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 中 2025届 三 考试卷(五)
历 史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48分)
、选择题(本 题共 16 题,每 题 3分,共 48分。在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 项是符合题 要求的)
1. 2022年以来,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北部 亮湾台地发现了成堆存放的 料以
及成品 斧等,出 了包括 像、 璋、 琮、 蛇等 20余种 器。测年结果
为公元前 1550年 前 1250年。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A .三星堆遗址属于新 器 化
B .蜀 化奠基于发达的 业
C.这 曾是 处 器加 作坊
D.蜀地与中原早就有密切来往
2.据史料记载,舜帝发明了"象刑"。"犯墨者蒙皂中,犯割者赭其 ,犯膑者以墨
蒙其膑处 画之,犯宫者履杂菲,犯 辟者布 领"。后世儒家学者评论说"画 裳
不犯"。这 现象说明我国
A .有推崇刑法治国的传统
B .有崇尚教化的历史传统
C.古代儒家摒弃法制治国
D.刑法最早起源于舜帝时
3.汉朝时,皇帝在 举 宗庙 祭,叫作"饮酎",届时王侯要献 助祭,叫作"
耐 "。武帝 朝,列侯因为 成 恶劣或 两不够 失去爵位的,就有 百多 。"
耐 夺爵"的现象反映了
A .汉代郡国并 导致了地 割据
B .宗法制度决定了君 关系
C.汉武帝进 步强化了 缘认同
D.王国势 遭遇到沉重打击
4.我国考古学界,对云冈 窟中出现的宽 、飘逸的新款佛装(参 下 图
示),往往 "褒 博带" 词形容,并断定其为北魏太和 年后孝 帝服制改 的反映。
太和服式是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A .中原服饰
B .北 胡服
C.中 合璧的结果
D.崇尚简约的典型
5.隋 帝杨坚 称是东汉时有"关 孔 "美誉的杨震的后裔, 唐朝的皇帝则
认为是 游秦国的"关 "的 孙。由此可知
A .隋唐王室都是汉族 统
B .隋唐时期 第观念犹存
C. 阀政治影响时 认知
D.关陇集团主导隋唐政治
6.宋太祖允许边镇军队经营 商业,宋太宗 度取缔。宋仁宗以后到南宋末年允
许边镇驻军有限制地开展经营活动,时称"回易"。当时有 抨击说:"居于市则有回
易之库,居于 则有回易之 ""巨舰成载,旗帜纵横"。这间接反映出当时
A .外重内轻的局 有改善 B .政府 临较 财政压
C.农本商末观念逐渐瓦解 D.武将地位已经超越
7.据《明会典. 匠 》记载:"成化 年(1485年)奏准,轮班 匠有愿
出银价者,每名每 南匠出银九钱……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不愿者仍旧当班。"明朝廷的这 规定
A .废 了 切杂役
B .阻碍了社会进步
C.根本 的是解除 身依附关系
D.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据英国官 统计,在 1837--1839年间,英国销往中国的合法商品的总值平均每
年 91 万多镑, 从中国进 的商品总值平均每年 达 427万多镑。1859-1862年,英
国与中国的合法商品贸易中,贸易逆差增加到平均每年 540多万镑。由此可
A .战争扭转了英国对华贸易的不利局
B .英国 图抢占中国市场但遭遇到阻
C.中国商品 英国商品有更多竞争优势
D.两国关系恶化导致英国对华出 缩减
9. 1927年 6 27 7 7 , 中召开东 会议,提出《对华政策纲领》。他
主张:满蒙地区,特别是东北三省,与 本"有重 的利害关系", 本决 负起"特殊
的责任", "使之成为国内外 安居的地 "。因此, 本将采取包括武 在内的 切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段。这次会议
A .制定了侵略中国总 针
B .揭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
C.反映了 本遭受 萧条的冲击
D.体现了 本军部开始法 斯化
10. 1919年创办的刊物中影响较 的有下 种(下图)。 左 右它们分别是:1
1 北 学 创办的《新潮》, 6 湖南学 创办的《新期南》和 11 北京知名学者
创办的《新社会》。它们能够反映当时
A .中国正 临着社会转型 B .湖南引领近代思想解放
C.新式知识分 群体涌现 D.新 主主义 命的发展
11. 1960年6 在上海举 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 会议上, 泽东作了《 年总结》
的讲话。他对此前某些错误做了 我批评。在谈到今后的经济建设 针时,他提出要把
品种、质量放在第 位,数量放在第 位:1960年的计划要加以调整,指标应留有余地,
宁可少 些。这次会议
A .其背景是国家遭遇严重困难 B .确定了经济调整的 字 针
C.为改 开放准备了思想理论 D.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
12.据英国 估算,1688年荷兰的国 收 为 8英镑,英格兰为 7英镑,法国为 6
英镑。将近 个世纪以后,亚当.斯密以同样的次序排列这三个欧洲领先国家,认为英
格兰是仅次于荷兰的欧洲第 个最富裕的国家。当时荷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A . 业 B .商业 C.农业 D.渔业
13. 19世纪中后期, 克思的《资本论》出版。他在书中评论说:"占主要统治地
位的商业资本,到处都代表着 种掠夺制度,它在古代和新时代的商业 族中的发展,
是和暴 掠夺、海盗 为、绑架奴 、征服殖 地直接结合在 起的。"开辟这 "新时
代"的历史事件是
A .地理 发现
B .改良蒸汽机
C. 艺复兴运动
D.美国独 战争
14.在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埃德蒙· 伦道夫说国家的弊端源于" 主政治所固
有的骚乱和放荡";埃尔布 奇· 格 说 主政治是" 切政治罪恶之最";罗杰.谢尔
曼希望" 尽量少管政府的事"。与他们思想 致的政治理念是
A . 主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B .平等
C.君主
D.共和
15.有历史学家评论 20世纪初期的巴拿 说:"对于 个 活在巴拿 的孩 来说,
运河区是 个 不可攀的地 ……除 有运河区居 的邀请,否则那 众多的游泳池、
球场、电影院、餐馆都不对巴拿 开放。"导致这种割裂的原因是
