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27 19: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我说课的题目为《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节课是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的第1课,在教材位置上开启第二单元的新篇章,上承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为后来讲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和先秦时期等历史作铺垫。本课共三目,分别是“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的统治”、“西周的兴衰”,三目内容通过对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与更替的叙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情况;通过夏商西周的相关史事说明,引导学生了解与认识这一时期王朝更替的原因和规律,以及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三、说学情
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七年级学生先前了解了史前时期的相关知识,按照时间脉络学习夏商周时期顺理成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理清历史分期。七年级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史事并为较深了解,因此虽然大部分知识较为简单,也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理清夏商周王朝的基本概括,并对一些重点知识采取材料研读、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由讨论等方式得出答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核心素养。
四、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依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夏商周建立的时间线索,了解三代的更替;通过国家建立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对比,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着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素养。
3.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总结王朝衰亡的共性和朝代兴衰、更替的规律,认识人心向背是朝代更替的关键,着重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
五、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的更替;
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与历史作用。
六、说教法
我将主要采用讲授法、问答法、任务驱动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七、说学法
学法主要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情境体验、材料研读。
八、说教学过程
这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分为三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为此,我结合影视剧背景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封神榜》取材于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名著《封神演义》,讲述了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商王是何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学生初次学习朝代相关内容,因此,我采用“朝代信息卡”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厘清夏朝的基本知识,同时为以后朝代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展示启获取王位的示意图,讲授夏禹想传位给伯益,但启凭借势力继承了王位的史事,并提出问题:启继承王位产生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回答:世袭制出现。同时复习禅让制,明确两种继位制度的区别,对比学习,强化记忆。紧接着,出示夏朝巩固措施区域图,指出其中心地区是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并出示文字材料和夏朝的巩固措施概况表,请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22、23页,回答表格。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PT材料,回答夏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培养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
出示二里头遗址相关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二里头遗址,思考: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观察遗址,得出平民生活和墓葬区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鼎等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明显、等级分化明显的结论,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最后,出示夏桀的漫画与史料,引导学生观察漫画,研读史料,得出夏朝后期的统治情况,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和任务驱动提升学生的提取教材信息的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二、商朝的统治
首先出示商朝统治区域图和知识卡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完成商朝的朝代信息卡,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归纳能力。其次,出示商汤图片和史料,请学生结合材料及课本23、24页,概括商朝的统治措施;并且通过相关史事部分,让学生知道商朝和方国的朝贡关系,认识到商初的兴盛。第三,出示盘庚迁殷的地图和图片,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引导学生思考商朝前期,都城不固定,结合教材,推断其迁都的原因,提高历史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最后,出示商朝奴隶图片,并结合课本第24页相关史事,通过奴隶俑、史料等材料,发现商朝衰亡的过程及衰亡原因,认识到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结论。
【设计意图】史料分析法:增加学生对史料的摄取,提高其阅读能力,培养学理解和分析史料的能力。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的能力。最后通过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的失天下”。
三、西周的兴衰
出示牧野之战的形势图以及相关史料,观看视频,让学生结合课本与相关史料分析武王伐纣也就是牧野之战爆发的条件及背景、以及其主要过程。通过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概括历史事件的发生,培养其如何讲述历史事件的方法。这时,出示周初形势图、课本第25页利簋及铭文拓片和知识卡片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完成西周朝代信息卡。随后出示夏、商、西周的疆域图,提出任务问题:假如你是统治者,你该如何处理以下问题?我的王朝面积太大,怎么管理比较好?商朝遗留下来的贵族、民众该怎么处理?跟随我打下周朝的亲友伙伴要给予什么奖励?通过情景体验法为后续分封制的学习做铺垫。
出示西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示意图,生动形象展示西周的等级制度,并以提纲的方式展示分封制的重要知识,引导学生踊跃讨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能力。紧接着出示西周势力所及区域图(课本第26页)和史料,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分封制对象的特点,思考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评价分封制度,培养辩证思维。
最后,出示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平王东迁等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和文字材料,通过展示时间轴、图片等形式,图示西周的灭亡过程,较为直观说明了西周灭亡的表现。
拓展延伸:出示夏商周三朝开国君王和末代统治者图片和其事迹,引发学生探讨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开国君王重用贤才,励精图治,顺应民心;末代君主昏庸残暴,荒淫无道,失去民心。进而得出启示: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任用贤才,广纳谏言。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合作探究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真正彰显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
为了检验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进行小结。
【设计意图】在总结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概念和价值观念。
【作业】
我会设置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课下搜集妇好墓的相关资料,了解妇好的相关事迹以及出土的文物,下节课进行分享(课本第27页课后活动第二题)。
【设计意图】开放式的作业设计,更能够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
九、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秉承着清晰简洁、重难点突出的原则,以思维导图为特点,设计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