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Section B 2b Rethink, Reuse, Recycle!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Section B 2b Rethink, Reuse, Recycle!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人教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目标(Go for it)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5-01-27 11:04: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 主题 人教版英语九年级 Unit 13 Section B 2b Rethink, Reuse, Recycle! 读说课
学科 英语 年级 九年级 时长 45 分钟
背景 分析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 1.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挖掘语篇文本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提出, 英语课程 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 学习能力。语篇研读作为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起点, 理应从核心素养出发, 分析语 篇结构、主题、语言, 提炼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和主题意义, 挖掘文本文化内涵, 并 以此为基准, 确立教学主线, 设计层层递进的教学活动, 在引导学生多层次理解文 本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课时的课文结构清晰,为总分结构,由主题段和三个具体案例组成。本篇课 文主题意义清晰,即“Nothing is a waste if you have a creative mind. ”,倡议变废为宝 这种创意环保新方式。三个案例展示了不同层面的废物改造方式,由维持旧物原貌、 赋予旧物新的实用价值,到对旧物进行轻改造、赋予其新的实用价值,再到对旧物 进行拆分、赋予其情绪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展现了变废为宝的意义。 2. 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核心组织和实施教学 新课标强调,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 以语篇为依托, 通过学习理解、 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 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进而运
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 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 解决真实问题, 达到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本单元聚焦人与自然这一主题, 通过介绍环境污 染和生物保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Section A 1a-3b),列举梳理个人日常生活践 行环保的行为事迹来帮助学生学习环保行为(Section B 1a-2e),针对具体环境问题 提出环保意见来引导学生践行环保行为(Section B 3a&3b)。 本课时从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出发,创设“Rethink Reuse Recycle 新闻发布会”的情境,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变废为宝的设计报告。通过对语篇 的深入挖掘学习, 学生将语言知识、主题信息以及思维逻辑逐步内化, 并在此基础 上迁移到该课时的核心输出任务,调动创新思维, 完成作品设计。 3. 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为实现单元育人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 明确 教什么、为什么教、 怎么教、 怎么评等方面的内涵和要求,充分发挥“教—学—评” 协同育人功能。本课时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和方式, 通过课堂即时性评价、表现 性评价和作业评价来检验学生对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以评促教;同时, 通过师生 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来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对知识的内化程度,以评促学。 二、单元内容分析 1. 单元大概念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主题群为环境保护和自然生态,通过不同类 型的语篇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生物保护、环保行为和环保创新意识。单元包括 6 个语篇, 其中 3 篇为听力语篇, 3 篇为阅读语篇。通过学习本单元, 学生可以理解 并运用环保相关表述,了解环境污染和生物保护相关议题, 树立环保意识, 形成环 保创新意识,在生活中践行环保行为,提高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分析,本单元的语言大观念可以提炼为“谈论生活中的污染问题和环 保行为, 说明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措施, 介绍可行有效的环保行为”;主题大观 念则是“关注不同层面的环境问题, 探讨成因以及解决措施”。通过对语言大观念和 主题大观念的总结, 最终形成本单元的大观念,即“树立环保意识, 发现环境问题, 探究日常生活中行之有效的环保行为,践行环保理念”。 2. 单元语篇分析
三、 本课时语篇分析 【What】作者通过介绍三个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在变废为宝方面的成功事例来 阐释“Nothing is a waste if you have a creative mind.”这一中心主题。 文中,来自英 国的 Amy Hayes 用废弃物建造了一幢房子,门窗来自周围被拆毁的建筑,屋顶是有 一条翻过来的旧船,大门是由石头和旧玻璃瓶制造而成, 她因此获得了环保协会颁 发的奖项; 来自香港的 Jessica Wong 擅长用旧衣服,尤其是旧牛仔裤,制作手提包, 并开了一家店和一个网站进行售卖,她计划写一本旧衣改造的书;来自上海的 Wang Tao 将旧汽车的零件进行拆解,用废铁和其他材料制成艺术品, 他希望未来建造一 座金属艺术主题公园给人们带去快乐,呼吁人们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Why】该语篇承接 Section B 的听力部分继续探讨日常生活中可行的环保行 为,在学习了生活中以节源减排为目的的环保行为后,“Rethink, Reuse, Recycle!” 介绍了一种别样的环保形式, 即利用创新性思维通过重新思考、重新使用、 循环利 用的方式变废为宝。 本语篇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打破常规的环保形式会激发 学生的创作欲和思考,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创新。 【How】该语篇是一篇总分结构的说明文,第一段是总起段, 第二、三、 四段
