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31 20:0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将进酒
在中古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
几乎有 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 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
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
因酒而去掉面具口吐真言:
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 — 苏轼
情 感 :
1.以酒助兴(欢乐)
2.借酒抒发愁情思绪(离人思绪/人生孤苦/壮志难酬/思乡/家国之愁) 3.以酒表达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积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酒与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称号
诗仙
朝代
唐代
诗派
浪漫主义诗人
爱好
饮酒、赏月、作诗、漫游
诗风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仙气
才气
傲气
酒气
(701—762年)
初入长安 奉诏入京
无功而返供奉翰林
与友畅饮
作《将进酒》
西涂(络地
m 州
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
725 730 742 744 752
奸臣当道
赐金返还
t
o 逻些
江 南

碎叶(出生地)

益州


1、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
2、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 , 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学 习 目 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zūn) 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pēng) 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 (qiāng) 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侧)耳听:
钟鼓馔(zhuàn) 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Iè) ,斗 酒 十 千 恣(zì) 欢谑(xu 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 (gū) 取对君酌 (zhu ó)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āng) 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 , 多
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这首诗“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
之气,也体现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kē jiù,自创新意,
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
qiāng 解 题 将进酒
进酒:饮酒
将:请、愿
人生得意须尽欢——恰逢知己 与尔同销万古愁——借酒销愁
3.怎样喝酒的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 喝得多 将进酒,杯莫停 ——喝得快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 将出换美酒 ——喝得豪爽
1.这是一首“劝酒歌”,谁劝谁喝酒
一开始应该是丹丘生劝李白和岑夫子,后来是李白劝岑夫子和丹丘生
2.为何喝酒
喝 酒 。
让我们深入文本,看你读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李白。
探究内容:
3分钟时间,结合李白以往的诗词和本词完成三个分句的排比句式。
透过 (具体诗句),我读到了一位 的李白。
请结合具体诗句从内容、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品读、分析、概括。
找出诗中带有情感色彩的字词。
找出诗歌中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悲——欢-乐——愤——愁
/ 停顿 ● 重音 O 轻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 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pēng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cén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 歌/一曲,请君/为 我/倾/耳听。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
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 /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dǒu 酒/
十 千/恣 zì/欢 谑xuè 。
主人/何为wèi/言少钱,径须/沽gū 取/对/ 君酌。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 ●


渐强 渐弱
语速加快
●●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流水文化: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 努力老大徒伤悲。
你没有看到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中悲愤的白发,早晨还黑如青丝,入
“河出昆仑,以其地极高,
故曰从‘天上来’”
李白“悲”什么
暮便已皓然霜雪。
写作背景
《将进酒》创作于天宝十 一 载(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
“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
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 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 一好友元丹丘的颖 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写作 此诗时,诗人已经47岁了,在政治上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胸中郁结 很深,这是他悲叹感伤的深层原因。
悲:时光易逝、人生易老,功业未就。
起兴 由黄河水东流,引发对人生的感慨。
比喻 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将白发比作雪。 对比 以头发的朝晚变化进行对比。
反衬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 从空间、时间两方面夸张:天上,朝、暮。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 一饮/三百杯。
①既然人生短暂,既然此处失意,就应另外去寻找寄托。 朋友相聚,正好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②诗人实际失意,不是真正的快乐,是通过这种及时行乐,寻求自我安慰。
人生得意之时即需纵情欢乐,莫让酒杯空对着月色。我有雄才伟略一
定会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也有失而复得的一天。
思考:诗人正自感伤,却为何突而转悲为欢 它是一种真正的“乐”吗
天 生 / 我 材 /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 一 饮/三百/杯。 >这几句运用什么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运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
②抒发了作者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情感。透露出一种 怀才不遇而又渴望入世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中表示酒器(酒杯)的词:
尊,樽,觥,觞,爵,角,觚,杯羽,杯杓,钟,盅, 酌,斗,卮,彝
杜 甫 :
艰难苦恨繁霜鬓
李白更关注生命的质量,能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长寿。绝对的自信!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诗人在这里连续用了四个"三字句",与前文的长句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有什么好处
就反映出诗人情感的变化,心情是十分激动的,他的
情感由原来的欢乐变得狂放起来。
①让诗歌的节奏不单调,富于变化;
②加快了诗歌的节奏,旋律加快,旋律的加快实际上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与君歌一曲"的内容是什么
分析作者所唱歌词使用的手法及书法的思想情感。
这是诗人的 真心话吗 为什么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 王 /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不是,这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抒的愤激之词!是全诗的主旨句。
钟鸣鼎食都不值得珍惜,只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陈 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席,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 与君歌一曲"的内容是什么
>分析作者所唱歌词使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思想情 感。
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更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同样是蔑视权贵,比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两句在内容上是相同的,都表示了作者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 不同的是,前者所谓的“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 者所谓的“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
总体而言,前者于愤慨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慨中略见低沉(愁太久了, 已经绕不开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这是李白自身的境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和痛彻总结;
这些圣贤都是有才华而无所施者,而饮者更是“圣贤”中逃于醉乡的人。 这两句,借 古 抒 怀 ,既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也表现了李
白对统治者不再抱有幻想,也决心孤独地、决绝地抗争,回到精神的栖
息地。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为什么羡慕“饮者”
曹 植 :
“曹子建七步成诗”煮豆燃豆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很有才华,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
用典,李白以曹植自况(自比),自己尽管没有曹植那样的经济条件,但 时拼出去卖裘卖马也要和朋友尽情地乐上一回。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 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历史上孤独的圣贤不可胜数,诗人为什么提到“陈王”曹植呢
手法:借代、对比、用典
①“钟鼓”一句,既表现作者对权贵的蔑视,又表现作者仕途失意,壮志难 酬的激愤之情。
②用圣贤同样不被重用的事,来自我安慰,同时内心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 之情溢于言表。
③以“陈王”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表现的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与君歌一曲"的内容是什么 分析作者所唱歌词使用的手法及
抒发的思想情感。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以悲开头,以愁结尾,如何理解“万古愁”
万古——夸张。这是古往今来许多有理想、不麻木的人共同的愁
绪。因此,李白笔下的愁,不再是宣泄个人情感,而是站在历史
的高度,替从古至今众多有梦想的追梦者抒发的共同的愁绪!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这几句又可以读出一位怎样的李白
①诗人反客为主,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这
种狂放,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②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诗人用 夸张的手法把愁之深展现出来。
品读小结
悲 :悲叹人生短促;
欢 :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
愤 :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狂 :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
矛盾的人生
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
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愁并存, 摈弃富贵与猎取功名对峙,
旷达放纵与坚定执着相关联。 ——戴建业
钟鼓馔玉不足贵
惟有饮者留其名
人生得意须尽欢
与尔同销万古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愁”之总结
人生易老 青春不再
壮志未酬 怀才不遇
圣贤寂寞 陈王失意
怀才不遇,可以说是封建时代多数才人的共同命运,所以说是“万古愁”。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愁”字,作者因何而愁
为何而愁
口 『 口 人
三愁
一愁
艺 术 手 法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
起兴:人生和黄河之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开篇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三百杯” 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纵情豪爽。
直抒胸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寻找寄托(酒与友), 朋友相聚,开怀畅饮,及时行乐。
借代:“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 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 视,另一方面更是诗人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对比:在封建时代,只有衣食无忧的达官贵人芳名永驻,而才华横溢的人却遭受排挤,写 出了对荒唐社会的愤怒嘲讽,对豪门权贵的蔑视、鄙弃和否定。
用典:用曹植自况,表达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