A .巴拿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B .殖 者建 "国中之国"
C . 哥伦 亚保留部分主权
D.拉美国家的种族隔离政策
16. 1962年 10 ,美国某报纸发表了题为《我 你更觉得疼》的时政漫画。该作
家创作的灵感直接来
A . 户开放政策 B .美国 罗宣 C.古巴导弹危机 D.赫鲁晓夫改
第 I I 卷 选择题(共 52分)
、 选择题(本 题共 3 题,其中 17题 13分,18题 16分,19题 23分,共
52分)
17. ( 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社会 直存在"恐 信,故 私契"的诉求。 周时期,出现了
中国古代最初的契约形式,同时还设 了负责契约订 与管理的"质 "。秦汉时期,政
府开始限制契约订 主体资格的同时,将不动产和动产均纳 契约标的物种范畴之内。
东晋、梁、 、陈都有"凡货卖奴婢、 、 宅,有 券率钱 万,输估四百 官"的
规定。唐律规定:禁 私下订 契约, 产买卖必须向官府申报,否则交易就会被视作
效。宋元时期,寄托契约、租赁契约、信 借贷、信 证券、信 买卖契约等信 性
契约形式不断出现。此外,抵押、质押、定 以及追夺、恩赦、保证担保构成了 较完
整的担保体系。 明清时期,私 订 契约 分普遍,雇佣、婚嫁、合伙经营等都以契
约作为重要凭证。同时,申牒和 账取问亲邻这两项代表封建政治权 和宗族势 对
地买卖 预的 续被取消。
摘编 李秋梅《论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发展与演变》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材料 19世纪末期以来,郑观应等 提出"商政"思想的付诸实及美国宪法、 本
法学等 法理的传 推动了近代中国契约法规的重要转型。清末修律活动持续将近
年,制定了包括刑法、 法、商法、诉讼法在内的 系列法典。1912年,南京临时政
府颁布《内务部通伤保护 财产令》确 了"私有财产权神圣原则"。北洋政府时期,
商事契约法发展起来,商事习惯在商事法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理院对传统契约法律
原则进 了适当转化,包括概念的重新解释、近代法律词语的运 等。南京国 政府时
期以《中华 国 法》为主体的契约法, 论从体例、法律原则,还是具体法律内容,
都趋于成熟,代表中国近代契约法的最 成就。
-﹣摘编 李倩《 国时期契约制度研究》等
( 1)根据材料 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契约制度的特点。( 6分)
( 2)根据材料 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契约制度发展的原因。( 7分)
18. (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 洪振强《国际博览会与晚清中国"国家"之形塑》
针对上述材料,提炼两个及以上论点,结合所学知识进 论证。(论点明确具体,史实
与观点紧密结合)( 16分)
19. ( 2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96年 9 17 ,华盛顿总统发表了告别演说,告诫要避免对 些国
家由来已久的根深蒂固的反感和对其他 些国家的热烈好感。他还说:"我们对待外国
的重 的 为准则是在扩展我们的商业关系的时候,尽量避免同他们发 政治上的牵
连……欧洲必然陷 经常发 的纠纷中,那些纠纷在实质上是同我们毫不相 的。因此,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在他们的变化沉浮的政治中,假如我们 为地和欧洲的国家联系在 起,使我们 牵
连到欧洲的 常变化着的政治中,即欧洲国家友好或敌对的 常的联合或冲突中,那
定是不明智的。"华盛顿确 的外交原则 期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
——摘编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材料 1854年和 1856年,清政府先后拒绝了英、法、美的"修约"要求。第
次鸦 战争很快爆发。美国没有和英法共同出兵, 是像美国历史学家描述的那样"
携篮筐,站在树下,静待树上的同伴将果实摇落,甚 还奉命当树上的两个 和果 园
主发 纠纷时,出 调解"。1858年 12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 威廉离开中国时,抑
制不住欣喜若狂的 情,在写给 位密友的信中炫耀 对华外交的巨 成功,他说:
"中国同意打开 户,不仅仅是表 上的,添加 个新港 那么简单, 是绝对和彻底
地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 个 落,从 藏直到 海,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
的 河沿河 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仅仅在四 年前,
阿美 德伯爵(英国外交官)为了同样的条件 受到屈辱的驱逐, 今天,真是奇妙啊,
且这 切似乎得来的那么轻 易举。"
——摘编 杨 茂《美国外交政策史》
材料三 战结束后,艾奇逊在给杜鲁 总统的信中说:"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
可能的选择: 、它可以 净地撤退; 、它可以实 规模的军事 涉,帮助国
党消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 党把它们的权 在中国最可能 的地区 建
起来,同时都努 促使双 妥协来避免内战。"艾奇逊认为,第 种选择等于放弃美国
的"国际责任";第 种选择虽然似乎 分令 神往,这时却完全 不通。于是,美国政
府采取了第三种选择,以此作为它称霸世界计划的 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确 的重要外交原则及相关历史背景。
( 10分)
( 2)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第 次鸦 战争期间美国对华政策及其实质。
( 7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 战后的美国对外政策有何重 变化。( 6
分)
学 科 ( 北 京 ) 股 份 有 限 公 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