则通过具体举例来支撑中心主题。文章以两个设问句开篇, 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引 出文章主旨句——“Nothing is a waste if you have a creative mind.”;第二、三、 四段 围绕该主旨具体举例,通过三个实例传达 3R 的具体意义,以及何为创新性改造。 四、学情分析 1. 自然状况: 学生总体上英语基础扎实,课堂积极性高,敢于挑战有难度的学习任务, 乐于 表达自己的观点。 部分学生词汇量丰富,口语写作能力强, 但也有部分学生基础相 对薄弱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2. 主题背景: 本语篇主题内容是变废为宝,文中介绍的处理废品的方式与学生日常的处理方 式不同, 因此学生对此类话题比较感兴趣,也乐于探索。但是,学生对如何进 行废品改造了解甚少,对如何用英语表述该话题并不熟悉,需要教师引导他们 对文本进行深入挖掘,学习理解 3R 原则的含义和意义。 学生在学习了解了日常生活中常规的环保行为后,需要进一步了解保护环境的 创意新方式,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的行动。 3. 语言表达: 本单元为复习单元, 所涉及的语法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单元学习中已经有所掌握, 学生已基本了解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的结构与用法。但是由于 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在使用部分语法知识时会有表达不准确的情况。 学生在准确使用环保相关表述方面仍有困难,尤其是在描述如何进行废物改 造方面。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内容, 了解何为 3R 原则,理解践行 3R 原则的意义, 学习 与变废为宝相关的英语表达。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 3R 原则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将“废物”变成“宝物”,完成 废品设计方案。
学习 目标 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1. 抓取关键文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复述语篇内容,归纳总结出废品改造过
程中经历的三种变化。【语言能力&学习能力】 2. 正确使用被动语态、现在完成时以及与“制作”相关的词汇完成采访活动和设 计报告。【语言能力】 3. 完成变废为宝的设计报告并进行展示,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同时能根据评价 量表对其他小组的报告做出恰当的评价。【语言能力&思维品质】 4. 深入了解环境保护这一议题,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环 保意识,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文化意识】
问题 框架
方法 策略 针对教学重点的方法策略 创设真实情境: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设置新闻发布会这一情境,将课文内容化 用为会议手册节选,其中涉及了会议主题和受访嘉宾背景信信息。一方面,通 过通读全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主旨句,引入主题;另一方面,通过填写提 词卡 (cue card),学生将梳理课文内容,抓取细节信息,学习三个变废为宝的具 体案例,并通过采访任务进行复述,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课内知识的内化。 针对教学难点的方法策略 合作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最终生成一个变废为宝的设计报告。由于学生能力 的差异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单独完成该任务的难度较大。因此,本环节 采用四至六人小组合作的模式,小组成员合力完成该设计报告,既能让学生充 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材料支撑:在小组活动前,教师会播放一个旧物改造的视频,视频展示了生活 中常见的几类旧物废品是被如何改造成宝物,以激发学生的创意灵感;另一方
面,课堂学案中提供了废物改造相关的部分词组表达,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了 语言支撑。
教学活动设计
课 堂 教 学 活动 活动 1 目标 设置真实情境,引入本课时主题, 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步骤 Lead-in & Pre-reading Activity 1 展示新闻发布会背景图,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设置发布 会情境,引入语篇标题,提问学生对 3R 原则的初步理解是什么。 设计意图: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中引入语 篇关键词。 学习活动层次:学习理解——感知与注意 Activity 2 介绍本节课所用语篇为会议手册节选,要求学生速读文 章,概括文章主旨和结构,找出主旨句。 设计意图:强化情境设置,加强情境与课文内容的联系,为学生梳 理文章内容作铺垫。 学习活动层次:学习理解——概括与整合
学习评价 师生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以口头评价为主, 是一种即时性评价。
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 1 课件 (附在最后)
活动 2 目标 梳理文章内容,通过采访任务完成对文章的复述,从而内化文章内 容
环节步骤 While reading Activity 3 介绍本次新闻发布会的会议议程,引入学生本节课需要 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即协助三位受访嘉宾进行采访彩排,要求学 生细读课文中三个人的故事,填写“cue card ”上所需的信息,并 在完成后思考废品在改造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信息,“cue card”作为采访中常见 的提词工具为学生完成下一步彩排采访的任务作铺垫;总结出三 个废品改造事例中废品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即 “useless→useful”、“old→new”、“cold→warm”,增强对文章主题 的理解。 学习活动层次:学习理解——获取与梳理;应用实践——描述与 阐释 Activity 4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负责准备一位嘉宾的采访,组内 两人为一小组,一人担任采访者,另一人担任受访嘉宾,根据 cue card 的信息和学案中给出的采访常用句式完成采访的彩排,并从 中选择 3 组同学进行展示。
