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苏教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1.3《捏泥巴》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苏教版(2024)一年级科学下册1.3《捏泥巴》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2-05 11:2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
苏教版●X一年级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捏泥巴》一课,旨在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泥巴的物理特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本课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方法的初步尝试,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对科学的系统认识尚浅。他们正处于从直观感知到初步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适合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基本能力。因此,本课教学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核心素养分析
1. 科学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泥巴是一种可塑材料,了解其基本的物理属性。 2.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泥巴在不同操作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探究实践:通过动手捏制泥巴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态度责任:激发学生对自然材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泥巴的基本物理特性及其在手工制作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泥巴的可塑性和不同处理方式对其形态的影响。
教具准备
泥巴(或安全的儿童陶艺泥)、塑料垫板、模具、雕刻工具、湿布、水桶、清洁刷。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泥巴制作或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泥巴制作玩具或艺术品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泥巴的变化和成型过程。 观看视频,讨论泥巴的神奇之处,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讲授新课 分发泥巴和工具,示范如何安全地使用,并简述泥巴的基本特性。 介绍泥巴在传统文化(如陶艺)中的应用,展示一些泥巴艺术品图片。 分组操作,尝试捏制简单的形状,如小球、动物或字母,观察泥巴在手中的变化。 小组讨论泥巴除了玩耍外,还有哪些实际应用,每组选择一个进行简短汇报。 通过亲手操作,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巴的可塑性,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泥巴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增强学习意义。
三、课堂练习 1. 泥巴遇水会变软。(对) 2. 泥巴干燥后会变硬,无法再塑形。(对) 3. 泥巴可以直接食用。(错) 4. 使用模具可以快速做出复杂的泥巴形状。(对) 5. 泥巴制作的作品可以永久保存不变形。(错) 举手回答,互相讨论,加深理解。 通过判断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总结泥巴的基本特性、制作技巧及生活应用。 回顾学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泥巴的神奇之处。 帮助学生系统回顾本课知识点,加深记忆。
板书设计
《捏泥巴》 一、泥巴的特性: 二、制作方法: 三、生活应用: 1. 可塑性 1. 揉、搓、捏、压 1. 陶艺创作 2. 遇水变软,干燥变硬 2. 使用模具 2. 教育玩具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兴趣高涨,有效掌握了泥巴的基本特性和制作技巧。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未能充分理解泥巴的可塑性,导致作品形态较为单一,需加强个别指导。 教学建议:未来教学中,可增加更多创意激发环节,如设置主题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加强对泥巴特性的深入讲解和示范,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科学的深入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