
湖州
(1037)
抗州
(1071)
问汝平生功业,并出知颍州、定州等地,晚年因
黄州惠州儋州。新党执政被贬惠 州、儋 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词人苏轼被放逐的一生 于常州病逝。
惠 州
儋 州
(1097)
(1079)
1.作者介绍:
眉山市)人,与其父苏询、其弟
苏辙并称 “ 三苏 ”。
苏轼(1036—1101),字
谥号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省
子 瞻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1)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 欧 苏 ” ,为
“唐宋八大家”之 一;
2) 诗歌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 词 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 苏辛 ” ;
4) 书 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ú) 、 蔡
襄并称“宋四家”。
发 旷 世 奇 才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了“豪放” 一派。
豪放词的特点:
1.描绘壮阔景物; 2.刻画英雄人物; 3.抒发壮志豪情。
意境壮美
(阔大、恢宏)
感情豪迈
(慷慨、旷达)
课 外 拓 展:苏轼提出的词学理论:“词自 是 一 家” , 并 开 创
咏史怀古诗(词)
一般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或借古讽今, 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
1.标志:标题中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 其后加“怀古”、“咏怀”。
2 . 结 构 :临古地 → 怀古人(忆古事) → 抒己志
3. 手 法 :用典、双关、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4 . 情感:借古讽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2、作品背景:
北宋元丰二年,43 岁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遇了 北宋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汉书 · 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 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
本首词即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
此调宜抒写豪迈情感。
“赤壁怀古”是 词 题 ,怀”是感怀,“古”是历史。 “赤壁”即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
3、解 题 :
念奴娇,词牌名。
(Tip s: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位著名歌伎,词调因此而得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聆听示范朗诵。
2. 自由诵读,读出情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7,惊涛拍岸7,卷起千堆雪。江山 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 雄姿英发。羽扇纶
(guān) 巾,谈笑间,樯(qiáng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lèi) 江月。
面对赤壁美景,诗人借此以引起
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
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的人 生感慨。
上阕:写景
下阕:咏怀 抒情
3. 简要概括词的上下阕主要内容。
1.上阙中,词人用哪些景物来表现的江山如画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浪故垒乱石惊涛千堆雪
特点 雄浑、壮阔、气势磅礴
三 、精读课文,深入研讨。
赏豪放之景
空 间 时 间
把江山、历 史、人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
去不复返
干古风流人物
深入解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亦指人事之水,
历史长河
大江
联想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颇具调侃意味(幽默、风趣) 黄州 · 赤壁矶
曹军进军路线
孙权军进军方向
曹军败退
①曹军进军路线:新野→长坂→江陵→乌林→赤壁
②孙权军进军方向:柴桑→樊口→赤壁→乌林→江陵
③曹军败退:赤壁→华容→江陵→襄阳→新野


208年6长 坂
1g01 月
江江 陵
tA
夏 口
赤壁樊口
208年1月
华容
乌林
新野6

赤壁之战
襄阳
关 用 次
○柴桑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此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们称道。思考:哪些字最富有 表现力 请简要分析。
乱:岩石的险怪、参差不齐
穿:山峰的陡峭、高耸入云
惊:巨浪的汹涌澎湃
拍:怒涛的力度之大
卷:波涛的汹涌
千堆雪:层次感强,蔚为壮观
俯 仰 结 合
动 静 结 合
视 听 结 合
夸张
拟人
比喻
雄 伟 壮 丽
2.面对如此美景,词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承 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
启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如画的江山,正是 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
由写景过渡到写 人 ,这一句将江山的瑰丽与怀古的柔情融为一体。
3.词的上片写景,下片“遥想”一词 忆豪放之人
承接上文。阅读下阕前六句,讨论
苏轼刻画了周瑜怎样的形象
年轻得意 英姿勃发、英俊潇洒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从容、儒雅
自信乐观 从容淡定
思考: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34岁
雄姿英发
大都督 小乔初嫁
三分天下
苏 轼
47岁
早生华发 团练副使 屡遭不幸 壮志未酬
比较角度
年龄
外貌
官职
生活
功业
对比之中哀叹自我
周 瑜 与 作 者 比 较
对比

“笑”,自己年 岁 已 高,仍然多愁善感,还有 着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
“早生华发”,感慨自己光阴虚度。理想与现实之 间存在着巨大反差,透出一种无奈和苍凉的感慨。
4.由周瑜想到自身,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思考:有人说,苏轼此词最后一句带有浓重的悲彩
和消极色彩,你该如何理解
1. 苏轼虽遭贬斥,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依然极具上进心,以乐观 的态度积极面对人生。
2.词人虽然叹“人生如梦”,但缅怀历史人物,无一不是这滚滚 长河中的一颗石砾。如今,有江、有 月、有酒,人生便足矣, 可见他心胸之旷达洒脱。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
抒豪放之情
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描绘赤壁
雄奇壮阔的景色,引发对历史英 雄人物的追忆。
词的下阕通过塑造周瑜这一 英雄形象,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 业却壮志难酬的感慨。
四 、课堂小结
苏轼,这位伟大的儒家知识分子, 一生积极力求入仕,想要在政
治上一展宏图,可是却被冰冷的现实给挫败, 一贬再贬。纵观他的一生, 沉浮宦场之中,大起大落,但他独有一份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断地消解人生中的烦恼,随遇而安。正是他独特的气质,颇得士大夫 们的青睐,使得无数后人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陶渊明《形影神三首》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 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 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五、课外拓展
定风波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