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1-28 13:3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顽皮的杜鹃》
教材分析: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拍、大调式,第一乐句曲调在主和弦“do mi sol”上进行,明亮的音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之中,“sol mi”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似的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读乐谱的能力,加上此首歌曲旋律简单,可以从感知乐句、视唱乐谱下手,利用乐句感受乐曲的规律,通过先唱乐谱再加歌词的方式学唱歌曲,同时也能提升学生本身乐感和音准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顽皮的杜鹃》,学习顿(跳)音记号,感受杜鹃顽皮的形象,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2、通过聆听和律动感知乐句,找到乐句的规律。
3、通过反复聆听和演唱乐谱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聆听和演唱乐谱学唱歌曲,感知乐句的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
在“咕咕”处进行二声部演唱。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导入:《布谷鸟》音乐律动热身,并引出布谷鸟还有一个名字叫杜鹃,由此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本课我采用音乐律动《布谷鸟》导入,既能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导入课题,又能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兴趣,注意力集中。)
3、新授
(1)聆听歌曲旋律,生观察师动作,找出规律,观察到就一起做,并说说规律是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次感受歌曲旋律,并通过观察思考参与到律动中来。)
(2)再次聆听,用画彩虹线的方式感受和划分乐句,并找到乐句的规律。(设计意图:用简单易理解的方式感受和划分乐句,也为后面发现乐句的规律做下铺垫。)
(3)跟着音乐踏步和拍手,听听在拍手处是哪两个音。(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聆听感受歌曲旋律为后面学唱歌曲做下铺垫,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听音的能力)
(4)老师演唱前面的旋律,学生来接唱后两个音。(设计意图:通过接唱的方式训练学生对“s m”两个音的掌握,以及再次熟悉旋律)
(5)出示歌谱,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是由哪些音组成的呢?并将唱名卡按高低贴在五线谱上,带领学生认识并唱准低音sol,la,ti,三个音。(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思考问题,通过贴唱名卡感受音的高低,为唱准歌谱做下铺垫)
(6)再次演唱乐谱,发现乐句之间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唱谱学唱歌,可以训练学生的音准能力,也为更好更准确的歌唱打下基础)
(7)在乐句结尾处加上二声部。将乐句结尾的“s”“m”换成“m”“d”再次进行演唱。(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程度,加入简单的二声部合唱,为后期歌曲的合唱打下基础。)
(8)加入歌词演唱,认识顿音记号并正确演唱。(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认识和感受顿音记号)
(9)在“咕咕”处加入二声部演唱,再次完整演唱。(设计意图:在保证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同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二声部的加入可以培养学生的音感,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后期的二声部歌曲打下基础)
4.小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本课
板书设计:(设计意图:将本节课重点会用到的音以爬楼梯的方式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能够更加直接明了的感受音的高低,加强音高的准确性。)