采访任务划分了三个难度等级:Level A 要求学生仅关注 cur card 上的信息;Level B 要求学生将总结的信息或者其他想问的问 题纳入采访中,并给出可能的答案;Level C 要求学生脱稿进行采 访。学生可选其中任何一个难度来完成采访任务。 设计意图:贯彻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转述,内化相 关语言表达, 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同时,分层设计可满足不同 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层次:应用实践—— 内化与运用
学习评价 师生评价:教师通过课堂提问、 观察小组讨论合作、 评价小组展示 等方式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以口头评价为主, 是一种即时 性评价。
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 1 课件 支撑材料 2 阅读学案
活动 3 目标 推动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至日常生活中, 增强环保意识
环节步骤 Post reading Activity 5 引入本次发布会的第二项议程,即有关日常生活中变废 为宝的经验分享会,观看旧物改造视频,总结日常生活中可用于改 造的废品种类,引导学生思考可以通过改变旧物、废品的哪些方面 和特征来完成创意改造。 设计意图:为学生完成最后的设计报告提供灵感,聚焦创意改造的 具体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习活动层次:迁移创新——推理与论证 Activity 6 四至六人为一组,选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品进行创新 性改造, 借助学案中给出的相关表达完成设计报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创建文章与现 实生活的关联,达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落实环保意识。 学习活动层次:迁移创新——想象与创造 Activity 7 选取小组进行班内展示,其他小组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打 分和评价。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 3R 原则的理解, 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 流与评价 学习活动层次:迁移创新——批判与评价 Activity 8 向学生介绍 3R 原则最常见的版本,即“Reduce, Reuse,
Recycle”,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Rethink ”代替“Reuse”。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个版本的3R 原则的区别,激发学生对 3R 原 则,尤其是对“Rethink”的进一步思考。 学习活动层次:迁移创新——推理与论证
学习评价 师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合作、 课堂提问等方式对学生的 具体表现进行评价, 以口头评价或根据量表进行评价为主, 是一种 即时性评价。 学生自评: 学生在完成核心输出任务时, 会根据评价量表对报告内 容、语言和创新性来进行调整。 生生互评: 学生根据评价量表,对其他小组的报告进行评价, 提出 建议, 完善报告。
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 支撑材料 1 课件 2 阅读学案 3 旧物改造视频 4 评价量表
板书设计
课 后 作 业 (活 动) 学习目标 落实目标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内化,并通过实践加深对 3R 原则的理 解
作业(活动) 要求 完善本组设计报告,并制作成品, 带至班内展示并用英文向其他同 学介绍。
技术 融合 数字技术融合 点 在 post reading 部分播放旧物改造的视频。
使用描述及使 使用描述:教师在学生开始讨论并生成最后的废物改造设计报告之
用的意图 前,播放旧物改造的视频,引导学生注意视频中使用了什么材料并 总结改造的具体方式。 使用意图:为学生最终生成设计报告提供创意支撑,激发学生的灵 感,调动学生参加活动讨论环节的积极性。
课程 思政 课程思政元素 提升环保责任意识,发现生活中的创意环保新方式,学习绿色生活 方式,在生活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融入过程 在整节课中不断强化“Nothing is a waste ifyou have a creative mind. ” 这一主题。之后,通过梳理课文中的三个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案例 信息,学生可以学习了解变废为宝的具体方式,增强学生对 3R 原 则的理解和认同,也可以意识到环保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学 习绿色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承担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的体现。 在生成废品创意性改造设计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将思考和亲身实践 变废为宝,并最终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从而提升环保意识,践行 环保理念。 在本节课结束之前,学生通过思考“reduce”和“rethink”的区别, 进一步理解“rethink”不仅可以赋予旧物废品新生命,还能减少废 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个人生活中 的具象化。
支撑材料 1 课件
支撑材料 2 阅读学案
支撑材料 3 旧物改造视频
支撑材料 4 评价量表
Evaluation
Content They can include four aspects (work name, materials, steps to make it and reasons to recommend).
Their work shows a creative way to deal with the waste.
Language They can use as many phrases listed on the handout or shown in the passage as possible.
Performance They can speak loudly and clea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