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六国论 课件(共14张PPT)+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6.2 *六国论 课件(共14张PPT)+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2-06 10:40:52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六国论
苏 洵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此刻,你是苏洵,于梦中惊醒之际发现自己正在《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的采访现场。此时此刻,你会有何所思,何所感?亲爱的苏洵,请跟上节目组的脚步,开启这场奇妙的穿越之旅!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苏洵严密的说理逻辑。
2、赏析文章的说理艺术,感受苏洵雄辩的力量。
3、理解苏洵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领文人士大夫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目标达成策略一:
思辨阅读 倾听文本的声音
苏洵您好:
我是《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的记者,您的作品《六国论》在后世一直被奉为论辩经典,读者们非常想了解您的论证思路。
请同学们与苏洵对话,帮助苏洵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画出《六国论》的思维导图。
目标达成策略二:
思辨讨论 倾听读者的声音
苏洵的《六国论》是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通过欧阳修呈献给宋朝仁宗皇帝的。栏目组有幸也请到了宋仁宗,此刻,你就是宋仁宗,作为“为国者”,读完此文有何感想?
目标达成策略三:
思辨表达 倾听作者的声音
苏洵您好:
读者们对您的写作目的也比较好奇,请你再谈一谈当初为何要撰文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
此刻,你是苏洵,作为“作者”,谈谈你的想法?
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助读材料
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指出:“老泉此论,实为宋赂契丹,借来做个事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作为当代青年,你的使命与担当又是什么?请写出你的使命与担当。
目标达成策略四:
思辨写作 倾听自己的声音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感谢各位聆听
THANK YOU年 级 高一 科 目 语文
课 题 《六国论》
学习目标 1.了解“论”的文体特点,积累文言字词,能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严密的说理逻辑。
3.赏析文章的说理艺术,感受作者雄辩的力量。
4.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领会作者家国天下的责任担当。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论证思路,体会学习苏洵针对现实问题选择特定角度而做出理性的说理与劝谏
学习难点 透过苏洵的理性判断和缜密逻辑,感悟其形象内涵。在理性思维的关照下,激发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担当。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 习 过 程
教学设计(知识点) 设计意图
学习情境,板书课题 传千年之经义,燃万古之明灯。此刻,你是苏洵,于梦中惊醒之际发现自己正在《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的采访现场。此时此刻,你会有何所思,何所感?亲爱的苏洵,请跟上节目组的脚步,开启这场奇妙的穿越之旅!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观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严密的说理逻辑。 2.赏析文章的说理艺术,感受作者雄辩的力量。 3.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现实针对性,领会作者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 思辨阅读 倾听文本的声音 【展示以下情境】 苏洵您好: 我是《典籍里的中国》栏目组的记者,您的作品《六国论》在后世一直被奉为论辩经典,读者们非常想了解您的论证思路。 请同学们与苏洵对话,帮助苏洵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画出《六国论》的思维导图。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框架并画出论证思路图于投影展示。】 思辨讨论 倾听读者的声音 【展示以下情景】 苏洵的《六国论》是嘉佑三年(公元1058年)通过欧阳修呈献给宋朝仁宗皇帝的。栏目组有幸也请到了宋仁宗,此刻,你就是宋仁宗,作为“为国者”,读完此文有何感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 思辨表达 倾听作者的声音 【展示以下情景】 苏洵您好: 读者们对您的写作目的也比较好奇,请你再谈一谈当初为何要撰文探究六国灭亡的原因? 此刻,你是苏洵,作为“作者”,谈谈你的想法? 【助读资料:自宋朝开国到英宗治平年间(一百年间),宋军和契丹、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到苏洵所处的时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这样“陪邻”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 明确:苏洵并非就事论事,而是明确地在议论朝政得失,主要针对当时对外政策不当提出现实弊端。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指出:“老泉此论,实为宋赂契丹,借来做个事鉴。”作者为六国提出对抗秦国的办法实属为北宋统治者提出对抗契丹和辽的办法。苏洵针对现实弊端,提出了重用人才、积极用兵、停止贿赂、维护政权的具体对策。 在大多数人眼中,百无一用是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苏洵一介布衣,于1051-1056年间居家研读史书,却不曾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对照当朝现实,撰写《权书》十篇,表现出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自觉承担着匡世济民的责任使命。 思辨写作 倾听自己的声音 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景仰。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真可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 作为当代青年你的使命与担当又是什么?请写出你认为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总结概括 倾听时代的呼唤的声音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至于这条路该怎么走,习总书记已为大家做好了规划: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引发学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