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8 16:4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秋晚的江上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也叫“白诗”话,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形式自由,意涵丰富。
走近作者
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1925年为复旦大学校歌作词。复旦校歌歌词介于文言与白话之间,兼取两者优处,由复旦师生传唱至今。
整体感知
认真朗读这首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想象: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会认
wěi
芦苇
cháo
归巢
斜阳、江面、鸟儿、芦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齐读第1小节,圈出这一小节描写的景物。说一说这一小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倦鸟归巢
整体感知
鸟儿要干什么?
傍晚的江面上,落日西沉,倦鸟归巢。
鸟儿归巢,飞倦了。
想 象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整体感知
①鸟儿飞倦了; ②鸟儿翻飞,飞进夕阳的红色背景里。远远看去,就好像太阳落在鸟背上一样。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儿”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整体感知
自由读第二小节,画出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想一想:第二节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苇妆红颜
整体感知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画面: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特指女人美丽的容颜。
整体感知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①夕阳不仅斜照着归飞的鸟,还照着晚江以及芦苇;
②鸟儿翻飞,渐渐飞离出太阳的背景。远远看着,就仿佛太阳从鸟儿的背上滑落下来。
体现了鸟的豁达,鸟知道既然太阳不属于它,何必强求呢?还是勇敢地面对黑暗,相信黎明终究会到来的!
如何理解这两句?
夸张
整体感知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增添了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拟 人
整体感知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憨厚的黄牛
也穿上了一件红衣服。
清澈的溪水
也羞红了脸颊。
夕阳落山,还有哪些事物会被染红呢?请你模仿诗歌最后一句写一写。
结构梳理
鸟儿倦了 驮着斜阳——想象
双翅一翻 斜阳掉江——夸张
头白芦苇 妆成红颜——拟人
秋晚的
江上
主旨归纳
《秋晚的江上》通过写江边秋天的黄昏,倦鸟归巢。夕阳点染江面和芦苇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